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激光打印机打印文件形成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文件的原理 ,分析了打印文件上的痕迹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八百余份自1998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同机打印的连续样本上所留痕迹进行研究 ,发现 :激光打印文件的痕迹随时间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因此 ,鉴定中通过检材上打印机的打印痕迹 ,结合充分的打印样本 ,可以认定或排除打印文件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打印法伪造印文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犯罪,这就是计算机犯罪.本文通过一起实际案例,介绍运用计算机打印法伪造印章印文,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犯罪案件的识别和检验.1 案情简介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北京市某房屋管理修缮工程公司存在建设银行某分理处的巨额存款被人转走.北京市公安局立为特大金融票据诈骗案,开展侦查,随后将有关材料递交检验,要求确定38张中国建设银行转帐支票及建行结算业务收费凭证和空白凭证领用单等文件上的“北京市某房屋管理修缮工程公司财务专用章”和“张京来印”印文的真伪.经检验,发现上述检材中的可疑印文不是用印章直接盖印形成的,而是用扫描仪将真印文直接扫描到计算机中,然后再用彩色喷墨或激光打印机打印伪造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的犯罪越来越多,如采用添加、涂改伪造土地证内容方式作案的犯罪也明显增加.本文就12起土地证字迹书写时间案件的检验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1 检验方法1.1 立体显微镜检验法将检材字迹与土地证原书写字迹直接置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检材字迹色泽淡、不均匀,有的部位有明显洇散痕迹;而土地证原书写字迹色泽浓、均匀,无洇散痕迹.1.2 溶解检验法  相似文献   

4.
1997年4月17日,我局受沈阳某法院委托,对该院受理的一起经济纠纷案件中起诉方出示的一封“证明”文件进行检验,该“证明”文件中书写内容是否有二次补写嫌疑.检材用纸是16开普通书写白纸,文件内容用黑碳素墨水书写,正文共6行字迹,正文下以书信格式贯以“此致”和单位名称日期及公章.经从字迹书写特征上观察检验:全文为同一人书写,但正文第6行字迹与其他字迹比较行距窄、字距密.仅据此特征确认有后添加字迹的根据不足.  相似文献   

5.
武峰  孔新华 《刑事技术》2003,(4):49-49,5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正在向技术化、智能化发展。涉及印章案件由手工私刻印章,到电脑排版刻章,发展到现在利用计算机复制,通过彩色打印机打印到文件上的印章印文的伪造犯罪活动。1计算机复制打印印文的产生首先将所需要的原始印章印文用扫描仪扫描或摄像到计算机图文处理系统,然后对扫描的印文进行计算机背景处理,最后利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到所需要的文件纸张上。彩色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是由黑色和彩色墨盒组成,彩色墨盒内是由三原色组成,分别是黄色、品红色、青色。计算机打印出的复制印章印文为红色,红色…  相似文献   

6.
1案例2011年9月,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一起林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原告以被告无故妨碍其正常生产为由起诉被告,被告则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有原告签名的收条和保证书,原告对该收条和保证书坚决予以否认,遂申请签名鉴定。检材字迹系圆珠笔书写,由标题、正文、落款签名和日期几部分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7.
签名字迹是指在公私文书上签署自己姓名而形成的文书笔迹符号。文书上的签名是文书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标志和证明,于是伪造签名也就成为不少违法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尤其在经济犯罪案件中的伪造签名更多。也正因为如此,为了从法律上明确文书签名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定文书中可疑签名字迹的真伪和书写人,就产生了签名字迹鉴定。1真实签名字迹的特点(1)字数少,动作的规律性表现不充分。签名通常是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相同单字、组成部分、笔画等整体特征的重复率低,因此,书写习惯暴露不充分,书写规律不易掌握。(2)签名字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某年1月,某公安局经侦大队在办理案件中,对一份"证明"文件上的"某某县人民政府"印章印文存在异议,需对印文的真伪进行鉴定。观察检材印文,发现其整体较模糊,印文字迹及国徽图案不清晰(见图1,图2)。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9.
茚三酮薰显法在人体接触细胞发现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茚三酮薰显法在人体接触细胞发现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衣服、口罩、棍棒等可疑人体接触细胞检材258份,采用1%茚三酮溶液进行显色反应,然后用磁珠法提取DNA,并进行DNA定量和STR检测.结果 可疑人体接触细胞检材中有172份显色反应阳性,其中115份检出的DNA浓度在0.02ng/μL以上并检出6个以上STR基因座的基因型,检出率为66.86%;显色反应阴性的86份检材均未检出DNA浓度或成功进行STR基因型.结论 茚三酮薰显技术可用于指导案件人体接触细胞的发现采集.  相似文献   

10.
一、少量字迹案件的特点: 1.单一性。这类案件检材字数很少,笔划十分简单,反映文字笔迹特征量少,相同字的相同的偏旁部首笔划重复出现的机会几乎没有,书写人  相似文献   

11.
1目前常用取样工具的种类及缺点目前常用的取样工具有刀片和注射器针头切刀2种,前者从单字中用刀片割取0·5—1cm长的直线笔画用于检测;后者将8#或9#注射器针头磨平,并将其头部外圆磨锋利,以形成一圆形空心切刀,钻片提取字迹笔画。为了不破坏或少破坏被检书证,从书证上取下的含有书写字迹色料的检材只能是少量的,而书写物质随时间发生变化的量也非常微小。为此,测试中精确取样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重现性的重要前提之一。用刀片割取笔画对文件书证破坏大,且提取字迹笔画数量误差大,而且一般只能用于提取直线笔画;用注射器针头切刀提取检材…  相似文献   

12.
王欣 《刑事技术》2007,(6):63-64
1材料与方法1.1案例2006年某日,深圳市某山顶发现一具高度腐败女尸,现场提取一块方形小毛巾(有灰黑色可疑血痕),送检做DNA检测。1.2方法1.2.1提取DNA方法一:常规Chelex-100法[1]提取方形小毛巾上可疑血痕。方法二:应用德国QIAGEN公司生产的BioRo-bot EZ1全自动核酸纯化仪[2](以下简称BioRobotEZ1)提取方形小毛巾上可疑血痕。(1)剪取适量检材,置0.5 ml Eppendorf管中,加入EZ1试剂盒(EZ1 DNA Tissue Kit(48)(Cat.No.953034))中试剂BufferG2 190μl,PK 10μl,56℃裂解30 min,去载体将裂解液转移置2.0 ml样本管中。(2)在BioRobo…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打印文字栅格特征进行实验研究,总结其稳定性和易引起特征变化的因素,为二次添加打印和换页变造文件检验探索新的思路。方法以500个常用汉字为主要研究对象,选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激光打印机,设置不同分辨率或质量模式,用同一台电脑或不同台电脑安装不同驱动程序,打印中易宋体常用字不同字号的样本。通过对打印文字笔画细节特征进行比对分析,总结打印文字栅格特征的规律特点。结果打印文字存在三类栅格特征,一是横笔段厚度特征,二是竖笔段宽度特征,三是斜笔画阶梯特征。同一台打印机一次打印的文件,相同字体字号文字的栅格特征反映相同;不同打印机或同一台打印机连接不同版本操作系统的电脑,或安装不同驱动程序,或选择不同的打印分辨率,栅格特征可能发生变化。结论栅格特征在同一次打印的文件中具有稳定性,在不同硬件和软件环境下可能发生改变,可以为换页文件和二次添加打印文件检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汗渍范围巧断添加笔画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文件检验中涉及到书写时间的案件越来越多,对其中添加笔画的判断也有许多成熟的检验方法,但大多数案件要求检材没有受到各种污染。笔者曾受理过一起案件,巧妙利用汗渍范围,对检材上的字迹是否一次形成作出准确的判断,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案情简介2005年4月1日,兰州某某法院送来范某某诉马某某欠款纠纷一案中借条一张,其内容为“借条今借范某某现金40000元借款人马某某2004年7月24日”。送检人要求检验:借条上“40000元”中阿拉伯数字“4”的折笔“∠”是否为借条形成以后添加的。2检验借条内容是用蓝色圆珠笔书写在14cm×20cm幅面…  相似文献   

15.
1 案例 某男,52岁,某日下午到某女(30岁,哑巴,弱智)家看电视.某女婆婆当时在家,后来带孙子出去玩,约15 min后回家,发现两人正在拎穿裤子,即怀疑某女被强奸,遂报案.提取以下7份生物检材:某女短裤裆部可疑斑迹、阴道擦拭物、外阴部擦拭物,某男阴茎擦拭物,某男、某女及其丈夫血样各一份,分别编为l~7号.精斑预试验:1~4号检材均呈阳性;精斑确证试验:1~3号检材均检出人精子;DNA检验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6.
孙耀东 《法医学杂志》2006,22(5):396-396
1案例2005年5月,本市居民冯某(女,48岁)在家中被杀。现场勘查时提取了死者心血(1号检材),死者阴道擦拭纱布(2号检材,经检验确定有精子),床边纸篓内红色卫生纸1张(3号检材,经检验确定有精子),另外还在书橱内提取了1张白色卫生纸,上有少量点状红色斑迹(4号检材,经检验确定为人血)  相似文献   

17.
1案情简介1999年10月,河南省某市供电公司在对一企业的电表进行检查时,发现电表上盖有该供电公司印文的启封条有变化,打开电表后,发现该企业偷电漏电几十万度,怀疑该企业为偷电制作假印文,要求检验启封条上印文的真伪。为防止偷电漏电,该供电公司把印文盖印在卫生纸上作启封条,然后用胶带纸粘贴在所需封条的地方,特点是贴上后不容易揭开,既使揭开也容易破碎无法还原。送检的检材印文共5枚,排列整齐,只有一枚完整,印文字迹较清晰,为原子印章所盖印,印油颜色为红色。2检验步骤(1)印文为直接盖印形成,排除应用新技…  相似文献   

18.
骨骼检验是法医学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中又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检材.尤其是在高度腐败无名尸、重大灾难(如空难)、战事及反恐寻凶中认尸等情况,有时骨骼、遗骸则成为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中相当重要的生物检材.近年来,本室曾先后受理、承办数例以可疑遗骸、骨骼为主要生物检材的法医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的案件.  相似文献   

19.
在检验金融、经济诈骗案件的物证中,经常遇到一些被消褪、擦刮、添改、变造的文件需要检验。运用特种照相技术对其显现,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鉴定结论更准确、直观。 1 案例 1993年3月郑州市法院送检一起经济案件,经施用红外发光照相检验,清楚地揭示出了可疑的资信证明中的“壹佰万”是由“壹万”添加变造而成的。 再如1994年5月,某地送检的一份讯问笔录,经施用紫外发光照相检验,揭示了笔录中涂改字迹上的撩印和签名捺印物质的发光差异,从而证实了笔录上的几处捺印非同一次形成。  相似文献   

20.
少量字迹伪装笔迹的检验一直是困扰基层文检鉴定员的一个难题.最近笔者成功地鉴定了一宗假冒他人签名的案件.一名外地女子冒用他人身份,办理了一张深圳市的身份证,送检单位要求鉴定“身份证申领表”中经办人“罗卫龙”的签名.该案在少量字伪装笔迹检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对这起案件的检验,笔者受到不少启发,现谈谈自己的体会,1认真分析检材,全面利用可供检验的信息.全面分析检材是鉴定工作的首要环节,一份检材不仅记载着笔迹方面的信息,而且还包含着其它多方面的信息,如纸张、书写材料、印章等,这方方面面的信息相互关联,互相印证,将其综合起来利用,不仅对案件本身而且对笔迹检验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工作中,送检单位往往只对鉴定人员提出单一的检验要求,受此影响,鉴定人员的思维很容易受到限制,从而忽略其它方面的检验,失去更多的检验信息.因此,在少量字迹案件的笔迹检验中,首先要认真分析检材,确定弄清检材中各项内容与案件的关系,从多角度、全方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工作对上述案例,我们做了表格的真伪、墨水的材质、印章的真伪、印泥是否与该单位的一致、印文与书写字迹的先后顺序、及压痕、表格内所记载内容的真伪、所有笔迹是否为一人书写等方面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