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2023,(4):36-63+136
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大国博弈加剧,国际政治在权力政治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政治的权力困境中越陷越深。国际政治陷入思维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前现代国际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本质差异,即前者是权力政治,后者是权利政治。权利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推动国际政治发生现代性转变的强劲动力,这在国际关系史和政治思想史中得到充分证明。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17世纪是国际政治从前现代转向现代的历史分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将现代性价值观和权利观注入国际政治,围绕国家主权构建起一个现代国际法体系,确立了现代国家主权的合法性、权力边界和主权间平等关系,塑造了一个基于契约关系的国际权利政治社会。权利政治被注入国际政治后,权力的滥用和野蛮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国际政治生态逐步从野蛮走向文明。同时,权利政治也使国际政治变得更加复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上升,国际冲突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权利冲突,权利冲突可能转化为权力冲突,权利包装下亦可能隐藏新型强权政治。权利政治为超越当前国际政治的思维困境提供了出路,也体现了当代国际政治学科的理论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2.
尽管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权能,但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议会在欧盟政治体系中的作用仍然有限,关于"民主赤字"的讨论使议会间合作机制成为热点。欧盟议会间合作机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议会间合作机制主要发挥信息交流、学习"最佳实践"和协调立场的作用,有助于减少欧盟"民主赤字",但其发展还面临诸多限制。为了增强欧盟的民主合法性,加强议会间合作机制、提高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议会在欧盟中的地位和影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议会间合作机制主要在欧盟内政领域发挥作用,但未来有可能对包括中欧关系在内的欧盟对外关系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拉美军人干政与军人政治撤退(即军人“还政于民”)频繁交替,军人干政现象逐渐减少,而军人政治撤退越来越普遍,成为这个地区政治发展中的一种趋势。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军人政治撤退由先前不稳定的短期的特征向更“民主”、更稳定、更持久的方向发展。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对其中复杂的原因作一些分析和探讨。军队的职业化与军人政治撤退  相似文献   

4.
曹阳 《东北亚论坛》2011,(5):123-129
日本二战史观的形成,是由日本独特的政治文化决定的。在政治文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正是由于日本独特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才造就了日本偏执的历史观和错误的二战史观。要想使日本政治文化朝着有利于反省战争罪责方向发展,就必须对日本政治文化进行改造,其途径是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和日本内部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改变了国际政治发展的方向与进程.正如一位日本教授所说的,回教恐怖主义组织对美国的袭击"正如在棋盘中投入了一个棋子,使国际政治形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最近,美国政府明确宣布,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一些回教恐怖主义组织与本·拉丹有密切的关系,也是美国进行打击的对象.也就是说,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并不仅仅局限在中亚和中东,东南亚也是美国密切关注的地区之一.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已经引起了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变化,今后可能还会发生更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引言21世纪,人类面临着各种的问题和挑战。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人们越来越关注日益尖锐的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国际政治问题。在国际政治家的眼里,国际政治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按不同的兴趣研究。作为地球生态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类社会,其运行必然符合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本文正是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国际政治问题,探索生物多样性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意义。一、政治多样性是国际政治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理论历来就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人们一般将其定义为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  相似文献   

7.
地缘政治变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今天谈论国际战略形势变化对中国地缘战略环境的影响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对地缘政治的发展有明确和准确的把握,以使我们的分析更加符合实际,并确立一个具有某种基本共识的有效分析标准和基础. 首先需要正视地缘政治的时代规定性.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无论是麦金德的"陆权论"、马汉的"海权论",还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杜黑与格雷厄姆的"空权论",均是权力政治基础上的产物,依此理论,国家间的竞争基本是一种刚性的"零和"性质,两次世界大战便是其必然发展结果.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权力政治无疑仍在起作用,然而,"丛林法则"下的权力政治思维与政策选择越来越受到各种国际制度的制约,而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国家间相互依赖的不断加强则使得国家间的刚性竞争相应弱化,以"多赢"为基本思维取向和政策选择的国家间竞争明显赋予了今日地缘政治以时代规定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东格局进一步向"多中心"方向发展,各强权实体借美国战略调整收缩之机,纷纷加大了对中东地缘政治的介入程度。其中,俄罗斯通过向中东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友土耳其、沙特等国推销S-400"凯旋"防空反导系统,依托军事技术合作成功实现了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扩大和对美有效制衡。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充分把握住了中东安全局势变化带来的契机,妥善处理与地缘政治对手间的分歧,并适时以"军售外交"拉近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成功以出售"凯旋"防空反导系统实现了其在中东地缘政治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拉美左派的出现打破了右派长期执政的局面,是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过渡的开始,在拉美的政治光谱上从此出现了"左"和"右"两种政治倾向的分野。从20世纪至今,拉美国家已经出现了三个左派执政周期,每个周期的开始都有对前一周期的政策进行调整的过程,拉美政治发展由此形成"左""右"周期轮流执政的钟摆式变化。拉美政治格局"时左时右"的政治钟摆现象本质上是拉美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调控机制。因此,不管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其本质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控与发展。当前,拉美右派取得了地区政治的主导权,但拉美左派存在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和政治条件以及阶级基础都仍然存在,本轮左派执政周期也并未结束。未来拉美政治格局的前景有两种较大的可能性:一种是政治和经济上全面右转,另一种是政治上左派执政但经济上向右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0.
余丽 《国际安全研究》2013,(1):105-127,159
互联网开拓了国际政治新空间。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其内在运行逻辑的外在表现。互联网以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或是引导或是否定行为体的行为,迫使行为体服从其内在的法则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作者首先以层次分析法梳理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即个人、国家与国际体系。其次,阐释互联网作用于国际政治之运转核心,即国家利益、权力与安全,说明没有绝对的互联网自由,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至上。最后,揭示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作用,即催化、同步和建构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媒介,可促使某些社会因素推动国际政治中的变革;作为先进技术,可促使国际政治自身的进展与时代发展不断相互确认;伴随微博和社交网站出现的人人互动的交际方式,使国际社会向世界社会进化的条件在互联网世界中有所形成。  相似文献   

11.
9月19日晚,泰国突然发生反对总理他信的军事政变。以陆军司令颂提为首的政变军人宣布解散内阁、参议院与宪法法庭,废除宪法,组成“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接管全国政权。正在参加联合国会议的他信20日抵达英国伦敦进行“私人访问”,并随后宣布退出政坛。政变当局取得泰王支持后,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拉美地区有利于稳定的因素增多,政治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但政治动荡的风险依然存在;竞争性政党制度有所发展,两党或多党竞争趋势进一步加强;左翼政府进一步稳固,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不断加剧的世界金融危机加大了政府的执政难度,增加了拉美国家的政治社会风险.基本稳定的趋势在2009年可以继续保持,但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拉美政治形势稳中有动.一方面,政治进程继续保持平稳有序的基本趋势,一些左翼政府的执政地位进一步稳固,民主政治体制依然表现出脆弱性.另一方面,右翼力量的影响明显回升,左右争夺加剧,政策多变的风险增加,政治发展出现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conceptualizes the phenomenon of reveng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eeks to specify the conditions that increase or diminish the tendency of states to take revenge against enemies. We situate the discussion of revenge with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emotions in IR. We argue that whether or not a state will take revenge depends on the combinations of three interrelated and mutually constitutive variables: (1) the degree to which a state emotionally experiences harm against it as morally outrageous, (2) the extent of humiliation the harmed state feels, and (3) the degree to which international retaliation is institutionalized by rules and laws that govern the use of cross-border force. We examine the Second Lebanon War (July 2006) as a case of reveng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美国学者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在她的著作《性别政治》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性别政治的概念。米利特指出两性关系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即男性统治女性。这种权力结构长期以来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克丽丝德蓓》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诗人柯尔律治的三部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在学术研究方面较少得到关注。《克丽丝德蓓》与作者其他两部代表作最明显的差异在于把历经磨难的主人公设定为一位柔弱少女。本文试图从男性作者视角的天使与魔鬼,男性力量的操纵与拯救和男性心理的公平与偏见等方面,阐释柯尔律治《克丽丝德蓓》中体现出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9.
20.
Jennifer Lind 《安全研究》2013,22(3):517-55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growing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apologies and other acts of contrition are necessary for international reconciliation. I create and test a theory that connects a country's remembrance with that country's image—threatening or benign—in the eyes of former adversaries. I evaluate the theory in two post-World War II case studies: South Korean relations with Japan and French relations with Germany.

This article offers three major findings. First, it substantiates the claim that denials inhibit reconciliation. Japanese denials and history textbook omissions have elevated distrust and fear among Koreans (as well as Chinese and Australians). Second, although whitewashing and denials are indeed perniciou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about the healing power of contrition must be seriously reconsidered. Evidence from the Japanese and other cases suggests that contrition risks triggering a domestic backlash, which alarms former adversaries. Finally, there is good news for the prospects of international reconciliation: countries have reconciled quite successfully without any contrition at all. West Germany actually offered very little contrition at the time of its dramatic reconciliation with France; many other countries have restored close and productive relations without contrition. The best course for reconciliation is to remember the past in ways that are unifying, rather than divisive, and minimize the risk of backla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