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明代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云南的学校教育有了相当的普及与发展 ,从而使文化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受汉文化影响时间的长短差别 ,学校分布和文化发展程度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从举人、儒学、社学、书院等项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比较中 ,可以全面、细致地反映明代云南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明代云南的儒学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究其原因,明朝以前云南的儒学教育为其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明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以及明代出现了汉族人口迁入云南的高潮,形成了发展汉文儒学教育的社会基础。这三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明代儒学教育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3.
东汉时期是私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荆楚地区虽然人口稀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迟缓,教育事业相对落后,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呈现出短暂下滑后的上升趋势。通观东汉一朝,荆楚地区的私学在教育规模、教育方法、开风化民和保存经典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对当今教育办学模式也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李树义  侯轹 《台声》2003,(10):19-21
夏末秋初的广州,依然是酷暑袭人,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却是清爽宜人。8月20日至26日,由全国台联、广东台联和云南台联共同举办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在这里举行。30多名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书的台湾学子,在云南度过了7天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如此多样的云南为了让台湾学生更好地感受云南,夏令营的主办者邀请云南大学教授作了题为《云南民族文化及云南文化大省建设》的演讲。从多样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矿产资源到多样的气候、动植物资源;从多样的民族文化到宗教信仰;从大理的风花雪月到云南十八怪;从白族的三道茶到丽江河边各式…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进入云南的大量汉族移民中,很大一部分沿交通道路分布,特别是在驿、堡、铺、哨世守定居,构成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的重要定居方式。本文着重分析了明代云南驿、堡、铺、哨的设置、分布和汉族移民定居情况,指出汉族移民沿交通线向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促进了云南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驿、堡、铺、哨是明朝设在各地交通道路上用于戍守防御、递送文书、沟通联系的设施和机构,但是在云南地处边陲与多民族杂居的特殊情况下,它们很容易成为汉族移民沿交通线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山区深入的定居点,扩大了汉族移民定居的范围。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优秀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并从2010年开始实施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  相似文献   

7.
滇云/州市     
《创造》2011,(9):16-16
外籍校长助力云南学校 目前,云南省教育厅聘请110多名省外、国外知名校长为云南学校荣誉校长,指导和帮助云南学校确立先进办学理念。荣誉校长上岗后将指导和帮助学校加强现代管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同时指导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林荃 《今日民族》2003,(5):37-39
古塔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中颇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它既展现在城市、乡镇,也展现在郊野,形成独特的风景线。因此,我们在城镇建设、改造与规划时,不能不关注云南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古塔文化。追寻古塔文化在云南,历代建筑的佛塔、风水塔很多,仅大理地区就有一百多座,保存下来的古塔也有40多座。从全省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4项,著名的古塔就占4项,它们是大理市唐代、五代的崇圣寺三塔、昆明市宋代大理国地藏寺经幢、西双版纳州景洪南宋曼飞龙塔、昆明市明代金刚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9项中也有许多古塔,如大姚县唐代白塔、…  相似文献   

9.
天启《滇志》为明代刘文征所撰,它记载了战国至明代,尤详于明代的云南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云南的史实。该书撰成之后,因种种原因未能付梓印刷,后人也没有对之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整理研究,使该书的史料价值缺乏科学的论证。文章作者对这本书的作者及所记史实进行了考证、研究后指出,天启《滇志》以其体例精密、记事完备而堪称云南志书中的善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私学发展简论郭曙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将“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  相似文献   

11.
质量为先     
《创造》2008,(11):114-115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西南联大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传统,注重分析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结合云南民族地区、边疆省份的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闫峰 《前沿》2008,(7):85-87
佛教之于大理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巨大影响。一方面,佛教依附于大理统治者,与云南多民族复杂的社会政治体制相结合,形成了政教密切联系的政治体制,并成为大理国统治的精神武器和思想基础;同时,由佛教为主体宗教内容而衍生出来的寺院经济和庙会,则是西南民族经济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形态。另一方面,佛教与云南固有的丰富的巫教、本主和土主崇拜等原始宗教与文化相融合,成为云南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习俗以及社会生活起到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关云南民族法律文化文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云南民族法律文化文献简介董咸庆一云南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各族风俗互异,表现于法律文化上就呈现出多样的形式。云南各族在以往漫长的历程中,曾经发生、存在过各自的行为规范,也均形成过自己的惯例,尤其是各族以约定俗成的或文字记载的方式延续保持下来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成果丰硕     
《今日民族》2011,(8):53
云南民族大学正是凭借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教泽民族,流芳高原,培养出一批批带有学校深厚文化印记的各民族毕业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喝彩。60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在办学理念与目标上,始终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成这样的大学"这一办学的基本要旨和灵  相似文献   

15.
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短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短缺钱宁一、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与基督教的传播在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中,基督教的传入,无疑是一个有重要历史影响的事件。它翻开了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发展史重要的一页,改变了其社会的宗教结构,冲击了他们的文...  相似文献   

16.
江仕敏 《创造》2015,(5):29-32
<正>"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是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是全国农耕文化资源最富集、多样性特征最鲜明的地区之一。作为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母体,云南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哺育和养育了云南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与多彩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云南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7.
云南藏区指迪庆藏族自治州,辖中甸、德钦、维西三县。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提出要把云南藏区建设成全国最好的藏区之一,根据这一目标要求,云南藏区教育如何办?如何改革和发展云南藏区的教育,已成为藏区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关注的话题。一、云南藏区教育的现状建国48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云南藏区的教育蓬勃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初步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开创了现代藏族教育的新时代c到1996年底,全州有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  相似文献   

18.
古永继 《思想战线》2005,31(6):58-62
商屯是明代推行盐法开中时派生出的一种经济形式.明代的云南地区普遍存在商屯的观点已成人们一致的共识.但翻检史籍发现,"云南商屯说"是错误的,明代云南地区没有出现过商屯,之所以有明代云南地区"商屯说"的产生,缘于<明史·食货志>中将"商屯"与"开中"混为一谈,误导了后人.  相似文献   

19.
李乾夫 《前沿》2011,(12):158-160
明代是大理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明朝对云南实行统治,一改以前原有的本民族统治政策,而一律按中央统一边疆地区规划进行管理。这时的白族士人作为云南大理地区文化自觉者的代表,其政治心态经历了从明初的甘贫守节,不仕新朝到明中的心系黎民,积极进取,再到明后期的辞官归里,逃禅念佛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李寒松 《今日民族》2016,(10):64-67
正纵观云南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坚韧与勤劳,在自身的努力和相互的学习交流中,创造多姿多彩、灿烂夺目文化的历史。云南位于中原文化、藏文化和东南亚文化交汇点上,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各种不同内核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而云南丰富多样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在这里生息、迁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