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基层法院所处的特殊司法环境并未完全经过法治渗透,这一因素导致基层法官裁判案件单一基于法条主义分析进路,经常遭遇非理性现实争议的质疑与碰撞。为避免单纯依靠严格规则之治步入误区,获得具有解释结论唯一性与价值取向一致性的裁判结果,法官通常采用后果实用主义的逆向裁判思维方式。逆向裁判思维在法律后果预测、裁判结论倒推、行为范式评价、思维程式固定中完成。逆向裁判思维可有效衡平社会预期与公众对案件裁判的公正感,保障法律有效实施,促进社会公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乡土背景下生成的基层民事审判要求基层法官必须在规则稳定与适法灵活二者之间衡平。其实二者绝非非此即彼关系,若能在司法克制基础上探求有限能动的审判立场和裁决技能,将会达致更多的个案正义。基层法官生于乡土,长于基层,裁决乡土纠纷过程中会进入法律规则与乡土民情耦合并共同作用的逻辑场景,生成乡土痕迹的价值取向,并达致更具亲和力的裁决结果,有学者将之称为以实用为目的的良心判决。  相似文献   

3.
情势变更制度本身具有操作的灵活性、适用的复杂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因而成为司法裁判中的"原则性"条款,赋予了法官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极有可能损害合同法律规范本身的安定性。本文旨在论述情势变更制度中必须给法官的自由裁量予以限制,这种限制应当适当,既要合理的发挥情势变更制度的规范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李亚东 《理论学刊》2023,(6):125-132
作为实践理性的典型,常理在司法裁判中发挥着重要的方法论作用,分别作为法律解释依据、事实推理前提以及说理论证资源而存在,呈现出较为丰富的应用图景。由于常理自身在裁判效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以及常理面临复杂的个案具体化任务等原因,导致法官在运用常理进行解释、推理、说理的过程中,就容易陷入“单独适用”“用而不释”“释而不清”等常理裁判的误区。为了实现常理裁判的规范应用,应当坚持常理认定的场景化原则,不宜将其视为法源,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常理在推理结构中的依附性,围绕法条和事实释放常理的裁判价值,尤其是要明确常理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边界,为法官拒绝常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陈聪  张红生 《唯实》2010,(4):66-69
中国古代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相互糅合,导致了司法裁判中的事实认定、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裁判案件的法律渊源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中国传统司法裁判方法的形成和当时法官的人员构成与知识结构有关,也受官场规则、民意、舆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司法语境下,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古代司法活动高度行政化的传统对今天司法裁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裁判规则是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根据法律原则或者法律规则所创制的作出案件裁判结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依据,是法律原则或者法律规则的具体化、清晰化形态。构建裁判规则的必要性主要在于:法律规则存在模糊文义;存在法律漏洞。构建裁判规则的基本方法是法律解释。广义的法律解释主要包括:对法律规则模糊文义的法律解释;法律漏洞补充。法律推理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形式法律推理、实质法律推理、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法律推理。裁判规则模糊文义的适用需要运用形式和实质相结合的法律推理。  相似文献   

7.
1.新形势、新任务、高要求与基层法官队伍教育培训不够、素质提高缓慢之间的矛盾。入世后,世贸组织规则要求的法制统一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将对我国人民法院司法理念和审判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法官素质则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因我国基层法院点多、线长、人多,加之地域辽阔,东西部差异较大,要在短期内改变法官队伍现状,提高基层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有很大难度。2.审判业务量增大、案件增多与基层法官人员少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需要法律调整、规范的众多社会矛盾、法律关系和现实问题,一方面审判领域不断拓宽和新型案例不断增多,但另一…  相似文献   

8.
法院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世界各国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确保其最终实现。借鉴各国的经验,我国有必要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确保法院实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和制度,即控审分离、审判独立、法定法官、证据裁判、直接言词、裁判理由和救济原则等等,这些原则和制度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司法改革进行多年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改革之所以未取得人们所期盼的成效,原因众多,其中之一在于法律从业人员尤其是法官职业伦理的缺失制约了改革措施的实施。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努力实现法官职业化以培育和提升法官职业伦理,尽力促进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官进行独立公正的裁判从而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法官的身份保障应由宪法予以规范,它必须是一种宪法保障。宪法主要通过规定法官任职终身、薪俸不得减少和法官惩戒司法化来保障法官身份。法官的身份保障只能由宪法给予规范是因为其他法律的非政治决断性决定了它们不足以保障法官的身份。宪法如缺失法官身份保障规范则司法独立至难维护。  相似文献   

11.
司法能动性是法官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要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然后充分地总结以往的司法经验,能动地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于个案当中,从而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法律的滞后性、僵硬性决定了能动司法的必然性,社会矛盾凸显与和谐社会之间的矛盾需要能动司法,司法公正的开展和实现需要法官的能动司法,司法效率的实现也需要法官能动司法,通过实践研究表明,能动司法必将成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一种司法理念,是我国司法要走的一条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把公平、正义作为裁判的终极目标,裁判公正的思想形态即是不能凭借个人的思想作出不公平的裁决,并期待裁判行为的公平性被社会公众接受,这就涉及到裁判公正的道德评价,服从法的道德义务及保持法官的中立,这也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决定因素.要把体现法体系的社会体制思想贯穿于其意识构造当中,把法官思想结构和法体系的诉讼结构在具体裁判行为中展开,充分体现裁判行为的技术性与人性,充分发挥裁判行为核心——司法技术良心的具体功能作用,使法体系的思想原理与技术法则通过裁判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下的高校招生录取行为是法律授权组织行使的具有明显公权力色彩的管理活动。招生权虽然是大学自治精神的体现,但基于司法最终和人权保障理念的要求,这一权力的行使必须接受司法的有限审查。在我国未来的司法实践中,应当通过个案的累积形成相应的司法判断规则,进而弥补法院因法律规定不足而无法有效介入审查高校招生管理的漏洞。  相似文献   

14.
试论法官渎职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依法裁判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假如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亵渎职责,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不仅对公民权利造成侵害,而且造成司法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破坏,应以渎职犯罪追究责任。文章对法官渎职犯罪作了概要介绍,并且阐述了法官渎职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特征,尤其是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特点,分析了法官渎职犯罪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法官渎职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有别,尤其是法官在面对农村案件当事人时,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参与诉讼是值得认真思考之事。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由于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成为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民事司法改革中法官权力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司法中,法官手握裁判大权,既是程序的管理者,又是裁判的决定者,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民事司法改革中法官权力无疑是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7.
<正>法官是整个司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直接维系着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官业绩评价体系,对法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给予法官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法官遴选、任职、晋升等环节,有助于激发法官队伍的内生动力,促进法官自觉提升司法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赖。对法官业绩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绩效管理,更应考虑到法官岗位的特殊性。"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1(]P3),审判权的独立地位和法官职业所崇尚的"尊荣感和使命感"对法  相似文献   

18.
审判活动是法官依照法定的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法官主要是在援用法律规范和确认案件事实时运用推理的思维方法,对案件作出合理判决,努力做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在本案中,法院抓人收钱搞"创收"的行为已不单单是法官个人腐败的问题,而是基层法庭在"经济创收任务"的压力下的一种集体腐败行为。在痛斥害群之马的法官之外,我们应当看到司法体制的种种弊端。如法院经费在同级地方政府的控制之下,导致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机关内部管理体制行政化,法官的独立审判权受到极大干扰,等等。司法个案往往折射出整个司法体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正确把握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关系,党与法的关系,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市场与法律的关系;必须正确把握法官与当事人及律师的关系,司法责任追究与保护的关系,强行执法与法定程序的关系,司法监督与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