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有的科社和国际共运史教材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时,往往只偏重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而很少提及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思想。因此,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似乎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继承了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而实际上,科学社会主义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中“暴力革命派”的思想。1 空想社会主义中的“温和派”或“和平过渡派”,无论是早期的莫尔、康帕内拉,还是十九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在如何实现他们所向往的“理性社会”的问题上,完全陷入了“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的三部曲中。相反,空想社会主义中主张用暴力推翻旧世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暴力革命派”较“和平过渡派”则胜过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有许多描写或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一种精神,就是人们决不会满足于已有的物质精神生活条件,总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概括说,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思想脉流上有两种形式:一是寄希望于现实生活中建立理想社会的中国大同思想、西方黄金时代说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二是把理想社会建  相似文献   

3.
空想社会主义是十九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一种社会思潮,二十世纪初,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作为一种改造社会的新思想被介绍到中国来。五四运动前后,在探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与流派,正经历着“隔着纱窗看晓雾”的阶段,分不清科学与空想,正确与谬误的界限。他们对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一视同仁’,都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药方”,认真地加以探索和实践。中国式的空想社会主义,不纯粹是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翻版,而是揉合了法国傅力叶的空想社会主义、俄国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的互助论、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等社会思潮,加上从中国小农经济中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施平 《瞭望》2000,(29)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社会就如一盘散 沙。一个团体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团体就会四分 五裂;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理想,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党的十五大,把“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而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讲到培养“四有新人”、“四有公民”的时候,都是把“有理想”放在首位。 有社会的理想,有个人理想。二者应当而且能够得到统一。 社会理想,那就是我们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国古代就有“大同”的理想。所谓“大同”,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具体地…  相似文献   

5.
对私有财产社会基本功能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私有财产”和“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是重要概念和基本命题。在当今中国,应当怎样认识私有财产的基本社会功能?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它的奠基人是16世纪初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莫尔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就是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全称:《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乌邦托”一词后来就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特定代名词。一定的恩想不仅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而且也是前人创造的思想资料的继承者。抽掉历史的继承性和现实基础,即使是空想社会主义也不可能产生。因此,深入研究“乌托邦”思想的来源,对于全面把握“乌托邦”思想体系乃至整个空想社会主义的特征,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必然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曾经面临过严峻的历史抉择,中国的道路应如何走.无数志士仁人探讨过、实践过,宜到现在,这还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课题。曹锡仁同志在他的论著《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一书中,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我觉得,这部著作最精彩的论述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中国走上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历演了三重前奏曲。作者认为,十九世纪以来,伴随着近代中国三次革命运动序幕的相继拉开,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循序渐近演进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三种思想形式即洪秀全的农民空想社会主义,康有为的大同空想社会主义,孙中山的民生空想社会主义,这三种思想形式各有千秋,却一脉相承,各自以更高的姿态和层次,不断深刻地揭  相似文献   

8.
"大同"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理想的最高境界,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源头,但"大同"蕴含家庭伦理本位思想与产生于西方人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有明显的文化差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两种理想社会模式的对话提供了理论支点和实践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从文化源头打通中国家庭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文化基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解读"大同"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物质基础、制度构建走向文化认同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第一阶段,但它究竟始于何时,是哪个阶级的思想表现,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观点各异。我们认为,空想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而且更是千百年来鼓舞劳动人民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地反对阶级剥削压迫,争取平等和幸福的旗帜、动力与希望。因此,空想社会主义不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而是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的结果;富于革命传统和酷爱自由的中华民族,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销售市场”,而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全面论证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一个被西方从事社会主义史和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学者们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也是一个经常引起人们误解的问题。过去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也作了一定的研究,但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世界资本主义困难重重,矛盾日益加深,究竟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许多仁人志士主张建立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开创了一条社会主义新路。但是近代西方有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方案,主要先后有4家,即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改良社会主义。它们对中国都有影响。各派力量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比较、鉴别和较量,中国人民最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已为众人所知;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则尚未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这篇文章,试图通过探讨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思想(简称“社会哲学”)来确定它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一、社会哲学的理论渊源在考察社会哲学的理论渊源时,必须提到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从表面上看,社会哲学对十八世纪法国哲学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不承认他们之间的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札记》中的《礼运》篇,有一段关于所谓“大道施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情景的描述。尽管它是藉古代传说而附会的一种社会理想,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先进思想家,成为他们为解教人类社会苦难而热烈向往以至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史学界,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优良传统的“大同”理想,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内在因素。本文意在简要回顾一下这种关系,以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理想社会观的演化与民族精神的孕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理想社会观的主旨是"大同"。从《周易》开始,这一社会观随着历史的延续不断演化,形成"公"、"同"、"和"的特点。近代思想家发展"大同",融和了西方的平等、博爱等思想。中国人民在追求理想社会的实践中,以爱国为主线,孕育了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核。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中,我们回顾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长期斗争,有必要提出这样一个理论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没有我们民族的思想前提,或者说,有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如果有,它和西欧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它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有什么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怎样从空想转变为科学的?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标志是什么?从理论上搞清这些问题,对于认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产生了洪秀全的农业社会主义、康有为的大同社会主义和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等三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不平等的产物,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和压迫、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善良愿望,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煽动性。但是由于其空想的根本属性,最终难逃破灭的宿命。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宝贵资源,是真理与谬误并存的复杂思想体系,它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双重性影响,需要我们科学分析、客观评价,并批判性地予以继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讨论中,涉及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有的同志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也有的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归结为“一切为了人”。这些说法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本文仅就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作一简要的研究和探讨。从抽象的人出发是空想社会主义世界观、历史观有的同志说:“一切为了人,这是衡量一切社会行为的尺度,是判明一切思想理论的标准。”因此,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一切为了人”的思想体系,还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从抽象的人和人道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往会主义总构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一个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着.我们不会由科学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结论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办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指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仅是解决香港、台湾问题总的战略构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委党校讲师案秉达最近在一次理论讨论会上就社会主义产生“空想论”问题发表己见。他说,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渐次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个别论断上,在对世界革命进程的预测和十月革命以后的  相似文献   

20.
薛长胜 《求知》2011,(12):15-16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和自身历史使命的科学世界观,是无产阶级改变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也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