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融危机下中东欧转型模式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与政治体制转型是转型问题研究的焦点,而中东欧国家的转型模式也作为一个范例持续得到来自理论和实证研究上的关注.本研究以金融危机发生、演化为背景,旨在检测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东欧国家的整体经济表现与金融市场表现,并通过分析对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转型优等生"中东欧国家的转型模式进行再评估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处于第三次浪潮中的中东欧新民粹主义既具有传统民粹主义的特点,又具有新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新民粹主义政党开始在中东欧国家出现,但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力量。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欧盟后,新民粹主义政党的影响力大增,在许多国家先后上台执政。虽然新民粹主义的活跃时期能持续多久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中东欧国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力量,它将在民主政治框架内发挥着一种晴雨表的作用,从而成为代议制政治宽容性的考验标准。  相似文献   

3.
随着欧盟因素的介入,中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即出现了学界所称的欧洲化现象,中东欧国家政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欧洲化进程的影响。作为一种超越国家层面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欧洲化促使中东欧国家的政党做出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定位和功能。同时,在欧洲化深入的过程中,中东欧国家的政党政治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7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呈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冲击,从多个侧面分析相关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府会关系、政党政治对政治稳定的影响,是民主政治的判别标准之一。苏联瓦解,俄罗斯联邦取而代之,并随之采取激进的政策进行民主化与市场化改革,以期向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制度全面转型。转型期间,府会关系产生严重的冲突与对立,冲击到政府的威信与国家的存续,以叶利钦时期为最。继之,普京执政,扭转了情势与府会关系,将国家社会带向新高峰。如此的转变,关键因素在于普京调整了国内政策,特别是颁布了"政党法"来整合政治势力,使国内出现了政党政治的雏型,对政治稳定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可见,府会关系对政治稳定有绝对的影响,其中以对国家政策方向和政党政治的影响为最,这从叶利钦与普京两个时期的府会关系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可具体看出。简言之,俄罗斯的府会关系明显影响政治稳定,议会中的政党政治又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畴内的东欧剧变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的东欧国家政治转型呈现叠加状态,为冷战后的中东欧政治转型提供了另一重观察与研究的视角。然而,自冷战结束后,以西式自由民主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及其研究范式却始终牢牢占据国际民主化与中东欧政治转型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甚至形成某种意义上的话语霸权,而由少数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民主测评指标体系在其中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工具性角色。本文从冷战后国际民主化背景下的中东欧政治转型研究出发,结合对当前国际上有关民主测量与评估的若干主要指标体系的批判性分析,尝试在廓清西方民主测评指标体系"科学""中立"迷思的同时,对30年来中东欧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及其最新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再审视与再反思。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自2012年建立以来,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伙伴国地位显著提高。双边货物贸易,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迅速。总体上,双边贸易结构均得到较大程度的优化,但在中东欧国家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异质性。比较突出的双边贸易不平衡与贸易发展不均衡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未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货物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贸易不平衡问题可在发展中得到部分解决。考虑到中东欧国家特殊的区位优势,有必要坚持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中进入欧洲大市场的“桥头堡”定位。为促进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可以从国际商务、外事和企业商会等多个层次出台鼓励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在中东欧国家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欧洲格局也进行着持续调整.俄罗斯在中东欧影响消退后,美国随即借由北约势力迅速东扩,同时欧盟也逐渐接纳了中东欧10个转型的前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成员国.普京时代,俄也扩大了对其邻国影响力.由此,中东欧国际体系结构逐渐趋向多极化,出于对全球战略、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饿欧美三方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格局变得愈加错综复杂,三方之间特别是俄与美欧之间的博弈频繁,与此同时,三方在博弈中也无法忽略中东欧国家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与同样处于转型期的中东欧国家稳定的政党体系相比,俄政党体制显然没有中东欧后共产主义国家稳定和有效。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在政体选择、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制度和社会认同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双方政党制度绩效截然不同的主要因素。长远看,俄政党制度将趋于正规化,其作用也有望增强。  相似文献   

10.
自东欧剧变以来,政治民主化成为中东欧国家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推动建立民主政体,则是政治民主化的核心内容。中东欧国家在巨变后普遍建立了总理总统制和议会制政体。总体来看,这两种政体对推动中东欧民主转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总体表现不错的情况下,这两种政体在中东欧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内阁不稳定,总统、总理行政权的冲突,议会政党过多,单党垄断议会、内阁和总统职位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德国无疑是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伙伴,尤其是在贸易和投资等领域。金融危机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由于德国将中东欧国家视为其经济"后院"及势力范围,因此,中国一中东欧合作机制,特别是中国在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参与,引起了德国的极大关注。德国对"16+1合作"机制的看法对中国一中东欧合作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一德国在中东欧国家的地位对于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而言,与德国保持更密切的关系就等同于在更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传统的民主与政党政治理论可以在适当调整后应用于欧盟政治研究的方法论假定,文章对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欧洲政党之一的欧洲绿党进行了个例研究。在对其政治纲领、组织结构和政治参与等的量化分析后认为,欧洲绿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演变成为一个欧洲政党,但这更多是其成员绿党适应日益制度化的欧盟政治比如欧洲议会选举而不断欧洲化的结果,它在欧盟政体民主转型中的促动性角色依然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区域价值链为视角,分析研究了中东欧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国在全球与欧洲区域价值链中的位置与角色,包括其进出口产业结构和行业价值链特征。通过研究发现,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区域价值链构建是中东欧四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必要前提,中东欧四国既有的产业配套基础、开放的市场与适度的劳动力技能,是其融入以德国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的充分条件,中东欧四国搭载与融入德国产业链推动了经济转型的成功。关于中东欧经济转型的研究成果显示,中东欧四国通过制造业产业融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实体经济与中高端制造作为国家经济"压舱石"的重要性,而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研发和创新维护和提升自身在全球与区域价值链中的能力,成为中东欧四国继续转型与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金钱政治以一种看似矛盾和不自觉的方式,破坏着台湾执政党和政府及官员的政治形象、权力结构和统治基础,以一种潜在的力量推动着它们的政党政治和政治体制由一元的模式向多元的模式变化,从而加快了多元政治的发展;同时,在巩固民主的过程中,它以一种瓦解体制的形式阻碍着民主制度的形成和稳定.进一步来说,这种腐败在政党政治和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它或是在巩固政治转型阶段推动政治转型和民主化,或是在巩固民主的阶段推动或阻碍民主的发展,但其总的表现形式都是瓦解体制.  相似文献   

15.
周超 《俄罗斯研究》2019,(6):143-175
冷战结束和东欧转轨以来,中东欧政治发展的最终诉求,无论从中东欧国家申请入盟(EU)的举动,抑或是欧盟国家施加监督和管控基础之上的接纳来看,应当是自由民主制的建立和存续。但是在九十年代的"黄金岁月"之后,中东欧国家的民粹主义势力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尤其是曾经作为转型排头兵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民粹主义不仅崛起而且执政,成功进行了所谓"逆民主化"操作。与此同时,激进右翼势力在中东欧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对于二者的兴起,历来有两大解释要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学界对于二者的实际作用也各有分析,但是结合中东欧冷战后政治发展的实际,社会文化因素的解释力明显更为有效。本文力图分析和概括针对中东欧民粹主义和激进右翼势力兴起的西方主要研究视角,指出其贡献和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东欧国家自1989年以来发生的后社会主义制度转型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阐释,考察了其历史特性,批驳了该地区已经在制度上成为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的论点,而认为中东欧国家在转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章强调,后社会主义市场转型进程不会呈直线型发展.在现实社会主义经济体的市场改革与后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只有在更加精确地确定目标,同时不是将制度转型当作是自我实现的目标的前提下,不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才会取得更好的转型绩效,否则会朝相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作奎 《俄罗斯研究》2019,(2):180-200,封3
日本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中国学界尚缺乏研究。本文分别从全球层面、欧洲层面、次区域合作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四个维度,分析日本推动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主要目的和框架安排,总结日本目前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的主要措施:机制化建设、资金和技术支持与援助、推进经贸关系发展以及文化合作。同时,本文对日本针对中国"16+1合作"而采取的四大基本政策——价值观外交、安全领域合作、高技术领域合作、推进民主化和转型工作也一一进行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日双方对中东欧政策的基础上,针对中日两国对中东欧国家的不同政策特点与优劣,提出一系列推进"16+1合作"的政策建议:加快投资协定谈判,做好自贸协定谈判调研;开展第三方合作、取长补短;对接中东欧和欧盟关注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官方金融机构和私营或中小机构融资相互结合等。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转型的方式和路径受制于转型的约束条件.其中,政治转型与经济转型的相互制约关系尤为复杂.在复杂的约束条件下,转型的政策空间是受限的.转型目标、转型的策略选择与次序安排相互制约,共同规定了转型的基本方向和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特别是东欧政局剧变之后 ,“中欧”的概念重新出现在国际政治学词汇中。它不仅反映出政局剧变之后中东欧国家摆脱雅尔塔体系附加给它们的政治概念和“回归”欧洲的文明属性的设想和实践 ,同时 ,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反映了中东欧国家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随着中东欧国家逐渐“回归欧洲” ,中欧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功能也逐渐变化。客观地说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中欧”理念的哲学含义已从解放的理念转变为政治上应急的工具 ,转变为中东欧国家之间竞相向西方示好、争取获得更多经济援助 ,并最终回归欧洲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20.
按语     
正2019年9月29日,本刊与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合作举办了"东南亚政党政治与对外关系"专题研讨会,聚焦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政党政治变化,并且试图通过这一堪称一国内政外交的"枢轴"视角,切入和把握诸东南亚国家的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这也是本刊志在把握东南亚研究主流话语与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