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软组织挤压伤后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挤压组、挤压后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处理组、挤压后L-精氨酸(L-arginine,L-Arg)处理组,经实验处理后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和NO浓度,并利用RT-PCR技术观察肝组织中TNF-α、IL-1β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肝组织中TNF-α、IL-1β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应用L-Arg后TNF-α、IL-1β mRNA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而应用AG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明显增加(P<0.05),应用L-Arg后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进一步明显增高(P<0.05),应用AG后上述指标则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大鼠软组织挤压伤诱导NO生成增多,内源性NO介导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溺死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α、IL-1β、IL-13 m RNA的变化,探讨其在法医学溺死诊断鉴定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溺死组、空白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组(对照)。分别收集各组大鼠右心室血清及右肺下叶、心肌,应用Taq Man探针法检测肺组织及右心室血清IL-1α、IL-1β、IL-13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心肌梗死组比较,溺死组大鼠肺组织IL-1α、IL-1β及IL-13 m 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血清IL-1β、IL-13 m RNA表达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血清中IL-1α、IL-1β及IL-13 m 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β及IL-13 m RNA在溺死后大鼠右心室血清中表达量均有改变,表明其变化与溺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后血液中S100β含量与损伤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颅脑损伤患者和其他创伤患者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用ELISA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脑外伤6h内,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创伤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越高,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结论S100β蛋白可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指标之一,其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淡水溺死后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CCL2、CCL7以及CCR2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探讨其在法医学实践中,是否能为溺死的诊断提供辅助的科学依据。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淡水溺死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淡水应激组及疾病对照组)。对各组大鼠尸表及内部脏器进行肉眼观察并取部分左心室心肌和右下叶肺组织行HE染色;提取大鼠右心室血清及右下叶肺组织,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CCL2、CCL7和CCR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淡水溺死组大鼠解剖征象及肺组织HE染色结果符合溺死的特征,疾病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符合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2)各组大鼠肺组织中CCL2、CCL7和CCR2mRNA的表达水平:淡水溺死组CCL2和CCL7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淡水应激组(P0.05),且淡水溺死组CCR2 mRNA表达水平高于淡水应激组(P0.05);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各组大鼠血清中CCL2、CCL7和CCR2 mRNA表达水平:淡水溺死组血清中CCL2、CCL7和CCR2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肺组织及血清中CCL2、CCL7和CCR2 mRNA的表达水平,对溺死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度机械通气致肺损伤后,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NF-κBp65在肺组织中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51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利用呼吸机建立过度机械通气致肺损伤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兔急性肺损伤后肺组织中TNF-α、IL-1β及NF-κBp65的表达,并用凝胶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经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正常组与各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TNF-α在损伤后0h表达即增加,1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在24h后又有反弹性增高;其中在0.5、24、48h组有差异性(P<0.05),1、3h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IL-1β在损伤后0.5h逐渐增加,3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中在1、6、12、24h组有差异性(P<0.05),3h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NF-κBp65在损伤后0.5h逐渐增加,6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中在1、12h组有差异性(P<0.05),3、6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NF-α、IL-1β及NF-κBp65在过度机械通气致VILI发病中有重要作用;TNF-α、IL-1β及NF-κBp65在损伤早期即表达,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外周血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双相躁狂破坏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DSM-IV-TR诊断标准的双相躁狂患者36名,予以锂盐联合喹硫平治疗,同时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3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基线及第2、4、8周末IL-17水平。结果双相躁狂组基线、第2周末、第4周末的IL-17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第8周末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躁狂组Young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ore,YMRS)总分以及YMRS第9项破坏攻击行为评分在第2、4、8周末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且基线IL-17蛋白水平与该两项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躁狂可能与外周血IL-1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相关,同时基线期IL-17蛋白表达水平与双相躁狂严重程度,尤其是攻击破坏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兔胸部爆炸伤后的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家兔胸部爆炸伤的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损伤时间(0.5~12h)血浆中IL-6、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IL-6在爆炸伤后3 h开始升高,6 h达峰值;IL-8在爆炸伤后1 h开始升高,6 h达峰值;TNF-α在爆炸伤后0.5h开始升高,3h达峰值。结论爆炸伤后IL-6、IL-8及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豚鼠过敏性猝死后血清Ig E随死亡时间(PMI)的变化规律,探讨冷藏尸体血清Ig E在过敏性猝死法医学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建立过敏性猝死的豚鼠模型,置室温(20℃)保存6 h后,于4℃冷藏,于死后6、12、24、36和48 h取血清,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豚鼠血清Ig E的含量。结果过敏性猝死豚鼠与对照组豚鼠血清Ig E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后6、12、24、36和48 h之间血清Ig E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猝死6 h后将尸体置于4℃冷藏条件下保存,48 h内进行血清Ig E检测对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心、气管、喉头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死后变化规律,寻找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诊断的客观指标。方法参照文献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豚鼠心、气管、喉头IL-10在死后0h、48h(4℃冷藏)、5d(-20℃冷冻)、7d(-20℃冷冻)四个时间点的表达量。结果在健康的豚鼠(对照组)心肌细胞、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中IL-10均呈弱阳性表达,而在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实验组)心肌细胞、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中IL-10均呈较强阳性表达,各实验组与相应的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在死后冷藏48 h或冷冻7 d内,IL-10在心、气管、喉头的表达量呈缓慢减少趋势,但各实验组之间IL-10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死后冷藏48h或冷冻7d内尸体,其心肌细胞、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IL-10呈较强阳性表达,这可能成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的较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探讨其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作用。方法 5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DAI组,采用HE、Gless氏嗜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不同时间(30min~7d)脑干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DIA大鼠脑干组织结构疏松、水肿,Gless氏嗜银染色可见轴索肿胀、扭曲、收缩球形成等改变,证明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成功;IL-1β和TNF-α在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脑干神经元内有低表达,而在DAI后30min~6h大鼠脑干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内表达迅速增加,于6h达高峰。结论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在脑干内表达的增加,与轴索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外伤者血浆NSE含量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25名健康体检者、34名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用酶联免疫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脑外伤24h内,颅脑损伤组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越高,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其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6):563-566
目的探讨分析隐匿性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查的最佳时间窗,为临床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胸外伤所致肋骨骨折的105例患者,患者均于伤后一周之内进行第一次MSCT检查,并于1周后进行多时间窗复查。将复查与第一次诊断肋骨骨折数量之间存在差异的患者纳入差异组,比较分析差异组在不同时间窗内MSCT检查隐匿性肋骨骨折数量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MSCT不同时间窗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检查的结果是不同的,第2、7、8、大于8周与第1周、第5、6周与第4周所检出的肋骨骨折数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6周与第1周、3~6周与第2周、4~6周与第3周检查结果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后4~6周是隐匿性骨折检查的最佳时间窗,这为法医学肋骨骨折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5、Cx40及TNF-α在梗死心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免疫组化染色法)及q RT-PCR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5、Cx40及TNF-α分别在30例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组、30例晚期心肌梗死猝死组及20例正常心肌组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的作用及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在两个猝死组中,Cx45表达高于正常心肌组,Cx40表达较正常心肌组明显减少,TNF-α呈高表达,三者在三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 RT-PCR结果显示:Cx45、Cx40及TNF-α三者的mRNΑ表达与各自蛋白本身表达相一致,在三组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Cx45、Cx40、TNF-α在三组心肌中存在相关性。结论缝隙连接蛋白Cx45、Cx40及TNF-α将可能成为心源性猝死死因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可卡因染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15纯系雄性小鼠2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以30mg/kg盐酸可卡因每天1次进行腹腔连续注射,空白组给予相同量盐水同法注射盐水;第30d处死小鼠,测量体重与脏器系数,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脾细胞、胸腺细胞与腹腔巨噬细胞(PMφs)的增殖活性;用生物活性检测法检测IL-1与IL-2的活性;用ELISA法检测IFN-γ与TNF-α含量。结果实验组小鼠脾细胞、胸腺细胞与PMφs的增殖反应明显降低;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与IFN-γ活性明显降低;PMφs培养上清中IL-1与TNF-α活性明显降低;体重、脾脏与胸腺系数也明显降低;上述指标较之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活体条件下可卡因染毒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IL-4和IL-10在青霉素过敏死亡豚鼠死后0~48h的水平或表达。方法采用青霉噻唑蛋白致敏和激发,豚鼠死后0~48 h提取血液或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组织表达和IL-4、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肺和气管中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增强,血清、肺、气管中的IL-4、IL-10水平增高(P0.05)。结论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IL-4和IL-10在青霉素过敏死亡鉴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A)长时间给药对大鼠外周血中肾上腺素(N)、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再分为1、2、4、8周给药组(每组5只)。采用MA(10mg/kg)进行腹膜下注射制作染毒模型,应用放射免疫酶标技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N和NE;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TNF-α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各大鼠饮食量下降及饮水量增加,其外周血中N和NE水平增高,TNF-α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使用MA可以引起外周血中N和NE增高及TNF-α表达增强,可能是MA引起心脏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窒息死亡鉴定中的意义。方法制作大鼠缢死后0、2、6、24h的窒息死模型,以相应时间段断颈处死大鼠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观测肝和肾组织中的HIF-1α表达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0h段外,HIF-1α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可见于窒息组和对照组的各时段大鼠,主要位于肝细胞、肾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死后6h内的肝组织HIF-1α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窒息组与对照组差别明显(P<0.05),24h后则无明显差别(P>0.05)。肾脏窒息组与对照组差别明显(P<0.05)。结论观测HIF-1α在死后6h内肝脏或24h内肾脏中的表达状态,对机械性窒息的鉴定有一定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包液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在心脏性猝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应用白蛋白-钴离子结合法检测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6例)、心肌病组(4例)、对照组(15例)死者的心包液中IMA水平,比较各组之间IMA水平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获得最佳IMA水平的截断值以及区分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和对照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组心包液中I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心肌病组心包液中IM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的IMA的截断值为40.65 U/m L,其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0.5%。结论心包液中IMA有望作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参考指标,为心脏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NTE和COX-2的表达变化,并评价其法医学的意义。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挫伤组(按挫伤后处死时间再分为lh、12h、1d、3d、7d、14d共6个组)每组6只。以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脑挫裂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和NTE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SPSS13.0软件分析COX-2和NTE的表达情况与脑挫伤后存活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绢NTE和COX-2均呈低水平表达,脯挫伤组伤后NTE和COX-2表达逐渐增强,均于1d达到高峰,至14d时COX-2表达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NTE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挫伤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1h组灰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脑挫伤后脑组织NTE和COX-2的表达均呈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其表达规律有望为脑挫伤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变化及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观察其与颅脑损伤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例脑外伤患者,其中轻中型(GCS评分9~15分)、重型(GCS评分3~8分)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伤后第1、3、5、7d及25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血浆中CGRP水平。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中CGRP水平明显增高,除轻中度组第7d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重度组在3d内高于轻中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者CGRP水平增高,且因病情加重会进一步升高,但随时间的延长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