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819-1965这一段时期,新加坡历史上经历了殖民、联邦两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统治阶级对待族群关系的态度也不同,经历了种族隔离、种族冲突两种形态。大的演变之中,也存在着小的波折和复杂性,比如殖民时期的日本殖民时期就和英殖民时期不一样,而且建国伊始新加坡领导人还有一段很强烈的危机意识萌发状态。新加坡从开埠时期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不同种族以及种族内部的隔离,到马来联邦时期由于民族主义的煽动,引起了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种族冲突,马华冲突直接导致新加坡独立。独立之后的新加坡,感觉到了周边国际关系和在新加坡生存发展的双重压力,由此萌生了使新加坡受益匪浅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是新加坡历史、文化以及时代背景等因素共同影响的产物,其形成历经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体观之,新加坡"共同价值观"主要蕴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四是协商共识,避免冲突;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五个方面相互联结,互为支撑,旨在维护新加坡国家的统一以及种族、宗教的和谐发展。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教育已逐步形成一条面向全体国人,由执政党与政府统领,学校、家庭、社区、新闻媒体和法律部门共同推进、凝聚合力的培育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境内具有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道德价值观,为此新加坡政府注重统一国民思想,共同致力于发展。他们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每当国庆、元旦、华人春节等重大节日,都反复重申国家意识这一立国之本。1991年,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此后,学校、文化团…  相似文献   

4.
曾巧 《重庆行政》2016,(1):63-65
正新加坡,国土7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移民国家。立国之初,经济衰退、政治斗争剧烈种族纠纷不断,面对国小民少、资源匮乏、族群多元以及宗教信仰复杂等劣势,新加坡人在李光耀的带领下,冲破层层束缚,探索出在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行之有效的治理之道。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的新加坡人均GDP位居亚洲第一、政治清明执政党深得民心、社会有序  相似文献   

5.
引领社会思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新加坡自独立以来,长期面临西方和国内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多样化思潮冲击。在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发声的复杂环境中,新加坡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社会思潮引领之路,对我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侨欢庆话同源——新加坡华源会5周年庆典集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27日,新加坡华源会举行隆重的5周年成立庆典。新加坡华源会是由中国新一代移民组成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2001年5月在新加坡成立,成员大多数为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从中国移民新加坡定居的具有一定专长人士。新加坡华源会的宗旨是“协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促进会员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发扬互助友爱精神;促进新加坡和中国的经贸文化友好往来等。”新移民来自五湖四海,有着更为丰富的学识、前瞻的观念、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在新加坡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新加坡华源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为同济医院筹集科…  相似文献   

7.
聂雅 《八桂侨刊》2022,(4):28-35
《世界儿童》是新加坡本土华文少儿刊物中的佼佼者之一,承担着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它在南洋地区风行28年,塑造了新加坡建国一代的童年记忆,然而国内外教育学界尚缺乏对《世界儿童》的系统研究。通过对一手史料梳理发现,1957—1960年的《世界儿童》编辑群体面对国家认同发生转向和种族矛盾频发的生存实际,试图通过提倡文化多元共存、树立国家意识培养华人儿童的多元文化意识。《世界儿童》所蕴藏的多元文化意识培育在新加坡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它为新加坡建国后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奠定了思路依据和社会人员基础。  相似文献   

8.
盛华根 《群众》2014,(5):77-78
<正>新加坡被誉为"世界上最有规矩的城市之一"和"东亚现代文明典范"。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新加坡在技术上学习西方,而在价值观上固守着东方价值,并把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种美德视为治国之纲。根据这样的治国理念,新加坡从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情出发,提炼形成了融合各民族、各阶层思想意识的五大核心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此基础上,新加坡进一步明确了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意识"的确立、儒  相似文献   

9.
正新加坡是一个花园式的城邦国家,环境很漂亮,到处是花草树木,经济很发达;人均收入很高,属于第一世界;社会很和谐,虽然是一个华人居多数的国家,但大家很守法,各方面管理的井然有序。作为华人社会,社会治理得非常成功,其秘诀自然有其独到之处。最显著、最有效、也是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日前,我们考察了新加坡的多个集镇、商业中心、邻里中心和民众联络所,拜会了政府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我很幸运,生于中国,成长于新加坡。我生长在中新交汇、文化熔融的特殊时代,凭借着大国之根、小国之爱,实现了我的海外华人中国梦——我是在中国出生的新加坡人魏成辉。我六岁那年(1954年),在新加坡工作的父亲把我和母亲从中国接到了新加坡,由此也开始了我求学、成家、立业的人生旅程。那时的新加坡刚刚从一个小渔村努力发展起来,而在新加坡独立50周年之际,我们这一代也获得了一个称号——建国一代。我觉得这个称号取得特别好,因为勇敢坚毅、吃苦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政党政治的显著特征是一党长期执政,人民行动党不是一个封闭的政党,它从不限制任何一个团体或社会阶层的人士加入,反而是有系统地寻找、吸收每一代人之中最有才干的人入党,所以,行动党的党员在国会里的代表反映了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的特质。而行动党所持有的价值观,也成了新加坡的国家价值观,它是保持新加坡完整与团结的一个核心。  相似文献   

12.
亢凤华  李卫 《传承》2009,(24):36-37
"两个文明一起抓"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途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其有过初步设想和体现;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构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两个文明一起抓"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途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其有过初步设想和体现;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构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从社政式治理到社团式治理——乡村公民社会成长的6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兵 《岭南学刊》2009,(5):92-95,10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乡村先后实行了社政式治理和社团式治理两种模式,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中国式的乡村公民社会。社政式治理和社团式治理虽然存在于建国后的前后两个30年,但民间取向的这一脉络连续无间。社团式治理模式适合中国的乡村实际,而公民社会则是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形态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5.
闻乐 《文明大观》2001,(9):25-25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公民的道德教育,并采取措施着力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组成的城市国家,其中华人约占77%。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培养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明确提出全民的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公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并努力把这一价值观变成民众的自觉行  相似文献   

16.
王群 《楚天主人》2010,(9):48-50
新加坡的法治社会建设,早已盛名于世。尽管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很多人不解其中的奥秘,对此,新加坡人会毫不掩饰地揭开谜底——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是他们走向成功与辉煌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民族工作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新构想是这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一新构想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解放前各民族间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55个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都比汉族更为落后。建国后,经过各项社会改革,使它们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少数民族同汉族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中存在  相似文献   

18.
交往频率     
新加坡的社会管理水平之高是公认的。当然大国也会有充分的理由对新加坡经验不当回事,因为它毕竟是一城市国家,一个国家也就是一个城市而已,而且城市还不大,也就三百多万人口。但是姑且把新加坡当个城市看,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够高的。  相似文献   

19.
<正>治理问题实际上是政治学讨论得更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创新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这样,社会治理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内容。怎样理解社会治理的含义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领域的治理;二是社会参与治理。当然这里又有进一步的问题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领域?谁是社会?现在我们还没有形成广泛一致的意见和看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在社会治理问题上,有一个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就是对治理的理解。治理是相关各方  相似文献   

20.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0: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专家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的主题,从儒家的社会政治理论、政治智慧、中西政治哲学比较、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价值等几个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对当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启迪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