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机构改革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已进入实施阶段,各地也即将全面展开,一场全方位的机构改革攻坚战即将来临。对此,做好机构改革中违法违纪的预测和防范,对于减少实施阶段中的“负效应”,保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表现形式多样,问题相对集中──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将更为突出。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精兵减政。但一些地方为了不使局部利益在机构改革中吃亏,某些领导会无视法纪,做一些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事。例如,有的以“情况特殊”、“例外照顾”等为由…  相似文献   

2.
正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有关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工作方面的原则、规定和制度,依照党内法规的有关规定,应当受到党的纪律追究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审查办案中,对发现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必须严厉查处、严肃追究。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熟悉相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廓清该行为违纪与否的政策界限。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专业银行将逐步转体为国有商业银行。从纪检监察的角度研究转体过程中、转体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可能产生的问题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l、违反组织人事纪律问题可能会变得十分突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体有一个过程,由于相应配套的组织人事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不完善,可能会产生下列问题:一是借机违反纪律钻空子突击提拔干部,副职转正职,正职上级别,或借机将在职工人合同工或代办员等转为国家干部,领导算是给部属送一…  相似文献   

4.
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以来,河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查办案件力度,1993年8月至1995年7月两年时间,共立案调查涉及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317件。其中经济违纪案件185件,失职渎职案件28件,违反政治纪律案件6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15件,腐化堕落道德败坏案件12件,其他性质的案件71件。涉案人员受党纪处分142人;其中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67人,占受党纪处分人数的47%。政纪处分71人,其中撤销职务以上处分37人,占受政纪处分人数的52.11%。受到刑事处分21人。最近,我们对上述317起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5.
《处分规定》共15条,明确规定了立法目的、处分对象、各类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量纪标准以及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协作配合机制。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违反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等危害性较大的行为,明确了具体量纪标准。  相似文献   

6.
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建议加重处分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侵犯的是党组织的纯洁性,侵害的是党的肌体,所造成的影响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可能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量。因此,必须从严惩处,在现行条例基础上加重处分。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处分条例》)第六十条规定:“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采取弄虚作假或者其他手段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或者为非党员出具党员身份证明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笔者认为,能够发展党员的人首先是党员,甚至是党…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00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党委统战部部长周文吉,因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以权谋私,被中央纪委开除党籍,并建议撤销其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政协副主席职务。这是继宁夏同心县三任县委书记于1999年10月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后(本刊今年第5期曾发表《“五龄童干部”的背后》,对同心县的问题进行了报道),发生在宁夏的以权谋私、恣意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中处理的最高级别的干部。 1993年8月至1998年3月,周文吉在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事劳动厅厅长期间,在没有编制和增干指标的…  相似文献   

8.
[公布日期]2005.12.16[施行日期]2006.2.1[文(令)号]第453号令[类别]经济法·统计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作如下修改:一、将第六条修改为:“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维护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依法查处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在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撤乡并镇工作即将在山西省全面展开,一场乡镇机构改革攻坚战就要打响,预防撤乡并镇工作中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问题非常重要。一、要防止私分、贪污、侵占国家财产行为的发生。在撤乡并镇中,由于领导变化、人员调整,为一些不法分子私分、贪污、侵占国家财产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可能巧立名目,集体私分公款;有的可能借保管公物之名将公共财产隐匿侵占,窃为己有;有的可能利用掌管现金之便,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侵吞公款。有关部门要针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改革前财产资金的登记工作,把好财务审计关,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电瓶三轮车无法取得驾驶证,但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仍应被认定为无证驾驶。无证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职工违反治安管理造成伤亡不得被认定为工伤的规定,以往被视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能被认定为工伤。《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改变了这一定性。职工无证驾驶机动车并不影响其被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1.
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处理人事争议的“一裁两审”司法模式,对保护当事人权益和提高司法效率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客观上要求人事仲裁程序和人事诉讼程序作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级行政机构的改革是组织发展的一种常态。总结前期经验与教训,我们发现,在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中还存在“一刀切”、形式主义等问题,针对于此,今后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需要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改革方案,调整改革重心,选择适宜的改革策略,建立科学的改革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市1999年进行机构改革,为理顺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机构改革中,我市化工局改为化工集团公司,于1999年10月挂牌成立。1999年12月,我们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该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某的违法违纪问题。王某原是化工局的一名副局长,在机构改革前,属于我们的监察对象。化工局机构改革后变为企业,不是行政机关,王某作为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是企业工作人员。对于王某是不是行政监察对象,我们内部存在争议。请问王某是否属于监察对象?XX市监察局XX市监察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的实践证明,发生违法违纪行为通常要具备两个因素:一是主观心理动机,二是外部可供利用的客观条件。从全国计划系统违法违纪案件看,外部可利用的客观条件主要体现在对权力运作缺乏监督制约。因此,要在全国计划系统遏制违法违纪行为,重要的是加强对权力运作的制约,使个别人违法违纪的心理因素与外部可能利用的权力条件相分离,让“私欲”不能得逞。一、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工作程序。这套工作流程要从计划部门的业务特点出发,一要保证每项职权运作的全过程都有一套系统的、明确的程序,做到规定明确、细致、全面。二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对干部进行离任审计时,审计结果的得出往往滞后于干部履新。常常是离任审计发现个别单位负责人在原任上违反财务规定,其本人却已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多时,给审计责任追究带来被动和麻烦。离任审计,是组织人事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其结果作为组织决定干部去留任职及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干部进行监  相似文献   

16.
时事点击     
我国大力肃清换届中的不正之风日前,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7起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典型案件。据了解,这已是今年第二次通报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典型案件。今年至明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分批集中换届。在集中换届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宝剑频频高悬,剑指用人腐败和不正之风,严防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  相似文献   

17.
正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党的组织纪律,是党的重要纪律之一,是处理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以及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维护党在组织上团结统一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下称《条例》)将违反组织纪律和违反人事纪律的行为在同一章节作了规定,鉴于组织纪律与人事纪律既有区别,又  相似文献   

18.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根据1996年3月修正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91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一)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二)违反回避制度的;(三)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四)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五)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这一条文对法院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规定了法律上的后果:判决结果无效,这是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较之原法而言所发生的明显变化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的基本结束,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工作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比,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面临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因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山机构的改革并不能完全照搬国务院的模式,加之人员分流的通道相对狭窄,安置相对困难,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则容易引起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发生扭曲,从而难以达到这次机构改革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汪永清 《中外法学》1994,(2):20-24,51
<正> 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简称应受处罚行为),有学者也称之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应受处罚行为,涉及诸多问题,本文拟就下列关键问题发表一些认识。 一、行政处罚的归类原则 “归类”即责任的确定。在侵权行为法中,归类一般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体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后,应依据何种根据使其负责。行政处罚中的归类可理解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行政法规规范的行为后,应以何为判断标准使其承担行政处罚之责。行政处罚归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