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过苹果吗?”“吃过。”“怎么吃?”“削皮儿吃,带皮儿吃.”“怎么能削了皮儿吃呢?皮儿有营养!”“那带皮吃。”“怎么能带皮儿吃呢?皮儿上有农药!”……这是今年春晚上姜昆相声《专家指导》中的片段,如今类似的桥段也出现在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鹰笛 《公民导刊》2004,(9):53-53
拿了就“有事”,吃了就“没事”,装入个人腰包就“有事”,吃进自己肚子就“没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在一些地方的干部队伍中,已经形成了“惯例”。只要待上级,吃啥都可以;只要是“公事”,昨吃都“没事”。  相似文献   

3.
现在到许多国内大城市去,那个以巨型黄色“M”为标记的麦当劳店,已是比比皆是,举目可见了。有报道说,我国城市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已成为麦当劳最热心、最踏实的食客群,大人钟情的也不少。到麦当劳去吃什么?有人总结说,吃时尚,吃清洁,吃快捷,吃氛围,吃气派,吃档次,吃高雅……闹了半天,还没有涉及“吃饱肚子”。看来仅仅为果腹,大饼油条足矣;但这已非年轻一代的需求。麦当劳自己也说:“我们不是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你去麦当劳,不为着吃饭,是为了消遣和精神享受。麦当劳这个大“娱乐业”,已经遍布全球。这就是《经…  相似文献   

4.
《安徽统一战线》2001,(7):25-25
生活中流传这样的俗语:“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然而这“晚餐要吃少”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一日三餐:科学与营养李霞从只求吃饱到讲究吃好“吃了吗?”这几乎是中国人从前见面互致问候时最常用的一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在中国的分量,从来就是可与头顶那片“天”比肩的。但是近年来,这句口头禅却不常听见了。难道吃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吗?当然不!中...  相似文献   

6.
蒋红  刘英 《人大论坛》2012,(12):20-21
中国人见面爱问“你吃了吗”,这很好阿答,但如问“吃的安全吗”,谁订底气肯定作答?近些年,“问题奶粉”、“苏丹红”、“速成鸡”等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十八人期间,《少年报》小记者孙露源在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上问:“中小学生多数在学校吃饭,怎么才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呢?我们怎么才能吃到放心的零食呢?”童稚...  相似文献   

7.
建设国际旅游岛,在“吃”的方面当然不能少了国际化元素。海南餐饮如何实现“不出门便知天下味”,打造“人在海南,吃遍全球”的国际化、多元化餐饮的深度格局,这是一道值得放大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大年初一吃饺子——家家一样。岂不知这仅在北方的汉族人中如此。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湖南大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即“一年比一年好”。居住在湖南的苗族,第一餐吃甜酒和棕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丰收”。土家族则吃“培菜”,因为明朝末年,番王突然袭击土家,士王率部抵抗,将士们来不及将菜一样一样炒了再吃,只好将猪肉、炸土豆、粉条、胡萝卜、白菜一起蒸炒,每人带上几蛇。迄今保持此俗,以示纪念。广东部分地方,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在春节这一天,煮出或蒸出足够全家春节三…  相似文献   

9.
有俗话说:“吃在广东”。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最令北方人咋舌的是吃蛇,吃猫,吃老鼠;二是讲究吃,其中之一是头啖汤,广东人喜喝汤,但一定要喝第一道汤。这两层含义却透露出一个道理:广东人敢于冒险,好为天下先。  相似文献   

10.
元旦谜趣     
2005年,在“吃”这件事上,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被食品安全所吸引了。苏丹红、孔雀石绿、禽流感……这些食品安全问题让吃得平安成为人们最大的希望。其实,健康饮食包含更丰富的内容,许多食物的营养还有待于被发现。在2006年,老百姓日常最关心的“吃”会呈现出什样的新趋势,如何才能吃得更好、更健康,专家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饮食之妙,在精,在奇,在天然地道。食不厌精,脸不厌细,这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传统。现代人的吃;讲究吃得排场体面,吃得与众不同,吃得食丰味广。事实上,最有资格说吃的常常不是富豪大款,而是遍行天下的旅游者,因其行踪所至,皆可尝到各色食品。中国菜东甜西酸,北咸南鲜;西餐大菜讲究精致好看;吃的是赏心悦目;而古今中外,众多的民族,众多的地域皆因饮食而与众不同,皆因美食让人心神向往。所以,《奇食妙趣》专为旅游者而设。不论你在何地尝过什么样的奇妙饮食,都可以端来与其他人共享。当然,一日白饭,一杯香茶,道中人自会品出不同凡响之味。这食物之“品”与食客之“味”,就是《奇食妙趣》的旨趣所在。说得时髦些;这是所谓“饮食文化”。最后,别忘了多多关注带有“民族”和“绿色”风味的饮食。  相似文献   

12.
张劲 《人民公安》2008,(5):40-41
有了这3层伪装,田胜利觉得自己就像进了保险箱一样的安全。他该吃就吃,该玩便玩,完全没有把“网警”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幽默     
▲女人的家常话(袁秀峰)没人味仲夏的一个傍晚,一对农民老夫妇坐于自家院内纳凉。老妇进群蚊围攻,她不断拍打蚊子抱怨道:“这该死的蚊子,叮死人了!”老头儿悠然地喝着茶,得意地问:‘’它怎么就不叮我呀?”老妇侧脸白了老头儿一眼,狠狠地回道:“你没人味!”作证一主妇指着青春护肤膏问:“老板,这玩意儿有啥用?”“有啥用?”老板叫来一名年轻的女售货员说:“妈,让这位太太瞧瞧你的皮肤。”吃鱼和吃鸡孩子:‘老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我不常吃鱼,怎么…  相似文献   

14.
温州工商部门查处了一家制售不合格八宝粥的企业,中午时分,工商执法人员说:“来,老板,你吃你的八宝粥吧!”那位老总一撇嘴:“这八宝粥怎么能吃呢?我掺了那么多防腐剂和有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济南人的吃:讲究且随意■沈永曦济南人的“吃”有啥特色?乍一问起来,还真让一些“老济南”难为情。就是呀,生在济南,长在济南,在济南“吃”了几十年,对济南的“吃”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知道济南人“讲吃不讲穿”。其实也难怪,虽说“民以食为天”,但对纭纭百...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公民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的时代。 今天的小学生,别看只是大人眼里的“小不点儿”,学校营养餐两天没各异到鸡腿都会提意见、要“维权”:为什么不给我们吃鸡腿?给我们鸡腿,我们可以吃两碗饭!  相似文献   

17.
王厚明 《传承》2013,(1):49-49
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视点”报道,1月14日,刘云山到陕西榆林市调研。刘云山一行来到榆林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金阳小区,走进3号楼,社区工作人员连续敲了三家的门,都吃了“闭门羹”。他又来到6号楼,走进102号房门,方才走访了下岗职工杨春霞一家。三吃“闭门羹”,这在以往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访调研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8.
兄弟射雁     
《干部人事月报》2009,(20):75-75
从前,有两个猎人兄弟。一天,他们发现天空飞来了一只肥肥的大雁,这一定是顿美餐了。老大提弓准备射杀大雁,嘴中念念有词:“射下来,咱们煮了吃。” 老二用手一按老大,说:“不行,煮了不如蒸着吃。” 老大一听,放下弓,说道:“蒸着有什么好吃的,还是煮着吃吧。”  相似文献   

19.
“妈,您今晚演什么角啊?”“动作快些,我们是第一个上场。”“快点吃,吃完了去看爷爷奶奶表演。”这是在扶绥县中东镇社区文艺队成员何建红家里常见的对话情景。  相似文献   

20.
“你看了吗?”这句与不再常说的招呼语“你吃了吗”相类似的中国观众“好声音”,总算在今朝贺岁档里响起。当然,受此殊荣的影片不多,最终“口口相传,奔走相告”形成口碑的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