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1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宣布在伊拉克建国.3日,“基地”组织分支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占领伊拉克费卢杰市,升起“基地”组织的黑色旗帜,公开宣布建立伊斯兰酋长国.4日,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发表讲话称,政府军将“继续战斗、决不退缩,直到把盘踞在安巴尔省的所有恐怖分子全部消灭,使该省人民免受恐怖主义威胁”.  相似文献   

2.
2014年6月,伊拉克伊斯兰教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向政府军发动强劲攻势,攻占了包括人口百余万的伊北部重镇摩苏尔、北部萨拉赫丁省省会提克里特等城市在内的大片领土。6月29日,该组织宣布在所占叙利亚、伊拉克领土建立“哈里发国家”,并将组织名称改为伊斯兰国,其头目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Abu Bakral—Baghdadil自封为最高领袖“哈里发”(国王)。  相似文献   

3.
1991年 1月 1 7日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借口 ,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1 993年 1月 1 7日 美国以伊拉克在伊南部地区部署导弹为由 ;向巴格达以南约 2 1公里处的一个核设施发射了 4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6月 2 7日 ,美国借口伊拉克试图杀害美国前总统布什 ,向巴格达市内的伊拉克情报局总部发射了 2 4枚“战斧”式巡航导弹。1 994年 1 0月 7日 伊拉克军队向科威特作战略移动。美国向海湾派出航空母舰及 5 4万人的军队和大批战斗机后 ,伊拉克军队撤离。1 996年 8月 3 1日 伊拉克出兵进攻受…  相似文献   

4.
2017年来,在中东肆虐三年之久的“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遭各方联合发力围剿,战场节节败退,地盘加速缩水,财源益发吃紧,兵力捉襟见肘,似已走入穷途末路.在伊拉克,经数月鏖战,伊拉克总理阿巴迪7月9日终于正式宣布“摩苏尔解放”,“伊斯兰国”失去在伊拉克最后一处大本营.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国已正式在阿富汗活动,但是阿富汗塔利班反对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扩张。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招募人员、筹措资金、发动恐怖袭击,并与塔利班展开争夺,这些活动主要依靠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本地势力。尽管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展开了相关活动并在2015年达到高潮,但是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仍然是目前伊斯兰国活动的重点区域。此外,由于受到阿富汗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军的打击,目前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活动区域基本局限于阿富汗的东部地区。未来,伊斯兰国仍将保持在阿富汗的活动,但难以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6.
近来,“伊斯兰国”接连受挫,在叙利亚、伊拉克战场上逐渐走向守势.为扭转困局,“伊斯兰国”正在转变斗争策略,如通过游击战术实施反扑、在中东当地发动更多恐袭、加大对外渗透等.这种策略转变不仅会给叙、伊带来更多恐患和动荡,也将影响整个中东地区甚至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其未来动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18日,随着美国最后一批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2003年美国发动的“自由伊拉克行动”正式从2010年9月1日起被“新黎明行动”取代。9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演说,宣布美国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行动。④美军将安保任务移交给伊拉克安全部队,留守的5万美军将主要负责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和军警,为其提供情报支持,并定于2011年底前撤出全部驻伊部队。  相似文献   

8.
正当法、德两国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立场分歧日益严重之时 ,2 0 0 3年 1月 30日 ,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八国在英国《泰晤士报》上联合发表声明 ,号召欧洲在对伊动武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声明称 ,维持与美国的“团结和凝聚力”对欧洲来说“至关重要” ,“大西洋两岸的关系不能成为伊拉克政权威胁世界安全的牺牲品”。① 2月 5日 ,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供了所谓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的“不可否认的证据”后 ,中东欧十国 (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什叶派政治家海德尔·阿巴迪(Haider al-Abadi)出任伊拉克新总理.上任一年多来,阿巴迪殚精竭虑,励精图志,取得一定政绩,但由于伊拉克积弊已久、政争激烈,以及“伊斯兰国”肆虐并受油价大跌冲击,伊拉克整体形势并未出现大的改观.2015年8月,阿巴迪在上台一年之际宣布启动激进的政治改革,引发国内强烈反响.本文结合伊拉克当前政治经济形势,试图对阿巴迪政改的内容、背景、实施情况以及未来走向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二、美国与伊拉克的关系如果从世界的大视角看,全面清剿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和推翻塔利班政权,既是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一阶段,也是美国重塑伊斯兰世界和改造“大中东”的第一步。如果从地区的视角看,改变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意义更为重大,既是反恐战争的第二阶段,更是美国实施重塑伊斯兰世界和改造“大中东”战略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正是就其重要性而言,美国学者称伊拉克战争是布什政府改造中东战略构想的第一步。(一)美国与伊拉克关系简史。美国与中东全面发展关系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与伊拉克接触的时间则更晚。在小布什政府决…  相似文献   

11.
中东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同时也是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中东地区共有上百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们多崇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追求全球圣战,带有强烈反美、反以色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各国严厉打击下,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很大削弱。“9·11”事件后,在全球反恐大气候以及各国竭力围堵打压下,极端组织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不仅“基地”组织遭重创,而且其他伊斯兰极端势力也都“伤筋动骨”。但随着巴以流血冲突持续加剧,美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并竭力向中东地区兜售“大中东民主计划”,中东反…  相似文献   

12.
5月28日,在巴格达“绿区”的伊拉克总理办公室,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和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就伊拉克问题进行了约4个小时的会谈。这是自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两国最高级别的公开双边会谈。对美伊这次对话,国际舆论评价不一。部分舆论认为,会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双方只不过是“走走过场”;  相似文献   

13.
近来,国际反恐取得重大胜利.“伊斯兰国”的头目巴格达迪被打死,其在伊拉克控制的最后一座城市摩苏尔也被解放,位于叙利亚的“首都”拉卡亦遭包围.“伊斯兰国”有形的“哈里发帝国”逐步解体,衰败之势尽显,将从有独立的军队、地盘和行政体系的半军事化新型恐怖组织回归到传统的常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这种变化给其自身和国际暴恐生态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性.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应对“伊斯兰国”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将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自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的剧变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兴起,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奔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战事。随着“伊斯兰国”日渐溃败,此波规模空前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转移和回流,将对国际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仅从这些人员个体性的角度,难以全面评估此类安全威胁。应在“伊斯兰国”全球战略布局、本土恐怖组织结合当地议题的发展与重组以及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活动网络的联结等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表现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是两地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大多成为“伊斯兰国”及其部分分支的主力,并在世界各地多次发动恐怖袭击;二是组织性较强,“伊斯兰国”的效忠组织及分支将成为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及恐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三是他们的转移和回流,不仅推动“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暴力极端主义的渗透,而且将提升俄罗斯及中亚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水平。所以,如何增强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的反恐能力及合作水平,施行针对回流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改造政策,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国"被击溃后,中东大片地区将出现权力真空。伊拉克库尔德人的独立公投拉开了"后‘伊斯兰国’"时代中东地缘政治秩序重组的序幕。美国与库尔德武装在打击"伊斯兰国"的战争中结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当前阶段,美国出于对"伊斯兰国"作战、维持伊拉克现政府稳定、维系地区国家关系等原因,反对库尔德地方政府的独立公投。但库尔德人是该地区对美国最友善的力量之一,其控制区处于非常关键的地理位置,在美国未来中东战略格局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政治局面的变化,美国对库尔德人政策还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这势必会对未来中东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6年8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俄土关系正常化.9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访问俄罗斯,在圣彼得堡与普京举行双边峰会,亲自感谢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未遂政变后第一时间提供无条件支持.这是埃尔多安在政变之后首访外国.普京则表示,希望土耳其人民在埃尔多安政府的领导下,解决眼下的问题,并重建宪法秩序;这不仅仅是出于务实考虑,更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普京强调,与埃尔多安的会晤对两国关系的未来至关重要.埃尔多安此访也标志着俄土关系正常化,俄土关系从不可调和转变为和平共处.28日,俄政府宣布恢复飞往土耳其的包机业务,这将有助于土耳其旅游业恢复.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曾报道称,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迫使俄罗斯走钢丝;叙利亚外交部谴责土是“对叙利亚主权的粗暴侵犯”,而俄罗斯外交部声明“对叙土边界上发生的事件深表关切”,并担心“冲突地区的局势有可能恶化”.英国《独立报》网站称,土耳其目前重新加入了叙利亚的博弈.土耳其坦克和特种部队上周与反巴沙尔叛乱组织一道参与了从“伊斯兰国”组织手中夺取边境城镇杰拉卜卢斯的战斗.俄罗斯《观点报》网站则称,土耳其发动的“幼发拉底河之盾”行动迅速取胜表明,埃尔多安与“伊斯兰国”组织有染,因为几乎没有开战,土耳其就轻而易举地解放了自2013年以来一直无法攻下的由伊斯兰分子控制的杰拉卜卢斯.  相似文献   

17.
目前,阿富汗动荡局势愈演愈烈.过去的2015年被阿富汗塔利班(简称阿塔)称为自2001年以来其在战事上最为成功的一年.①在这一年里,阿塔卷土重来,频繁发动攻击,取得了“丰硕战果”,其中包括对阿富汗北部重镇昆都士的短暂占领.而另一极端势力“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简称IS)在阿富汗的地位也在不断加强.联合国2015年9月的一份报告显示,阿34个省份中的25个都有IS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国"的崛起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同时也威胁着美国及俄罗斯等国的利益。2014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开始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展开军事打击,同年9月底又把军事打击范围扩展到叙利亚境内。一年后,俄罗斯也派军队进入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美国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保卫伊拉克的集体自卫行动的延伸;叙利亚政府无意愿或无能力有效打击"伊斯兰国"。俄罗斯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受到叙利亚政府的邀请;打击目标仅限于恐怖组织。同为入叙打击"伊斯兰国",美俄却选择了不同法律依据,其重要原因是两国围绕"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是否是合法政府"而进行着国际话语权之争。这种话语权之争从根本上讲是"何谓合法政府"这一国际规范层面问题之争的外在表现,其事关中国战略利益,值得中国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年多以前,美国纠集其盟友绕过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美国发动这场战争当然不具有正义性、合理性。伊拉克战争一年多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再次评价这场战争时尖锐地指出,“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战争是非法的,因为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一年多来,美军一千多士兵死亡,伤者近万,而伊拉克人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约有3万人死亡,伤残者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20.
王晋 《国际安全研究》2019,37(4):138-156
作为“远敌”的西方世界和“近敌”的伊斯兰世界“叛教者政府”,哪一个才是优先打击目标,是伊斯兰极端主义者们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远敌”和“近敌”的排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战略实践。以“远敌”为优先袭击目标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往往将美国和西方国家在阿拉伯世界的人员和利益作为袭击重点,同时努力向西方世界内部渗透,伺机发动大规模的暴恐袭击,挫败“异教徒”在伊斯兰世界的势力,促使穆斯林“觉醒”,进而建立一个涵盖所有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国”;而以“近敌”为优先袭击目标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则将所在国的政权和领导人视为“叛教者”,其优先的战略目标是对所在国或者周边地区发动暴恐袭击,通过暴力活动制造混乱进而夺取政治权力,建立“伊斯兰国家”。不同伊斯兰极端组织在“远敌”和“近敌”优先次序上的实践,源于不同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政治逻辑,因此对伊斯兰极端主义“远敌”和“近敌”战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政治逻辑,为国际社会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及实践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