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党课》2008,(12):36-37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的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其经营规模日渐扩大。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他们逐渐突破了国家规定的雇工8人的限额,成为事实上的私营企业。雇工现象在各地的出现,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雇工问题一时间成为思想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柔然 《党的建设》2008,(3):56-57
"雇工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的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经营规模日渐扩大,个体经营者逐渐突破了国家规定的雇工8人的限额,成为私营企业主。同时,雇工现象在各地的出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马永辉 《党史纵横》2004,(12):11-12
雇工这个问题,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大问题.在我党历史上,关于雇工问题有两次大范围的争论,一次是建国初期关于"党员雇工"问题的争论;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个体、私营经济中雇工问题的争论.与邓小平直接相关的雇工问题的争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这一次.邓小平在关键时候的几次表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井撰文说,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有部门领导同志在布置工作时说,雇工8人以上者是私营企业主.雇工7人以下者是个体户,这是马克思定的标准。随后不久。有多个文件规定个体经济的标准,一般是一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时请一至两个帮手。技术性较强的可以带两三个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  相似文献   

5.
关于雇工问题争论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党历史上,关于雇工问题有两次大范围的争论,一次是建国初期关于"党员雇工"问题的争论,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个体、私营经济中雇工问题的争论.对雇工问题的不同看法,实际反映了人们分析问题的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经历了阶级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和法律分析法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场著名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然 《党史博采》2007,(12):25-27
<正>一、围绕"雇工问题"的争论邓小平回忆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  相似文献   

7.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有部门领导同志在布置工作时说,雇工8人以上者是私营企业主,雇工7人以下者是个体户,这是马克思定的标准。随后不久,有多个文件规定个体经济的标准,一般是一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时请一至两个帮手,技术性较强的可以带两三个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这样两个帮手加5个学徒,最多7人,正好与上述同志所说的雇工标准相同。这就是后来一段长时期里,在一些人的认识和在工商管理中,把是否达到雇工8人作为划分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标准的来由。 其实这不是马克思定的标准,而是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九章论述的明显误解。马克思是在详细解释一个人既自己劳动  相似文献   

8.
为民 《支部生活》2008,(2):36-36
《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相似文献   

9.
古边 《新湘评论》2004,(2):5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雇工概念一种意见认为,雇工实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体现为劳动力和资本的对立。所谓雇工就意味着剥削。没有剥削的雇工是不存在的。雇工经营是以谋取占有他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在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和产品的分配上也是不平等的。另一种意见认为,雇工是一种以工资形式支付劳动报酬的经济关系。雇工和剥削是两个不同概念,雇工只是为剥削创造条件,有的雇工并不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雇工产生剥削的可能性更是大大地缩小了。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雇工概念一种意见认为,雇工实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体现为劳动力和资本的对立。所谓雇工就意味着剥削。没有剥削的雇工是不存在的。雇工经营是以谋取占有他人所创  相似文献   

12.
当前 ,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各类院校毕业的学生 ,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雇佣人员 ,在与雇主的利益冲突中 ,雇工的利益在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下 ,成为弱势群体和利益受害者。因此 ,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完善一部雇佣工制度来保护雇主和雇工的相互利益 ,已势在迫切。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的雇工经营是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出现的。到一九八二年底,全市农村雇工的人数为一千一百人,今年以来,无论从雇工单位,雇工人数上,还是从经营的规模、行业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截止一九八三年七月底南郊、清徐、古交、阳曲四个县区统计,雇工单位已有五百五十四个,雇工人数已达五千零六十六人,在雇用人员中,技工四百九十一人,劳力工四千五百七十五人。据南郊区委农工部对全区七十个雇工单位,二千五百二十二个雇工的情况分析,在七十个雇工单位中,属于承包集体项目后雇工经营的十一个,占百分之十五点七一;个  相似文献   

14.
雇工摔伤,责任应由谁负?对此,新疆车排子垦区法院在近日前审理的一起雇工受害赔偿纠纷案中有说法。2006年4月7日,个体老板王某安排雇工余某替自己再找几位雇工搬运石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私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新特点 在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中,生产资料归雇主所有,雇工的劳动和劳动产品归雇主所有。雇主以生产资料占有者的身份占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雇工以劳动力所有者身份领取工资。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私营经济具备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性质。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统治地位。所以,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与当…  相似文献   

16.
1、所有职工都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主入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企业主在我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这一社会群体具有私人拥有生产资料和雇工实现资本增殖和企业发展的特点,因此,随着这一群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在党建工作日益突出的今天,他们的政治参与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主人党问题便日渐成为人们一大关注。二○○○年七月,笔者随浙大学生邓研会社会实践小分队赴温州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五师八十三团土地长期固定承包和科技富民战略的实施,职工的种地面积越来越大,庭院和自营经济创收出现了立体化、复合化的喜人局面。出钱雇工已成为辅助职工增效创收的普遍行为。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属性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禁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冲击了这个禁区。首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尤其是个体户雇工的出现,使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现实化了。八十年代初期,劳动力买卖关系只存在于个体户和建筑包工队等狭小的圈子里,而今天它基本上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员雇工问题,是近几年我国城乡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议论不少,褒贬不一。我认为共产党员和雇工剥削,水火不相容,要当共产党员、就不能剥削他人;非要剥削他人,就不能当共产党员。理由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第一,共产党的性质不容许共产党员雇工剥削。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工人阶级的使命是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最终解放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