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型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企业本位”体制,在我国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日本“企业本位”体制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本文着重分析日本“企业本位”体制的含义及特点,从而说明企业内、外关系的相互融合,在促进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形成有活力的日本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二宫尊德是日本德川时代后期的农民思想家,在农村复兴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报德思想。其中的“分度伦理”的主张是实践报德之道的重要保证,是农民生活长泰久安的基本法则,也是报德仕法的基础性存在。二宫尊德在日本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认同,除了其勤奋简朴的形象之外,他的报德思想中所涵盖的伦理观符合日本社会的精神结构,接近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基本精神源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但随着日本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庄园制为中心的武家政治逐渐取代了传统律令政治,其法律内涵也发生了嬗变。故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是一种双重结构的氏族律令国家,这一政治形态与文化形态是一致的。而且,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见到这一基本结构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中“人”的观念米强“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自我?这是人类的永恒课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人”的观念有不同的认识。世界上并不存在得到所有人认同的“人”的观念。文化背景在规定“人”之观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与文化...  相似文献   

5.
唯美主义文学作品《春琴.拂作为谷崎润一郎回归日本本土文化的代表作,从文化视角去解读人物形象塑造、生活形态描述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仔细分析小说中“因奇妙姻缘而朝夕为伴的师徒二人”种种生活场景的相关文本能够深刻体会到日本的“暧昧”文化,可以看到具体表现为沉默文化、体察文化和羞耻文化以及日本的审美意识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学是20世纪日本文坛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态,因此日本学界对其理论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论争不断。本文从其中的一个问题即产生的源流出发,在梳理日本大众文学源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大众文学与日本的“近代”、“文学”等概念确立的内在关联。日本近代社会促成了大众文学的发生,而大众文学也起到了塑造日本国民精神与素质的重要作用;日本文学的近代性孕育于大众文学,而大众文学也承载了日本近代文学独特的生命力。至少在源流上,在日本是不存在大众文学与纯文学的界限之分的,二者的对峙图式只是其发生的一种建构而已。  相似文献   

7.
坪内逍遥《小说神髓》要展现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文化图景,其主要意图应置入近代日本社会“他者意识一民族主义一近代国民国家”这一思想观念流程中才能够被理解。它不仅呈现出作者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立场,而且反映出日本文化界在明治维新后积极谋求文化自立、自强与扩张的文化帝国主义图谋。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后的90年代初开始便高喊“改革”,但由于问题多、阻力大、办法少,改革一直难以完成,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或停滞的状态。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出任自民党总裁、内阁首相后,以“改革内阁”的姿态表示决心要进行彻底改革,恢复日本经济昔日的雄风。小泉提出“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日本的再生和发展”,强调要打破禁忌冲破阻力进行财政结构改革、行政结构改革和社会结构改革等项改革,通过“痛苦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最终实现“新世纪维新”的目标,在21世纪要实现符合日本实力的经济增长,建立一个尊重市场规则和社会主义、与自然共生且能安居乐业、开放而对世界有魅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自我小说”与日本“私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国定 《东北亚论坛》2004,13(3):94-封三
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可以概括为“自我小说” ,它和日本的“私小说”有着十分明显的相似之处 ,但由于中日两国国情、文化心理和文学传统的不同 ,郁达夫的“自我小说”和日本的“私小说”这两种文学现象在内容上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古代大陆移民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与文化在日本列岛内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些文明成果又为倭王权所利用,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并促进了倭王权走向成熟。难波津工程的建造与难波津之歌的产生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倭王权的统治下,古代大陆移民在创造了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难波津工程的同时,还在劳动过程中创作了“难波津之歌”这首著名的和歌。伴随着古代日本律令国家的形成与倭王权的强大,难波津之歌便成为倭王权用来宣扬其对内外统治的精神工具。  相似文献   

11.
方面委员制度是日据“关东州”时期关东厅于1930年12月在大连设立的。主要工作是针对辖区内的贫困者进行调查,并开展保护救济,是所谓“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样的福祉对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中国人是根本无法真正享受到的。  相似文献   

12.
1920-1940年代,李敦化第一个从哲学角度系统展开了“人乃天”思想。通过“人乃天”思想的哲学体系化,李敦化尝试了天道教的“神学”,从而为吸收西方文化,重塑民族宗教提供了一种模式。李敦化“人乃天”思想的体系化旨在澄明天道教这一民族宗教的位置,通过天道教激发建设地上天国的新信念,开拓一条“民族开辟、社会开辟、精神开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一体化”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各个民族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婚姻、文化接触等途径融为一体(可以称为“融合”);另一方面是指国家(政府)通过采取各项政策,把少数民族纳入国家主流社会生活之中,使其参与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处于被动地位。智利的马普切人就是这样进入国家社会结构中的。一、智利的马普切人据考证,智利的人类活动早在1.2万年前就出现了。大约6000年前,更为发达的社会群体出现在沿海和北部地区,其文化带有很深的安第斯文化的烙印。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印卡帝国统治…  相似文献   

14.
“汉风”与“韩流”反映了中韩两国人民相互间的关注、友善和亲近。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又有其深刻的现实经济原因。“汉风”与“韩流”目前均呈方兴未艾之势,今后,它还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泉八云和张伯伦同样作为明治时期两大西方的日本研究家而知名,然而二者对明治日本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小泉八云将“有机的遗传”融入到自己的日本文化论中,认为日本人精神层面的优点来自其“祖先崇拜”,是一种“死者支配”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他的东洋礼赞和西洋批判。与此相对,张伯伦则是文化传播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西方的优势文明必将取代日本落后的文明,是典型的西洋至上主义者。本文从比较文化论的角度,采取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明治时期两大日本人研究家——小泉八云和张伯伦的明治时期的日本认识迥异与成因。  相似文献   

16.
在伪满“建国精神的设计者”橘朴的“王道政治”理念中,“农民自治”是其核心内容,是其设计的“满洲国”作为“东洋”农业国家发展的独特道路。橘朴的“满洲国”“农民自治”论的产生,源于其对资本主义前途失望而产生的对第三条道路的追寻理想,是站在对中国社会深刻认知的基础上,糅合日本国内“大亚细亚主义”、农本法西斯主义等思想的产物。其理论中虽然包含一定的理想主义,但主要牵绊着日本侵略者利益的算计,同时缺乏精准的设计和明晰的实现路径,因此,不仅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而且最终成为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在长期侵略中国吉林乃至东北的过程中,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反抗精神,通过建立文化专制体系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政策,对广大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日本对我国东北的文化侵略是推行其“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极其野蛮、残酷和不可忽视的。在漫长的殖民统治岁月里,日本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总是伴随着文化渗透和文化专制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启始于19世纪下半叶,鼎盛于战后,至今仍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应该在概括总结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对文明结构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时差”、现代化推进力量、文化变迁与现代化关系等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文明结构比较分析研究是我们理解中日现代化不同命运的重要视角,但我们在比较研究中日文明结构差异时,要注意分析日本社会结构的“自性”,而不能仅仅研究其“类西方性”。在研究时段选择的问题上,也不能仅仅局限于19世纪下半叶,而应注意进行“长时段”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既体现了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 ,又代表着日本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春琴抄》是“谷崎美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它在文化诠释中寓言化地表征了日本文化及民族精神中等级制与忠顺观的这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0.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既体现了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 ,又代表着日本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春琴抄》是“谷崎美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它在文化诠释中寓言化地表征了日本文化及民族精神中等级制与忠顺观的这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