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与美国开展全面民用核合作已成定局,美国国会的最后批准已仅是时间问题。但美国国会围绕该协议的辩论以及若干相关事态的发展,将对核协议的未来实施过程和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国会的辩论既表明美国在固守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和美国及全球安全利益方面的复杂考量,同时也注定印美在该领域的合作前景不会一帆风顺。对印度而言,该协议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同时存在,在获取国际先进核技术的同时确保自身的核军备计划不受损害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力 《南亚研究季刊》2011,(1):11-17,58
美国自1998年起对印实施高科技贸易制裁,涉及军民"双用途"的高科技项目禁运成为影响印美关系的重大障碍。随着近年来印美战略关系日益升温,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启动,美国支持印度以特殊身份参与国际防扩散和军控机制,印美双方从各自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出发,力图通过讨价还价推动高科技出口解禁的进程。奥巴马政府新近宣布对印度国防与民用航天部门解除制裁,表明印美双方围绕该重大问题的利益协调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多年的对印高科技禁运接近尾声。尽管印美围绕印度战略核发展的矛盾继续存在,但高科技贸易解禁将为印美战略关系提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2005年7月访问华盛顿,两国签署了历史性的民用核合作协议,把两国的民用核合作列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议程。今年3月初,美国总统访问印度,两国又签署了旨在划分民用和军用核反应堆的核合作协议,规定22个核反应堆中的14个为民用,其余的8个为军用,前者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制度,后者为印度的核武器生产设施,不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检查。根据这一协议,印度必须将民用核反应堆与军用核项目分离,然后才能得到美国提供的核技术和燃料。要使这项核合作协议生效,需闯过三关: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批准,印度与国际原子能…  相似文献   

4.
2006年3月,布什总统访问印度,印、美两国政府宣布就印度核设施分离计划达成共识,为去年7月签署的印美民用核合作协议划上了句号。充满讨价还价与妥协的谈判过程集中体现了两国国家利益的异同。从现阶段看,印、美展开民用核合作还存在不少障碍,具体内容有待明朗化,值得进一步追踪观察。但可以肯定,美印在民用核领域达成合作共识,是美国对印度政策的重大转变。无论从任何角度看,现阶段的印美核合作协议都可视为印美两国在战略层面推进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并必将对双边、地区和全球格局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印美战略关系的走向直接影响到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国际关系,需要保持关注。自莫迪2014年5月就任印度总理以来,印美展开了新一轮战略互动,范围广泛的对话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再度访印,表明双方有进一步提升战略合作的强烈意愿。尽管印美存在某些分歧和矛盾,但战略上互有所求决定了两国在双边和地区层面的合作将继续保持发展态势。本文通过解读印美在防务和民用核能合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评估印美新一轮战略互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气候合作是双方全方位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一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制约因素.进一步推进气候与环境合作,是双方的重要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7.
“印太”是近年来美国战略学界率先提出的地缘政治概念,旨在以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方式,以海洋和海上通道整合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所涉范围内的广阔地区。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对这一构想作出呼应,并试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毋庸置疑,这一构想的提出和推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多边格局的走向,影响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以及中国对美国亚太战略、关印关系及其他相关盟友与伙伴关系的评估与反应。  相似文献   

8.
《和平与发展》2021,(1):79-93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美国与印度防务伙伴关系的发展,两国防务贸易和技术合作发展迅猛,成为美印安全防务合作的最重要领域之一。美印两国持续推进合作的背后是彼此在战略、军事和经济等层面的考量:美方图谋联印制华,促进防务系统"互用",抢占印度防务市场,攫取丰厚利润;印方则试图借力美国应对安全挑战,提升印军武器装备水平,建设自身国防工业能力,助力印度的大国梦想;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战略对接和利益交汇。虽然双方合作成果丰硕,美国成为印度先进防务装备和技术的最重要来源之一,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包括印度的战略自主诉求、美印军售/采购程序差异、技术转让执行困难等。展望未来,美印防务贸易和技术合作有望在分歧中保持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东移,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能源是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利益互补的领域,中俄能源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也是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安全保障的基础。双方能源合作既受制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还受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美国试图利用俄罗斯来压制中国并给俄罗斯设置障碍;日本为获得更多的能源利益将与中国进行竞争;韩国的能源多样化战略也将与中国发生冲突。因此,东北亚各国要克服民族界限,远离政治控制,实现能源合作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邹磊 《东北亚论坛》2023,(3):97-110+128
尹锡悦政府上任以来,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需要,韩美经济关系加速朝着全球化和安全化方向迈进,双方重点推进在供应链和关键技术、各自“印太”经济政策对接以及第三方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客观上,有利于强化美国在科技经贸关键领域对华“脱钩”布局,增加美韩在“印太”地区对中国的博弈筹码,助推美国全球基建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竞争。但与此同时,韩美经济关系中存在深刻的利益冲突,双方合作存在限度;中韩经济关系中也拥有巨大的利益交集,双方合作具有韧性。中国可采取积极对接、主动塑造的对韩经济外交策略,稳定中韩两国合作基本盘,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交汇点。  相似文献   

11.
从“核协议”解读印美战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南亚研究季刊》2005,(3):43-50,83
美国、印度在印总理曼·辛格访美期间达成"印美民用核技术协议",它实际上是印美双方涉及核问题和双边战略关系的谈判结果,为近年来印美关系的全面升温作了阶段性诠释,为双边战略关系的未来发展定下积极的基调,也将影响国际核机制的运作方向和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同时,该协议与中国存在着直接或潜在的战略关联.该协议的宣布在印、美国内及国际社会引发强烈的反应,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许多值得关切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印美两国政府基本共识和政策意向的体现,核协议在实施之前还存在许多障碍和不确定因素,还有不少内容有待进一步明朗化,需要从战略角度对之进行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2.
宋清润  倪霞韵 《亚非纵横》2012,(6):15-21,27
缅甸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1988年军政府再次接管政权以来,缅甸民主化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着缅甸与美欧关系,也牵动着中美的地区利益。中美涉缅利益各异,在处理缅甸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分歧,在国际场合发生争议。不过,从2011年开始,缅甸开启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美缅关系明显改善,双方少了很多对抗色彩,中美在缅甸问题上的沟通也在增加。未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走实,缅甸在美国外交格局中的重要性增加。随着中美在缅利益的拓展,两国应在缅甸问题上增加协调与合作,既要以合适方式帮助缅甸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又要防止缅甸成为中美在东南亚的战略角力点。  相似文献   

13.
刘思伟 《东南亚》2010,(2):15-19
随着印度的逐渐崛起,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走向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选取印度与美国关于民用核合作协议谈判以及批准过程为研究案例,探究当今印度外交政策制定的过程,以加深对印度政治制度的理解,进而对当前中国对印政策制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不断拓展与中亚国家合作是美国中亚战略的基本取向。与此同时,与美国开展合作已是中亚各国实现安全和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尽管如此,由于美国与中亚国家战略目标和利益存在差异,双方的矛盾在所难免。美国在中亚国家积极推销“西方民主”,一直遭到中亚国家的抵制,美国对中亚国家人权问题的“关注”也常常引发中亚国家的不满。对于美国而言,与中亚国家冲突不利于其扩展影响力,也不利于与中亚国家建立政治互信,更不利于实现其中亚战略目标。对中亚国家来说,与美国发生冲突不仅影响到对美的政治信任,而且使之与美合作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5.
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的交汇区,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地区格局的走向,同样,地区格局的演变也影响着中美关系。未来,在亚太地区,中美之间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双方也存在着明显的战略取向的冲突。美国将追求维持其对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而中国坚持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以完全平等的方式与亚太国家发展合作关系。这种理念差异和政策取向将对亚太地区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问题看美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23日"核供应国集团"通过禁止向非核不扩散条约国转让核浓缩与再加工技术的"核转让准则",作为非核不扩散条约签约国的印度被挡在了"核供应国集团"之外。对此,印度对美国表示强烈不满;美国虽口头重申对印度核合作的相关承诺,但要求印度修改有关核政策的国内法律。美印核合作将陷入僵局,其后续问题不仅影响双方的核合作关系,甚至成为影响美印双边关系的新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在海运安全领域有相同的利益诉求,10年来双方在集装箱运输安全、"海关-贸易伙伴反恐计划"、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海上救援、海运安全执法、危险品运输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合作.但是,美之间业已存在的政治互信问题以及结构性矛盾制约了两国海上安全合作关系的深度和广度,其是美国不断加强对海上战略通道的争夺和控制对中国海运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鉴此,国一方面应与美国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立海军信任机制,展海上安全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应加紧提高保障自身海运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印度的战略崛起和美国印太战略的定位,印度和美国的战略合作在近年来持续升温,正在迈向标准意义上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印度和美国受各自国家利益的支配,对地区安全存在不同的战略敏感与利益考量,战略合作面对某些难以克服的障碍。从近期态势看,印美在地区安全领域的主要矛盾体现为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印度订购俄罗斯S-400导弹、美国的阿富汗善后战略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印美围绕上述问题的博弈仍在继续进行,尚未产生最终结果。从趋势看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印美加强协调,求同存异,在相互包容的基础上提升战略合作;二是双方矛盾难以消解甚至持续升级,最终导致互信受损,销蚀双边战略合作的兴趣。本文考察印美围绕地区安全热点问题的矛盾与博弈,探索印美双边战略关系的另一侧面。  相似文献   

19.
2022年上半年,拜登政府颁布新版《美国印太战略》,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强调美国—东盟关系进入新时代,还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美国与东盟的海上执法安全合作,凸显“灰色地带行动”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当前,美国与东盟海上执法安全合作表现出美国为主要推动力、呈现双轨运行合作机制、由盟友优先向伙伴关系调整、深化海域态势感知与能力提升等特征。双方合作的动力是基于各自安全战略需求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考量,并借鉴了日本海警外交经验,但双方的合作将受到美国战略调整、东盟战略自主、域外国家制衡和东盟内部合作基础所影响和制约,然而未来一定时间内,美国—东盟海上执法安全合作的动力将大于困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非关系不断快速发展,非洲对中国的战略价值增加.作为非洲最大的投资国,美国日渐视中国为其在非洲利益的重要威胁.中美在非洲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应力求避免猜忌和对抗,增进了解和信任,实现在非洲事务中的协调合作.双方应在维护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上加强沟通,促进交流,进一步推进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