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联系"五四"运动前后的历史背景,根据瞿秋白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着重于从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揭示他的成长道路,对于我们继承五四传统、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而且相当必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以后,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反思"五四",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寻求出路。瞿秋白采取独特的视角,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即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新文化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是文言的还是白话的;是科学的还是宗法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基本上排解了"五四"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文化选择上的迷茫,事实上引导着中国新文化朝着新民主主义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是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开风气之先的早期共产党人之一。五四时期是瞿秋白一生的转折,是他从探索与追求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这一时期的经历对这位政治家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五四运动点燃了瞿秋白的革命热情,塑造了他的无产阶级人生观,激发了他的革命创造精神,成为瞿秋白革命战斗生涯的光辉起点。  相似文献   

4.
杨建生 《前沿》2010,(2):152-155
从少年时期到"五四"前夕,瞿秋白受"避世复古"人生观和思想倾向影响,萌生了强烈的救国救民、变革现实的心愿,并立下"以文化救中国"的宏愿,这是瞿秋白文艺思想发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后在"五四"运动洪流的洗礼下,瞿秋白独特的文艺社会学话语形态初见端倪,这是瞿秋白文艺思想孕育、萌芽阶段;从1920年秋踏上赴俄旅程到回国参加政治运动这段时间,是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1931年,瞿秋白开始领导"左联"和苏区文艺运动,这是瞿秋白文艺思想渐趋成熟阶段,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文稿便是《〈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发表。  相似文献   

5.
董斌 《北京观察》2021,(10):36-39
1935年6月18日,一位充满书生气息的革命者从福建汀州监狱缓步走出,沿途高唱最早由他翻译的《国际歌》,盘膝坐在刑场的草坪上,坦然说道"此地很好",英勇就义.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卓越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 五四运动的中坚分子 1899年,瞿秋白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仕宦之家.青少年时代,他目睹社会"颠危簸荡紊乱不堪"的局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充满仇恨.13岁那年的10月10日,辛亥革命一周年纪念日,常州城内到处都挂满红灯笼庆祝,瞿秋白却在自家门口挂起写着"国丧"两个大字的白灯笼,以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蔑视和抗议.18岁时,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到达北京,后考入免收学费的北洋政府外交部俄文专修馆学习.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1,(15)
正6月29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瞿秋白烈士的女儿、赓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百岁高龄的瞿独伊荣获"七一勋章"。6月29日晚,首部以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的革命事迹为题材创作的现代昆剧《瞿秋白》在紫金大戏院成功首演。该剧以瞿秋白被捕及牺牲为切入点,聚焦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展现其舍生取义的人生历程,同时深刻剖析其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是党早年时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与所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一样,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心路历程也充满剧烈的斗争,特别在1927年之后,瞿秋白的心理发生了一定的波动和变化。探寻瞿秋白革命后期思想发生嬗变的过程和原因,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中望 《求索》2012,(9):60-61,40
瞿秋白接受与运用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特定时代与主体选择的对接产物,其动因包括十月革命引发"以俄为师"学习热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大规模的译介与传播,瞿秋白长期旅俄、精通俄语、文艺兴趣浓厚、理论功底扎实、思想援用目的明确等。  相似文献   

9.
沈文慧 《理论月刊》2007,1(10):47-49
"五四"新文学的现代伦理精神源于近代理性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文化思潮,其基本内涵是生命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尊严的高扬,其目的是实现个体人的独立自由和精神解放,使人在社会中按照人的本质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现代伦理精神充分体现在"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吴高 《北京观察》2011,(7):43-45
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影片《秋之白华》,描述了中共建党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和杨之华的传奇爱情故事,展示了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人生。《秋之白华》的片名,源自革命先驱瞿秋白赠送爱妻杨之华的一枚印章"秋之白华",意指秋白、之华,寓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新闻工作者.自1919年至1934年,先后创办、主编、编辑过一系列进步的党的报刊.,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对瞿秋白的新闻活动进行梳理,并从中总结出他的部分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9,(22)
<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书作为家庭的情感纽带,是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被誉为"常州三杰"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家书,承载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朴实家风,既有普通人普通生活的真实情感,更传递着革命者家国天下的革  相似文献   

13.
秦正为 《长江论坛》2007,(2):17-21,31
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启蒙传播、瞿秋白早年思想的变化及瞿秋白在党内的经历和地位是相关的。瞿秋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进行阐扬,代表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同时,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更多的还是列宁主义观。  相似文献   

14.
从表面上看,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因为运动的目标关乎政治(外交),但从另外的层面讲,五四是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运动。其一,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为五四运动提供了广泛的思想动员;其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的一次社会化实践,使新文化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从而真正成为一场社会化的运动;其三,自运动发生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力量对五四文化的建构从未停歇,五四文化一直处于"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名字的由来 我党早期领导之一瞿秋白,原名懋淼,号熊伯。幼时父母见他头发有双螺旋,便取名瞿双,小名阿双。“双”与“霜”同音,所以他也自署瞿霜,后来在写文章时又由霜而演化为秋白,因为霜显示秋天的白色。1913年,14岁的瞿秋白曾写过一首咏菊诗:“今岁花开后,栽宜白玉盆,  相似文献   

16.
<正>"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五四"要的是民主、科学啊!"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幽默感的人都会记得住,"五四"要的是"德先生"、"赛先生"啊!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肩,横扫一切专制与愚昧,给人们带来知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在第一次大革命前后,他把马列主义及共产国际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创造性地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致力于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作出了开创性的理论贡献,成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开创者之一。瞿秋白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在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瞿秋白自二十年代初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起,就认为:“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  相似文献   

18.
罗敏 《思想战线》2012,38(3):63-67
1923年瞿秋白以推进社会学发展和形成新文化为己任,设计了上海大学的课程。"社会主义"理论价值背景的转变为上海大学课程设计提出必要性;瞿秋白苏俄之行对俄罗斯新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苏俄教育的初步成绩为其提供了现实模板。中国共产党人以俄为师,通过建立社会学系和文艺学院,将辩证唯物论引入中国,开创性的摸索、建立一种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对"新文化"的不自觉探索。  相似文献   

19.
苏瑷 《公民导刊》2016,(7):56-57
正在建党95年到来之际,在瞿秋白牺牲81年之后再谈及他,是否有点"江南旧梦已如烟"?其实瞿秋白是抱定"自家自了自家身"的决心而走向死亡的,但是他一生"枉抛心力作英雄"的努力,既文人又英雄的情怀,在狱中完成的《多余的话》中,几乎是坦坦荡荡,彻彻底底,一丝不挂的璨然于世,在其身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臧否褒贬他而争论不休的焦点,这无疑是他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五四"纪念话语也随着历史变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主旨。从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四"纪念话语主要呈现学习与建设等主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进一步凸显斗争与劳动等主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则着重强调现代化建设与五四精神等主题,而新时代以来的"五四"纪念话语尤其宣扬青春与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