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云航 《法制与社会》2012,(26):277-278
分析实证法学派“恶法亦法”的主张很大程度上被人所误解.在澄清该主张的同时,笔者就中国本土资源上“恶法亦法”之价值分析,在肯定其优势、承认劣势的同时,提出了“恶法亦法”的立法矫正与司法矫正之建议.  相似文献   

2.
邓乾坤 《法制与社会》2012,(32):219-220
价值澄清理论是一套系统的学校道德教育理论,该理论倡导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澄清,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澄清自己价值的技能,它反对道德说教,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这对我国高校的德育有很好的启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专题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研究”。这一主题,力求深入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基础理论、重大命题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既努力探索如何回到马克思原初的法哲学理论.又着重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之所以在当下“在场”的根本原因与“场中姿态”。 本专题无论是问题领域还是论述方式都务期鲜明而集中,它们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研究论纲》、《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新发展的主体向度》、《“人本”法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新发展》、《价值概念辨析: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澄清》、《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与人的解放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学教育审思》凡六篇。  相似文献   

4.
彭华彰 《经济与法》2002,(2):8-11,31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作为法的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社会保障法和相邻法的部门也具有程度不同的联系。本文着重论述与社会保障法关系密切的经济法、劳动法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以更进一步论证社会保障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从而澄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5.
价值澄清理论学派对价值澄清理论的论述使得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价值观及价值观教育问题成为人们共同争论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它导致了人们价值比较选择和整合上的困难以及价值追求上的困惑、疑虑和迷惘,为了为有效统一思想,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确立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泓  申细云 《法制与社会》2011,(30):106-107
能动司法是司法活动的新理念。能动司法的政治道德基础是司法的人民性、民主性。能动司法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司法的正义与高效。本丈通过对能动司法法律价值的分析,澄清人们对能动司法的错误认识,增强司法机关贯彻能动司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司法和谐。  相似文献   

7.
“多元法条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法律现象。其出现原因甚多,而法律实践中知识判断、价值判断和实用策略的分歧及其对法条选择的分散引导,尤其是法律职业内部本身关于法条的法学法律知识或明显或隐蔽的分歧,为至关重要的原因。多元法条主义机制的核心既在于法条的知识理由的持续对垒和搭建,又在于各类其他理由争论需围绕这种对垒和搭建而展开。对多元法条主义的实然研究及其意义的阐明具有重要的法学价值,它既可澄清法学界长期以来关于“法条主义”的教条之误,又可拓展对法律实践和法学实践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8.
论释明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释明权又称阐明权。关于释明权的概念,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从相关的著作和论文看,学者们对释明权所下的概念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概括定义法。即认为,释明权是法官为澄清争端和公正裁判而询问当事人及向当事人提出建议的权限。第二种是具体行为定义法。即认为,释明权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张或陈述不明确、不充分,或有不当的诉讼主张和陈述,或者他所举证的证据材料不够而误认为足够了,在这些情况下,法院对当事人进行发问、提醒,启发当事人把不明确的予以澄清,把不足的予以补足,把不当的予以排除、修正。释明权是民事…  相似文献   

9.
杨伟东 《中国审判》2009,(12):23-24
与国家赔偿法修正案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稿和第二次审议稿对原规定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变相比,刚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第三次审议稿更多的是“微调”,着眼于澄清和细化,但背后仍有深意。  相似文献   

10.
法官澄清义务以发现客观真实为目的,以法官的积极作为为表现形式。澄清义务由法官对辩方的诉讼关照义务、对控方一定的释明权、法官庭上积极的查证责任,以及庭外调查取证责任组成。在我国现阶段研究澄清义务,有助于体现审判中心主义原则,扭转法官在庭审中不合理的倾向性,提高简易程序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保证法官变更诉讼罪名的合理性。未来澄清义务将强调协助性和补充性,淡化义务色彩,成为对被告权利的有力保障。我国法官履行澄清义务应作为检察机关履行证明责任的补充手段,在不改变原证据构造的前提下对存疑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法官应积极履行关照义务,特别是基本权利告知义务。辩方申请法官收集对己有利的证据,能够证明证据存在并提供取证线索的,法官应尽量允许。增加法官庭外调查言词证据的手段,强化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配合法官取证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谢闻麒 《法人》2008,(2):60-60
针对股价异动澄清公告“澄而不清”的问题,新的信息披露法规明确要求,如果公司在澄清公告中披露不存在重大事项的,应同时承诺一定期限内不再筹划同一事项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侦查监督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由检察机关行使对刑事侦查的监督权。但由于对侦查监督基本概念、性质、价值以及改革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致使侦查监督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有必要对侦查监督从理论与实践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澄清基本理念,确立以保障公民人权为基调的侦查监督改革价值取向,确保侦查监督改革在正确的轨道内运行。  相似文献   

13.
公共外交是指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由中央政府或者通过授权地方政府或者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行为体通过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与国外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全球的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标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往往是中资收购德国企业时重点关心的问题.但恰恰在价值巨大的专利权方面,确定目标企业是否为其雇员发明之实体法意义上的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并非简单的问题.从德国2009年进行的《雇员发明法》修改出发,着重分析该法在职务发明的报告与权利主张程序,澄清修改前后目标企业取得本企业雇员职务发明之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的条件,及权利转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对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的价值是在法的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包含了这些基本价值倾向。但经济法的价值,又具有重要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在法的“公平与正义”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实质的公平与正义;在法的“效益”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在法的“安全”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国家整体经济安全;在法的“自由”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社会整体自由;在法的“秩序”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16.
诉讼一词在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含义不尽相同,通过对其进行语义上的考察经比较会得出,中国的诉讼价值理念体现为解决纠纷、澄清案件事实的实体正义,而西方的诉讼价值理念更多地注重于人权保障、维护法律权威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7.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在刑事诉讼上存在着侧重各不相同的价值观和目的选择 ,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说 ;随着价值、目的用语的引入及对国外学说的借鉴 ,我国刑事诉讼价值与目的的理论也逐步确立并发展起来。通过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的评析 ,试图区分价值与价值观 ,澄清价值与目的用语 ,并揭示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法与国际法解释之比较研究杨泽伟一、法律解释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表现为文字的法律文件,难免产生歧义与矛盾。这些矛盾,只有通过解释才能加以澄清。通过解释,使不明确的含义得以明确,使隐含的权力得以展示出来,以便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因此,法律解释在法的创制...  相似文献   

19.
肖玉超 《法制与社会》2011,(14):117-117
小产权房的买卖问题今年来逐渐升温,笔者认为小产权房买卖不符合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绝对原则,小产房买卖不利于社会稳定等因素而允许其买卖将违背法的秩序价值。但是如果不允许小产权房买卖将违背自由,平等,意思自治等法的自由价值,在笔者看来,小产权房买卖的取舍本质上是法的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20.
郑琳 《青海检察》2003,(4):25-26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通常被称为“口供”,口供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对待共犯口供的证明力。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明的力量或证据的分量,亦可称为证据力或证据的价值。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互为证人,在只有共犯口供的情况下能否定案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对被告人的定罪和判刑.而且关系到如何保证司法公正。若能从理论上予以澄清,必将对司法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