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诞生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的,其创立过程经历了以下三部曲:《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源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成熟的标志.追根溯源,研究和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创立的过程,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以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以其博大而精深的科学思想,实现了文明社会法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如果说,《莱茵报》时期、《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及《德法年鉴》时期,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正在由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学观向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观过渡;如果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神圣家族》是科学法学观的初创和进一步成熟,那么,  相似文献   

3.
迄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法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吸纳,其中含有对法哲学问题的初步思考,如梁启超在1902年所写的《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中就采用了日语的“法理学”名称,并于1904年在《新民丛报》第四卷第5—6期发表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一文中主张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法文”的解释,而且包括法文以外的法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立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历经了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的演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创立的思想准备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法学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对立论”,即否定两者之间的联系,人为地划出一条鸿沟,将两者完全分割开来;另一种是“等同论”,认为两者没有区别,断言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引用马克思早期的个别法学观点来否定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某些基本原理。毫无疑问,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如果说  相似文献   

5.
论自然法学的“合理内核”张飞舟马克思、恩格斯曾吸取了资产阶级哲学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合理内核”,从而发展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导师们善于广征博取的胸襟及以身作则的精神为我们法学工作者研究西方法学流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的理论专著,是司法部和四川省“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系对上千万字的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的思想给予系统发掘研究而成,历时10年左右,是国内外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新作。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观、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7.
法哲学是不是资产阶级法学的“独占品”?要不要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这些都是当前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继文正邦同志《应当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研究》(载于《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之后,傅季重同志又发表了《法律哲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载于《法学》1982年第3期)。这两位同志都明确否定法哲学为资产阶级法学所“独有”之说,阐发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建立这门学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国法哲学研究和其他法学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是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充满了对当时制度的观察和反思,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其对法治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要求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法律实践相结合,要求把法治发展和民族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要求重视马克思法学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对宣言中法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或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提法,以马克思某一学科理论和学科思想进行中国化,这容易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割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容易以偏概全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这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利于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法学界要提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法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而不仅仅是马克思法学学说中的论断和结论;我们要以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来推进,而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学说,去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缺席和社会主义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法律体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它,对于法制建设、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山:“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金陵法律评论》2007,(6):157-160
(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前一数字表示该年期号,后一数字表示该期页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综合刘小怡(1,5)邓小平理论的“返本”与“开新”何云峰(2,5)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理念孙建社(2,10)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陈刚(3,5)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王永贵(5,5)哲学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徐贵权(1,12)论人生的审美价值张之沧(1,18)对普遍伦理质疑的质疑———兼论从普遍伦理看道德信仰的根据黄明理(2,28)“制度”概念的存在论辨析高兆明(4,5)试论解决生态…  相似文献   

12.
胡君 《法治研究》2008,(9):12-14
“人本”或“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早年法学思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法哲学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称《巴黎手稿》)一书中,马克思集中对异化与私有制度进行了一种历史辩证法的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关于“人类自由”与“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法是“理”与“力”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学发展史上,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真正解决了“法是什么”的问题,实现了法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对这个原理的坚持和发展,是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要求,是繁荣我国法学研究的要求。 一、研究法的内容与形式之理论和方法论前提 科学地认识法的内容与形式,诠释“法是什么”的问题,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法学原理为理论望础,我们认为,关于法的一般理论认识有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其和恩格斯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论》中进行了集中叙述。一些学者着重从纯文本的角度或该理论的现代性角度来论述,笔者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这个动态角度来阐释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关系理论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法学界盛行一种观点,就是否定“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这个原理,认为这一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而是一种“唯阶级论”、“唯意志论”的表现,这个命题只不过是后人硬加在马克思头上的光环,是被传统法学“抬上法学殿堂帅位的教条”,等等。那么,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一命题是后人硬加在马克思头上的吗?根本不是。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一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16.
《法学杂志》一九八○年第二期发表了肖永清同志的《必须重视法学》(下称《肖文》)的文章,提出了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第三期又发表了刘升平同志的《谈谈法学的研究对象》(下称《刘文》)和谷安梁同志的《也谈法学的研究对象》(下称《谷文》),对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开展了不同意见的争论和讨论。与此同时,《法学研究》一九八○年第五期发表的余先予、夏吉先同志的《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下称《余文》)中也涉及到这个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一对三种不同看法的三点认识从上述论文中可以看出,存在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法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包括国家与法”。理由主要是“法律与国家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法是从属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研究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理探源与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中国法学》2012,(2):20-27
社会管理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成果:一、社会管理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职能理论的新发展;二、社会管理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规范作用理论的新贡献;三、社会管理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新境界;四、社会管理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规则与秩序论断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巴黎手稿》,即《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发源地,它所确立的哲学逻辑框架和哲学理念为马克思后来的各种理论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也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色(即本质、宗旨和方法论功能)提供了具有本原意义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凯尔森之《纯粹法理论》乃当世西方名著,其人更是西方诸学者眼中的“当今法学之领军人物”.然,读中国法家哲学思想,不必深挖,凯尔森的纯粹法基本理论便一一显现.因此,便将中国法家哲学贴上了西方实证主义纯粹法的标签.此举绝非借凯尔森以提升法家之当今地位,只缘实不敢给西方之法学领军人物“法家”之称谓,毕竟两者思想并不完全雷同.本文尝试着比较两者基本的法理论来论证中国古代法家哲学的纯粹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法学工作者出版的法学专著中,有不少学科研究“综述”,诸如:《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法学新思維》、《宪法学与政权建设理论综述》等等。这些综述著作展示了某一学科的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轨迹,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起到了检索与导向作用,是带有工具书性质的著作,值得提倡。“综述”虽然不是直接对本学科问题的研究,却也是一个科研的课題,即对本学科、本专题的研究史和研究成果的研究,它不应只是资料汇编,只限于罗列介绍,好的综述也可适当有编者的评论,提高其学术性。从目前“综述”的写作、出版情况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总结和改进,以利提高“综述”著作的编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