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现象是伴随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的独立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差异较大。应从平衡当事人利益和保证法律规范的协调角度出发解决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允许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辨论终结前变更诉讼请求,遵循法律对两类举证责任的不同规定,以保障法律规范体系的完整。  相似文献   

2.
我国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予以了确认。此种确认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不能忽视两种责任的重大区别,更应重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构成要件。在运用责任竞合规则时,作为受害人,应结合案件情况,对提出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作出选择;作为侵害人,也应注意作出相关的抗辩。  相似文献   

3.
范姣艳  章晶晶 《前沿》2013,(19):94-96
合同与侵权的法律适用历来是国际私法法律适用部分的主体,虽然二者的法律适用原则和理论相互区别并各自独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加强,二者逐渐接近并相互作用,合同与侵权的界线趋于模糊.实践中合同与侵权的关系也经常是一个令实务工作者感到最棘手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合同与侵权责任竞合时的法律适用的问题.明确合同与侵权法律适用的关系及特点,掌握二者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可以更好解决二者责任竞合时的法律适用问题,促进国际民商事争议的更好解决.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竞合。准确认定当事人的责任形式,不仅关系着案情的有效厘清,更关系着损害赔偿额度和范围的确定。以旅游合同中发生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为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探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及相关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当得利构成民法上的债的侵权,是一种具有非法性的民事行为.当不当得利行为人占有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拒不返还时,能否按照侵占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是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一直困扰我国司法界和法学界的一个复杂问题.实践中因不当得利而发生"侵占"的情况多种多样,拒不返还不当得利财物的现象已构成了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迫切需要对此进行刑事化剖析.本文结合民法原理和犯罪构成对不当得利行为的非法性、罪责性及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以客观、合理地认定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行为人实施了某一特定行为,使其行为本身具有了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双重属性,触犯了有关契约和侵权行为两方面的规范,从而在法律上导致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同时产生,给受害人在责任方式的选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不同的权利保护效果。由于是同一行为产生了不同性质的责任,即权利人享有了不同的请求权,此种现象为请求权的竞合。  相似文献   

7.
缺陷产品自身损害不是对所有权的侵害,也不是纯粹经济损失;属于合同法领域而不属于侵权法领域,不构成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不能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而破坏现有法律体系,扩张侵权法的适用。缺陷产品自身损害应该寻找合同法上的救济,扩张适用现有的三包制度,对生产者施加瑕疵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8.
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临床试验民事法律关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民法视阈中,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一项持续性的精神性具体人格权,是一项被《侵权责任法》确认了的法定权利。它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力在于其直接影响着临床试验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消灭,这与常规医疗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存在明显区别。受试者知情同意权被侵害后,发生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请求权选择问题上,主张侵权责任请求权对保护受试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行政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是两种不同的侵权,行政侵权责任是在公法领域中发生的私法责任。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处理行政侵权案件时,应当优先适用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赔偿法无规定时则适用一般法,也就是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民事法律规范在行政赔偿问题上的继续适用有内在的合理性;侵权责任法草案对行政侵权责任做出原则性的规定,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因此,将来的侵权责任法规定行政侵权责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共同环境侵权责任相对于一般侵权责任或一般环境侵权责任来说,需要解决责任主体范围的问题和各责任主体之间责任的分担问题。因果关系或原因力的大小,可以用来确定共同环境侵权责任主体的范围,并作为各主体间责任分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雷群安  张小平 《前沿》2011,(3):88-92
公平责任原则在理解上的偏差和分歧,不仅影响了学界对侵权法理解的深度,而且也给侵权法归责原则的实践造成了相当的混乱。结合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重新思考公平责任原则的意义,合理理顺其地位,应该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在评述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公平责任原则的处理,并就其过渡时期的适用范围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的定性和法律适用问题,在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在立法上前后规定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方法院判决存在差异,同样案件事实,受害劳动者获得赔偿的数额不一样。尤其是在第三方侵权的情况下,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保险法》就第三方侵权导致的损害赔偿提出了先基金赔偿,再追偿的模式,但争执并没有因此而画上句号。受害的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和用人单位、侵权第三方责任之间利益的平衡仍然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班金云 《前沿》2006,(6):127-129
现代各国为切实保护工伤事故的受害者,大多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以保障其本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同时,工伤事故责任本身又是一种侵权责任,或是雇主对员工的侵权责任,或是第三人对员工的侵权责任,于是就出现了工伤的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的竞合。本文从工伤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对此问题国外的一般做法、我国的立法现状,进而对我国工伤事故补偿(赔偿)模式提出了作者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工伤赔偿(补偿)制度的立法与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4.
名誉侵权责任的构成并不应当以特定的受害主体为要件。受害主体不特定的名誉侵权行为作为名誉侵权行为的特殊形态,实质上具有侵权违法性,形式上又具有可诉性。因此,侵害不特定主体名誉的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而且这种侵权责任的形式应当包括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烟灰缸坠楼伤人"一案,对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责任法律适用中存在的几点争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解决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责任的途径及法理基础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吴祖祥 《求索》2011,(5):166-168
作为侵权和不作为侵权的区分是现代侵权责任法的基础。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对不作为侵权仅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本文拟对不作为侵权责任的主体特征、构成要件、责任承担等问题进行具体探析。  相似文献   

17.
史舒畅 《民主与法制》2010,(Z1):152-153
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整个侵权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当事人之间责任归属问题,而归责原则正是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的依据。在我国民法学界,已经形成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理论主要有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8.
姜淑明 《湖湘论坛》2007,20(5):64-65,73
侵权行为补充责任,是指多数行为人就基于不同发生原因而产生的同一给付内容的数个责任,各个负担全部履行义务并因行为人之一的履行行为而使全体行为人的责任均归于消灭的一种侵权责任形态.它既不同于连带责任,也有别于真正连带责任,而是一种独立的侵权责任形态.  相似文献   

19.
王爽 《前沿》2004,(5):147-148
本文从探究后合同责任的性质入手 ,在分析后合同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区别的基础上得出了后合同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的结论 ;继而又探讨了后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及其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20.
公平责任原则是独立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对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必要补充,体现民法的公平原则,适应现实需要。本文阐述了公平责任原则的价值,并就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