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显辉  江浩 《学习月刊》2014,(8):104-105
近年来,利川市财政局南坪财政所以“强化一流管理、创新一流监督、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环境、打造一流队伍、树立一流形象”为总要求,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全州最佳基层站所”和全州财政系统“十佳”为总体目标,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增加“三农”的投入,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强化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为全省监管提供示范作用,已成为财政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治理理念在财政领域的延伸,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促使着财政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回溯我国财政治理理念的嬗变过程并归结其内在逻辑,可以发现,现代财政治理的价值意蕴主要涉及导向性与服务性、多元性与民主性、法治性与规范性、科学性与公平性以及联动性与开放性等五个维度。由此,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的行动路径包括:与时俱进地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发展财政治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稳步推进财政治理的法治化建设;构建科学公平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协调联动”“开放包容”,努力展现“大国财政”的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财政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自治州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强化财政保障职能,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自治州财政工作新局面,为自治州长治久安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学习月刊》2009,(12):92-93
近年来,仙桃市财政局以“阳光财政,倾情无限”为主题,大力推进文明创建,努力构建高效服务型、节约管理型、学习经常型、和谐团结型的“四型”文明单位,有力地促进了各项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2008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99537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129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市财政局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的非均等化问题,从财政体制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缘由主要有: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转移支付制度不能有效推进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失衡。基于此,公共财政制度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建设型”财政向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服务型财政制度转变;厘清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职责,建立财权事权一致的投入分摊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文进  李金玲 《实践》2006,(4):8-10
“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自治区财政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财政工作要在承接大好来势的同时,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在准确评价“十五”自治区财政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十一五”全区的财政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07,(4):7-7
448.66亿元 2006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448.66亿元,比上年增加82.50亿元,增长22.53%,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任务,“十一五”财政工作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9.
《党的生活(青海)》2012,(10):F0002-F0002
海西州财政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以提高地方财政工作水平,增强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为载体,抓党建、促经济、谋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振兴海西经济和构建阳光财政、惠民财政、服务财政、和谐财政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海西州财政局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荣誉斐然,被评为“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多次被省财政厅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领导班子”;2010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多次获得州级“优秀党支部”、“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初期,由于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封锁,边区财政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之中。为了加强对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领导,陈云受命主政边区经济。面对流通居于经济运行枢纽地位的现实,陈云指出生产决定流通的规律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可以发生置换,确定发展商品经济方向;区别商品经济性质,发展“为人民”的商品经济;确立以“经济为主、政治为辅”的经济指导思想,构建统一经济架构;采用以无产阶级的主义、资产阶级的方法,“学会做共产党的商人”,实际形成战时商品经济大纲,从而使延安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商品经济的一个集大成阶段,对后来的实践和理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冯忠铁 《共产党人》2009,(19):31-31
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工作绩效如何,党员表现如何,称不称职,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2008年以来,贺兰县在全县61个村开展了以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向党员群众承诺,党员向党组织和群众承诺;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员群众评议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党员群众评议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  相似文献   

12.
蔚县财政局党支部在抓党建工作中,按照“坚持四个注重,增强四种力量”的党建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党支部和机关自身建设,在推动财政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张鸿明 《先锋队》2010,(3):51-51
第一招:三剑合一,为工程项目资金“把关”。该县分别成立沁水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和国库支付中心。将分散在相关部门的可研、初设、概算、标底、预算决算评审工作,集中到评审中心独立进行评审,实行“先评审、后决策;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付;先评审、后评价”工作程序,力求为政府投资的前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后期实施提供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山东财政发展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整体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较好地支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入WTO后,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中央实行所得税分享改革,我省财政运行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就山东财政发展情况与部分发达省市做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山东实际进行了对策研究。一、“九五”以来我省财政发展实证分析“九五”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坚持以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壮大财政实力为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深化改革,财政收支延续了分税制改革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5.
李继纯 《奋斗》2008,(10):16-17
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对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科学管理,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督手段。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能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关系到财政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而且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6.
陈鸿 《实事求是》2008,(4):30-33
国家财政支农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国家应建立“全面和谐项目型”财政支农体制。该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在体制的宏观层面,应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变量递增”模式、支农投入的“分工协作,依法统管”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在体制的中微观层面,亦即具体项目的管理上,应建构与法律、阶段、公正、实情和谐的立项预算机制,建构与招投标的对象、过程、结果和谐的实施机制,建构与项目的进程、范围、监督目的和谐的监督机制,建构与项目的国际标准、国情、进程和谐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没想到俺这些庄稼人,也能吃上‘财政吃’。”在荣成市2005年农村干部奖励补贴发放暨2006年目标承诺责任书签订仪式上,滕家镇东滩村党支部书记郭永杰捧着刚刚领到的工资卡,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是宁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丁作全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财政发展观和安全、规范、高效的科学理财观,通过改革创新,狠抓增收节支,持续壮大财政实力,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财政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构建财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好“十一五”时期宁夏的财政工作,应该牢牢把握“五个必须”:  相似文献   

19.
党建短讯     
齐鲁炼油厂党员承诺活动重实效。齐鲁炼油厂自去年7月以来开展党员承诺活动,统一制发“党员承诺书”,对党员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原则等提出具体要求,全厂1478名在职党员在承诺书上郑重签名。厂党委结合实际工作,围绕中心抓承诺、因人而异抓承诺、分步推进抓承诺、强化监督抓承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县乡财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县乡财政能否走出困境,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如期实现。平潭作为一个欠发达的海岛县,基础弱、规模小、含税型低,客观上决定了财政发展之艰辛、财力保障压力之大。面临困境与难题,如何解困破题,做大增量,垒大财政“蛋糕”?如何盘活存量,做好“少米之炊”,缓解收支矛盾?如何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充分挖掘县乡各级增收理财、自主解困的内在动力?这些问题,作为长期扎根在财政一线的干部,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