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舰于1840年6月18日、1841年8月16日、1841年9月13日和1842年1月30日四次侵犯台湾。当时在台湾活动的诗人有姚莹(时在台湾兵备道任上)、熊一本(时在台湾知府任上)、郑用锡(时以“在籍礼部员外郎”在新竹县居住)、林占梅(时以贡生在新竹县居住)和曹谨(时先后在凤山县令、淡水同知任上)等,都在直接参与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战事中受奖。姚莹(1785-1853年),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晚号幸翁,安徽桐城人,嘉庆戊辰进士。姚莹系清石文大家姚鼐之侄孙,家学渊源,“于书无…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多次侵袭台湾。邓廷桢、达洪阿、姚莹、王得禄等根据驻台清军装备相对低劣的状况,领导台湾军民制定了一系列守土保台的防御措施:避免与敌"决战海上",有效施行五项"严守口岸"的"守御之法",即"塞港"、"御炮"、"破其鸟枪"、"守城"、"稽奸民"。同时"募壮勇以贴兵防",广泛动员台湾军民积极备战并重创英国侵略者。台湾军民的抗英斗争成功地保卫了祖国神圣领土,其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纪念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感受台湾     
去年金秋时节,我有幸赴台湾参加了“2002年第五回世界易经大会”,虽然来去匆匆,浮光掠影,却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安阳籍台胞回故乡寻根、探亲、祭祖、观光旅游、参加经贸洽谈,安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都给予了热情款待。台胞们也屡屡邀请我们赴台进一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因此,在我们赴台之前,得到信息的台胞便主动联系,询问赴台的时间和联系方式。我们到达台湾的当晚便有台胞派人来住地看望。次日下午,张润书教授、高安泽教授、李士堂先生和安阳同乡会副会长张明文博士等4人代表安阳籍台胞来到我们住宿…  相似文献   

4.
宜周 《台声》2002,(4):1-1
2002年3月,初春的北京,迎来了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召开。8日下午,江泽民主席来到人民大会堂台湾厅看望人大台湾团的全体代表,参加台湾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与代表们话家常、议统一。代表们围绕加强对台工作、发展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议题积极发表意见,直接向江主席反映台湾同胞的心声。江主席认真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解答了各位代表关心的问题,并深刻阐述了祖国大陆方面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主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台湾代表团,是由居住在祖国大陆各地的3万多名台湾省籍同胞,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5.
清道光年间,姚莹出任台湾兵备道.他为官清廉,爱土爱民,率领台湾军民抗英保台,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作出巨大贡献,是一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人.  相似文献   

6.
王亮 《两岸关系》2012,(7):22-23,3
2008年以来,天津市已成功举办四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和两届天津·台湾名品博览会,共吸引近百万采购商和市民到场参观采购,不仅推动津台两地经济合作更上新台阶,也让津门百姓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台湾高品质商品。7月4日至8日召开的第五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2天津·台湾名品博览会,  相似文献   

7.
陈星 《统一论坛》2003,(4):61-63
姚莹,字石甫,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是清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曾于嘉庆末年和道光初年任台湾县令,后来又任噶玛兰通判,道光十八(1838)年,姚莹出任台湾兵备道。在随后爆发的鸦片战争中,他与台湾总兵达洪阿一起,领导了台湾的抗英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写下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抗战的光辉篇章。及至中国战败,在英国的无理要求下,姚莹因功罹祸,被以道光帝为首的投降派贬到四川、西藏。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刘铭传抚台7年,全面推行自强新政,为台湾海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将自给自足自强这一战略方针作为主政台湾的首要目标,走出了立国—爱民—经商—致富—自强的道路,其言论与大陆洋务派求强必求富的思想竞不谋而合,后起的台湾洋务运动最终与大陆洋务运动并轨而行。  相似文献   

9.
田毅 《两岸关系》2008,(7):62-65
台湾交通主管部门早在去年底,为2008北京奥运及配合2009年高雄世运及台北听障奥运之举办,拟定“2008-2009台湾旅行年”工作计划,整合公私部门力量,加强国际行销,推广台湾八大景、五大特色的友善缤纷旅游环境,吸引观光客来台旅游。  相似文献   

10.
新千年元旦前夕,我应邀参加了在台湾举行的“两岸小戏大展暨学术会议”。山西应邀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一个由七人组成的太谷秧歌演出团。这次活动内容丰富,规模盛大,影响深远,给我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两岸小戏大展暨学术会议”于2000年12月8日至16日,共进行了九天。主办单位是台湾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承办单位是台湾戏曲专科学校、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台湾艺术教育馆和彰化县文化局。这次活动分小戏展演和学术研讨两大部分。这两项活动有分有合,结合进行。小戏展演方面,邀请了九个小戏剧团组台演出。其中大陆五个团,台湾四个…  相似文献   

11.
2OO3年,台湾因遭受SARS肆虐,到台岛旅游观光的人数下降至250万人次,较2002年280万人次又衰退近一成以上。若以近10年每年缓步下滑的入岛观光人数来看,台湾观光业已处于长期不景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台湾在2001年开放大陆人士赴台观光初期,生怕太多大陆游客挤爆台湾,  相似文献   

12.
台湾历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口98%是汉族。潮汕人移居台湾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隋朝时代。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二月,隋炀帝虎贲武朗陈棱赴台的舰队,就是从潮汕沿海的港口出发的,其招募的随员,也大多系潮汕沿海熟悉水性的渔民。在台湾这个宝岛上,到处留下闽、粤先民的足迹,遍地撒下了他们的血汗,祖国大陆的许多生产经验、生活习俗和民问工艺艺术也在台湾流播和扎根。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第五届台湾民情研讨会于1996年8月26日至29日在山东烟台举行.从事台湾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对台工作的人士近60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旨在研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做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台湾资讯硬件产业,是台湾工业的龙头产业,在台湾资讯产业中占主导地位。本文着重从台湾资讯硬件产业的产业发展地位、产值成长动向、生产基地分布、销售地区变化、以及主要产品状况五大方面,勾勒和分析该产业的成长概貌及发展特点。一、台湾资讯硬件产业的地位1999年,台湾信息硬件产业岛内外总产值达398.8亿美元,相当于台湾工业总产值的43%,比1998年上升约9个百分点。在国际上,1998年台湾信息硬件产业岛内产值仍然维持自1996年以来取得的世界第三排名(见表1),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从国际采购看,世界大电脑公司近年在台采购信息硬件…  相似文献   

15.
水青山 《台声》2008,(7):39-44
本月,两岸同胞和旅游业者盼望已久的大陆同胞赴台游正式实施。为服务大陆同胞赴台旅游,自本期起。本刊“游在台湾”专栏全新改版。本栏改版,首先是内容的扩张,信息的增加,服务性和实用性的加强。为方便读者,除综述、述评外,本栏分为三个小板块,即台湾旅游线路与景点、相关法规与服务、游记与感言。  相似文献   

16.
杨志强 《前沿》2013,(1):10-13
台湾经济发展分期主要有:政治政策分期、经济发展速度分期、综合分期和时间代次分期四类。笔者综合以上分期方法,以经济转型为主线,考虑各经济指标和影响经济相关因素,将台湾经济转型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转型发展准备期(1949—1952年),主要特征是恢复生产;第二阶段为转型发展开拓期(1953~1964年),主要特征是台湾经济从农业向工业转型,台湾经济由内需型向外向型转变;第三阶段为转型发展加速期(1965~1979年),主要特征是农业向工业,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工业内部制造业比重增加,外向型经济更加明显;第四阶段为转型发展升级期(1980~1989年),主要特征是台湾经济进一步转型,农业比重逼近零,工业升级逐步向策略性工业发展;第五阶段为转型发展深化期(1990~现在),台湾经济遭受重挫,财政盈余转为财政赤字,2001年台湾经济出现了自1947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从此经济波动频繁。  相似文献   

17.
清朝台湾名宦———曹谨□李成仁陈良善曹谨(1787—1849),又名瑾,字怀朴,号定庵,河南省怀庆府河内(今沁阳)人。清道光年间曾任台湾凤山知县,后又擢升淡水厅同知,在台前后共8年。曹谨所处的时代,正是满清王朝日趋没落的时期,皇帝昏庸,政治腐败,民不...  相似文献   

18.
魏章柱 《台声》2001,(5):30-30
随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大陆各界对台湾的前途更加关注。除社会上的关于台湾的组织学会、研讨会外,大陆高校掀起的台湾研究热尤其令人注目。 大陆成立最早的从事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于 1980年 7月,是国内高校系统规模最大、研究力量最强、学术成果最丰富的综合性台研机构,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 4个研究室。该所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台湾历史、文学、政治、经济和两岸关系的研究。该所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创刊于 1981年,是大陆创办最早的、专门研究台…  相似文献   

19.
论沈葆桢加强台湾海防 倡导台湾近代化的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沈葆桢受命为钦差大臣,两次巡台,积极加强台湾防务,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事件结束后采取了添设郡县等一系列善后措施,成为台湾近代化的倡导者和奠基人。督江期间仍大力支持丁日昌开发台湾加强台防的措施,并密切注视日本觊觎我国领土钓鱼岛等岛屿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20.
李永梅 《两岸关系》2005,(12):48-50
战时最高民意机关—国民参政会,自成立以米,对台湾问题十分重视。从1940年4月召开第届第五次大会起到1945年7月的第四届第次大会,都分别有多位参政员连署提出台湾复省、建军、建政、培育人才等议案,经过讨论后决议送请政府相关单位参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