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美国,公司被视为是独立于所有者或投资者的一种拟制人格或法律实体。受英国法律传统的影响,美国的公司主要分为两种,即封闭公司(The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和上市公司(The 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封闭公司是指股东为数不多的公司(通常少于15人),习惯上又称为小公司,封闭公司的基本特点就是其股票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出售。上市公司是指由众多股东持股的公司(有的上百万之众),规模较大,习惯上又称为大公司。其基本特点是其股票能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出售。由于上市公司在美国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本文对公司领导体制的讨论,主要以上市公司为对象。  相似文献   

2.
虚设公司是指所设公司虽然已经表面合法成立,但是实质没有合法成立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虚设公司有以下的几种表现形态:股东虚设、资本虚设、章程虚设等,[1]其中以股东虚设和资本虚设而成立公司进行犯罪活动较为常见。股东虚设是指公司的实际股东人数少于法定的最低人数或是多于  相似文献   

3.
美国式有限责任公司立法对我国中小企业商事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大公司为立法基础的美国公司法下,相当于大陆法系有限责任公司的美国式封闭公司存在突出的制度缺陷:作为中小企业在享受有限责任保护的同时也承受了公开(股份有限)公司复杂关系的制度负担。应运而生的美国式有限责任公司,最特出的优势就是突破了封闭公司的制度藩篱,融合了合伙制度灵活的管理优势和单一税收优势,以宽松的条件完整享有有限责任,从而实现了一百年前德国有限公司法未能完全实现的价值目标。其先进的立法理念启示我们:只有更新有限责任适用理念,确立大小公司区分立法原则,在规范有限责任的基础上推进中小企业有限责任化,才能适应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有效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多年前 ,美国法学家们站在世纪交点上 ,颇有远见地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即公司的股东、董事、经理、债权人和雇员之间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及非上市股份公司中 ,所有者即为管理者 ,因此不存在法学界所说的代理问题。在上市公司中 ,股东所拥有的股份已证券化。股份证券化又能够动员大众资本适应巨大资本集中的要求 ,但是随着上市公司的巨大化、股份的分散化以及股东的社会化 ,大部分股东实际上没有发言权。尤其是现代上市公司结构的复杂性、业务的专业性 ,不易让公众股东评判公司的经营。况且“随着每个公司股东人数…  相似文献   

5.
<正>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企业往往通过特定手段,如资本参与、合同维系,或由资本参与衍生出来的表决权协议、联锁董事等,与他企业形成一定的关联关系。这种关联关系的核心在于控制与从属关系的存在。这种相互间存在着关联关系的企业群体就是人们所谓的关联企业。关联企业是由控制公司和从属公司(一个或若干从属公司)所共同构成。而在从属公司的股东成  相似文献   

6.
构建针对特定对象的公开发行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冰 《法学》2006,(5):81-89,142
2005年《证券法》修正案增加了第10条规定,特别将“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纳入公开发行范畴。从立法目的来看,该条应当解释为只要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公司,即被认定为公开发行。这给股东人数众多的现存公司和那些可能由于股东转让股份导致股东增多的公司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应当构建双层监管模式。首先,只要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公司,即强制要求其必须注册为公众公司,履行持续性信息披露义务。其次,如果发行股票可能导致股东人数超过200人或者公众公司试图增资的,都必须遵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针对特定对象公开发行的特别条件和核准程序,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  相似文献   

7.
股份协议收购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购 ( Acquisition)一般理解为一家公司以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取得其他公司 (又称为目标公司 )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 ,以取得这些公司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的形式可分为要约收购、股份协议收购和资产协议收购。其中 ,股份协议收购 (简称协议收购 )指收购人 ,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和目标公司的股东达成股份购买协议 ,进行股权转让 ,以谋求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的行为。收购人在进行协议收购时 ,通常只和目标公司的控制股东私下协议 ,购买其股票以控制目标公司。由于协议制度是私下达成的 ,容易存在信息不公开 ,难于监管的弊病…  相似文献   

8.
<正>一、股东合理期待原则的发展史股东合理期待(reasonable expectations,legitimate expectations)是英美封闭公司法的核心概念之一。股东合理期待概念产生和发展于最近的约40年间。但是,早在1933年,美国第四巡回上诉法院就在一项裁决中声称:"一个普通商业公司的股东期待获得以定期分红形式表现的投资利润,如果仅仅为了做大公司的事业规模而阻止分配利润,将使股  相似文献   

9.
公司中的隐名投资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包括隐名投资人与显名投资人相互间的权利义务、隐名投资人和显名投资人与公司以及第三人的法律关系等。本文首先界定了隐名投资的概念、特征及类型,从审判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认为股东的确定应根据隐名投资人是否直接以股东名义行使权利的不同情况来区别对待;构建隐名投资人、显名投资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应基于保护交易安全的理念,以保护善意第三人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杨署东 《法律科学》2012,(2):122-129
正视封闭公司股东所面临的不同于公众公司的现实,美国公司法律实践日益信赖股东合理期待,常常以小股东权益为中心来界定压制行为,创设和发展了以股东合理期待为基础的股东权益救济制度,并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理期待认定标准,尽可能地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股东提供广泛的救济,以有效地保护受侵害股东的权益。基于合理期待落空而对股东权益进行救济的美国公司法理念与法律实践值得我们借鉴以完善我国股东权益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限公司除名问题并不突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权利意识不断增长,原本封闭的纠纷解决机制,可能逐渐需要更多的外部法律解决方式的介入。股东除名机制作为公司股东纠纷的解决方式之一,其适用需因存在重大事由,并在用尽其他可能方式仍不能解决时,唯有以除名为最后手段使其离开公司。在避免公司被司法解散,并顾及社团团体分合本质以及股东相互间、公司和债权人等权益保障的基础上,股东除名机制是公司外部法律机制介入的妥善处理模式。我国目前公司法没有关于股东除名问题的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涉及股东除名争议的解决没有直接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有限公司股东除名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在比较德国法有关股东除名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股东除名机制的基本问题并阐述我国股东除名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为相关司法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名义股东的债权人请求法院执行登记于名义股东名下的股权时,实际出资人通常会提出异议,并请求确认其股东资格.学界普遍认为此时应该以效率优先为理论基础,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司法实践中也以我国《公司法》第32条第3款为依据,确保债权人对于登记外观的信赖利益.在我国,除非有善意取得等特别规定,股权登记只具有对抗效力,不能作为信赖登记的第三人被保护的理由.而《公司法》第32条第3款只是登记对抗主义的规定,法院将其作为依据确保债权人的信赖利益是一种误读.执行程序中股权权属的认定,不应坚持外观主义原则,而应该回到实质主义逻辑上面,即股权归属于实际出资人,但是前提是该权属应该得到公司(其他股东)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三十五条第一款“公司内部股东之间股份可以自由转让。”,即股份内部转让没有限制的条件;而第二款规定“股东对外转让股份即需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对外转让股份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股权转让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1.关于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其基本特征是:公司的全部财产不分为等额股份;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不发行股票;公司股份的转让有严格限制;限制股东人数,并不得超过一定限额;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由于贪污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财物,  相似文献   

15.
在公司存在控制股东的情况下,股东大会决议实际上只能反映控制股东的意志,沦为控制股东利益的代言人,而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也就变相地沦为控制股东的"傀儡",三者之间根本就不可能形成理论上所说的公司机关之间的分权制衡关系。只有将监事会独立于普通股东大会,改由类别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同时实行监事资格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对董事会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6.
股东利益的冲突与衡平——探寻股东关系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解析股东利益入手 ,指出股东利益存在两类冲突 :股东自我利益之间的冲突、股东自我利益与整体利益 (公司利益 )之间的冲突。针对两类冲突 ,作者提出两条衡平原则 :平等原则与股东整体利益 (公司利益 )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 1984年,美国为了调整证券交易关系,颁布了证券交易法,公司决算公开制传入了日本的资本市场。最初,普通投资者或专业投资者对这个概念并不熟悉。然而,随着日本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决算公开制已成为保护投资者的主要措施之一。一、公司决算公开1. 公司决算公开条件的基本结构在商法的指导下,日本具有公司决算公开的必要条件。私营公司在定期召开股东会议之前,必须把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报告发给股东们。公司决算公开制的目的在于为股  相似文献   

18.
股份代持是实际出资人对外隐瞒其作为出资人的事实,委托他人做名义股东的现象。股份代持中存在着实际出资人、名义股东、公司及其他股东、公司外第三人相互间的复杂法律关系,公司法并无明确规定。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对此问题作出司法解释,但并不完善,在立法上仍需要区别对待股份代持协议的效力,明确实际出资人瑕疵出资的责任,规定第三方债权人对股权如何保全与执行,信托制度将成为解决股份代持问题的最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转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责任公司在诸种公司类型中是出现的最晚的一种公司类型,并以其规模小、人数少、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等特点成为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本质上是资合性公司,但它的建立又以股东间的信赖为基础,具有一定的人合性色彩,股东之间的信用联系和股东的稳定对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转让都无一例外地作出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自由转让迥然有别。我国《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转让问题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本文谨结合其它国家及地区公司法的规定,对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20.
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东代表诉讼是伴随现代公司制度发展而生的诉讼机制。随着现代公司规模的扩大,股东人数的增加,公司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股东通常已经不再身兼投资者和经营者,而是通过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实现对公司的管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分离,衍生了权利配置和利益分配的矛盾。一方面,在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构架上,股东会的权利更为程序化的行使,且更为概念化、抽象化,游离在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之外;董事会权利膨胀,更多的更经常的作出可以改变公司和股东命运的决定。由于董事、高层管理人员时常并不一定由股东来担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便形成一个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