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郁风 《现代领导》2010,(11):9-10
在近期召开的一次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习近平还指出,干部德的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指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浑源县以构建好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为目标,切实把牢以德为先、能力实绩、群众公认、基层一线、清正廉洁"五把标尺",着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一是坚持以德为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大力选任政治坚定、品德优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严格进行德的正反向测评,注重考查干部是否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否坚持走群众路线,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  相似文献   

4.
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贯彻落实好《条例》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解决好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的问题。具体应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做到“五用五不用”:  相似文献   

5.
正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这一导向更加鲜明地制度化、具体化,把政治要求贯穿  相似文献   

6.
宋洁 《协商论坛》2008,(9):54-5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这对于新时期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在新的形势下,用新的标准看待党员干部的“德”,既是我们使用干部应该把握的尺度,又是组织人事部门促进经济发展的保证。那么,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德”和把握“德”的度呢?  相似文献   

7.
选拔年轻干部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顾中秦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一定要坚持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并把革命化和德,即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是我党干部工作中一贯坚持的原则。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是...  相似文献   

8.
赵敏 《淮海论坛》2011,(4):13-16
近年来,官员“失德”案件频频爆出。与官员有关的各种“门”事件和“雷人语录”层出不穷。一些官员嚣张狂傲、漠视民众、瞒上欺下、私生活不检点,不断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也折射出当前加强“官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加强“官德”建设。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9.
2011年,杭州市的区、县、乡进行了集中换届。在换届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选拔任用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选好配强班子,努力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突出以德为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通过干部个人"述德"、正反双向"测德"、个别谈  相似文献   

10.
计钢国 《传承》2012,(4):90-91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选贤举能,广开进贤之路,完善干部选拔制度,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刘帮成 《人民论坛》2023,(21):38-42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犹如干部队伍建设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202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的重要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干部选用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以“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为指引,不断完善用人实践,需要突出政治素质,明确用人“硬标准”;优化激励机制,夯实用人“压舱石”;坚持事业为上,树立用人“风向标”;从严从实管理,念好用人“紧箍咒”。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在各种场合着重强调了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位位”,  相似文献   

13.
如何科学地选拔和任用干部,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是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对干部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它对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新形势下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应如何建立方面的问题作一些研究和探讨。一、坚持德才兼备、以绩选人的选拔标准1、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是贯彻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的基本要求。这里所说的“德”,就是要看被选拔对象是否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思想作风、道德…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就是要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把那些身体力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条例》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体现了“三个代表” 的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这些条件选拔任用干部。  相似文献   

15.
胡军 《今日浙江》2011,(22):7-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11月20日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与党外干部培训班学员座谈。他指出,党外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仅是培养选拔党内干部的主要标准。也是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主要标准。对党外干部来说,德首先是政治上的德。  相似文献   

16.
我们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着力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我们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改进干部推荐考察方式,坚持“凡提四必”,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四唯”问题,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的关键在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特别是各级党委的“一把手”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必须始终坚持严格把好“五道关口”。首先,坚持选拔标准,严把素质关。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措施,用干部是我们执政的组织保证、组织基础。因此,我们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法纪观念,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保证《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执行。要始终把《干部任用条例》规  相似文献   

18.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德才观,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契合了中国重视德才和向往社会公平的优秀文化传统,符合共产党员的素养要求和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理念,突出了德在德才辩证统一体中的首要地位。德才观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实践中存在着标准模糊和制度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加强选人用人标准的科学化建设、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建设和提高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等,将德才观原则更好地落到实处,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廖炎秋 《湖湘论坛》2003,16(1):55-55,61
中共中央在 2 0 0 2年 7月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为干部工作的改革明确了总目标、总方向。它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规章 ,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它的颁布实施 ,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坚持标准 ,选拔“靠得住 ,有本事”的优秀干部  贯彻执行《条例》 ,首要的就是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坚持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件和标准 ,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 ,要用…  相似文献   

20.
资讯广场     
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2008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考察干部的德,既要注重在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