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上海公报"中台湾问题的交涉可谓一波三折,从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开始就成了双方讨论的重点.解密资料显示,经数十次艰难磋商,台湾问题的措辞在尼克松访华结束前夕始得定案.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台湾的法律地位、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美国驻台军事力量是否最终撤出,以及撤军是否要附加前提等方面.谈判过程中,双方互有坚持,互有妥协,最终达成谅解.总体来看,中方在重要问题上坚持了原则,在对某些问题的处理中表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郑峰 《贵州民族研究》2001,21(3):124-132
本文先是通过对贵阳教案后的中法交涉中的关键问题——田兴恕是否应该“抵偿” 问题的分析,揭示出清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交涉策略,其实是它此时不仅要对外妥协,而且还要对内有顾忌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教案查办过程中田兴恕屡屡“抗违” 举止的考察,并结合对韩超、恽出临等屡屡为之“说情”、“饰词” 的表现的分析.展现出军功阶层在当时所具有的“能量”。最后通过对四位办案疆臣在查办教案中种种“推诿”、“迁延”之举的考察分析,得出咸同之交军功阶层日益坐大的时局面貌。  相似文献   

3.
不管梦想是否看得清,也不管期望是否扛得住,青春总耍去尝试。绝不妥协。  相似文献   

4.
金晶 《八桂侨刊》2011,(1):70-73
晚清洋务派当政期间,大量华工出洋谋生,由此而产生的关于华工的中外交涉屡见不鲜。在国内,中外交涉集中体现在华工出洋是否合法以及如何处理华工在异国遭受不平等待遇两个问题上。其中,刘坤一在处理美商同孚洋行替秘鲁拐招华工案中,坚持保护华工的基本立场,极力要求消除出洋弊端,解决虐待海外华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场长达83个小时的停电,给这所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高等学校带来巨大的“灾难”。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达人民币140多万元、美金6.7万余元,许多专家、教授长期积累才完成的科研成果付诸东流…… 全校4000余名师生员工哗然!是从天而降的自然灾害吗?回答是否定的。面对这场人为的巨大灾难,校方一次又一次与事者进行交涉,然而,得到的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推  相似文献   

6.
方智文 《创造》2021,29(2):71-80
19世纪中后期,电报成为列强势力渗入的"先锋军".在维系中国主权、抵制西方势力扩张的博弈中,中外电报交涉孕育而生.目前学界关于晚清时期电报交涉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如:《近代化的"退"与"进"——近代上海电报通信权的交涉》一文,主要就晚清时期上海地区电报主权经历了"丧失"与"收回"两大阶段的历史进行了阐述.①胥猛以历史人物为视域,对电报交涉史进行了考察,主要凸显的是盛宣怀对维护中国电报利权的贡献.②王东的《清末中俄东北边境电报线的交涉》,就东北地区的电报主权问题与俄国的交涉情况展开介绍.③由此可见,目前的研究,多以人物、地域、法律或特定的历史事件为视角,而从宏观上探讨晚清中外电报交涉对外交近代化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分阶段介绍晚清中外电报交涉史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电报交涉视域下晚清外交的时代特色,分析其长处与不足,以期加深对晚清外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齐岳峰 《小康》2012,(4):68-69
正面对外部压力与内部矛盾,俄共经历了十几年的兴衰沉浮。作为合法体制内的反对派,它又必须以相对妥协的姿态参与由普京政权缔造的多党政治规则。在困境与选择中,俄共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12、《关于妥协和卑劣的妥协》 作者:阿维沙伊·马加利特。在什么时候为了和平而接受战略性妥协是正当的?回答是:有时候,但绝非任何时候。书中写道:“我认为。妥协问题上的举棋不定和妥协精神的深层原因在于和平与正义之间的冲突。和平与正义也许还会需要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外交是国与国之间以和平方式进行交往、交涉的政治行为。所谓外交空间,是指外交在国家机器运转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外交战略和策略是否受到国民认同,外交人员在本国是否有影响力,是否受到尊重,处理涉外事务策略选择多不多,回旋余地大不大,等等。探讨中国千年外交的空间问题,对于拓展今日中国的大外交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妥协的根源、价值与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妥协常当作贬义词,常与“懦弱”、“屈服”甚至与“背叛”、“投降”等联系在一起。其实在政治生活中,政治妥协并非是或者并非只是消极的。正如美国学者多比尔曾经指出,没有人喜欢妥协,但每个人都在妥协,妥协遍及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妥协其实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政治妥协也必然有其存在的理性与道德基础。一在远离公共生活的纯粹私人领域,个人也许无需妥协,然而,亚里士多德等许多先哲早已指出,人只能是政治动物、社会动物。在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中,人的理性行为在许…  相似文献   

11.
聚焦世界     
《小康》2017,(1)
<正>《经济学人》莫迪的税收改革,如何在妥协中前行?印度总理莫迪2016年8月达成的全国统一税收协议,被外界誉为推动全印度真正迈向单一市场的里程碑,以及解决印度经济两大问题的历史性机遇,可能会使GDP增长率一年提升两个百分点。但统一商品及服务税(GST)的改革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却远非专家们所想象的那样"统一",中央政府不得不与各邦在效率和转轨两个问题上做出很大的妥协。问题是,妥协而成的"四不像"税改,已经沦为对既有体系的简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如何在妥协中推动改革曲折前行,是莫迪政府需要坚持的。  相似文献   

12.
问: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于9月9日再次登上钓鱼岛的附属岛屿建造设施,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对于日本右翼分子连续登上这些岛屿非法建造设施,中国政府已多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然而,9月9日,日本右翼分子竟然再次登上中国领土钓鱼岛,中方对此表示愤慨,并已再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表示强烈抗议。  相似文献   

13.
妥协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弄清楚现代妥协文化与传统妥协文化内涵的不同、使用条件的不同,不仅有助于改造机械斗争的思维方式,而且对掌握现代妥协文化,实现管理的文明化、公共化,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改变,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阶层的分化,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显化与深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妥协是一种有效的协调与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方式,也是一种利益整合机制,妥协之所以能成为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有效方式是源于妥协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探讨阶层间的利益妥协以及妥协的前提条件对进一步推进改革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永春 《求索》2007,(9):224-226
自日本提出对华“二十一条”要求,中日交涉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国内舆论集中在交涉的起因、日本要求的内容、袁世凯政府如何答复,以及会议交涉的进展情形;并一再要求政府当局公布日本要求,以便逐条拒驳,共筹对付之方,为政府外交之后援。但出于日本方面的压力及防止国民“干预”政府外交的考虑,政府当局尽量控制乃至压制过激舆论,使之不碍及交涉“和平解决”。因而在交涉期间政府外交与社会舆论的关系极为微妙。  相似文献   

16.
权力妥协是世界政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文中首先对这一概念做出了界定,认为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相对持久的历史时期,国际体系中的大多数国家将妥协作为相对稳定的政策原则,做出放弃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的承诺,力求用和平手段寻求一致的一种局面。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权力妥协与稳定的国际合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权力妥协是稳定的国际合作的基础,而稳定的国际合作又强化了权力妥协。权力妥协与国际合作的相互促进有助于世界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一位消费者到酒楼用餐后,从楼梯下楼时不慎滑倒致死。死者家人在与酒店方两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酒店楼梯推上了被告席,从而产生了中国餐饮业第一奇案。 发人深省的是:消费者下楼梯被摔死,是楼梯的错,还是人的错?  相似文献   

18.
理性妥协:和谐社会的重要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思维.理性妥协作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必不可少.一个在思想文化上完全排斥妥协、追求激烈对抗的社会,即使有先进的制度与体制保证,也是难以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纠正对理性妥协的传统偏见,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理性妥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杨  高鸿达 《传承》2006,(11):25-27
本文从政治生态系统的视野把握妥协机制的建构,政治妥协作为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一部分,是构建和谐政治生态系统的软因素;工具性的政治妥协是和谐政治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培养适度的政治妥协意识,建构政治妥协的利益表达机制,分析政治妥协的成本收益,使政治妥协在构建和谐政治生态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的北俄理事会的建立、“20国机制”的正式运转,表明了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进入了崭新阶段。但是否能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说“昔日的敌人成为伙伴,50年的意见分歧、10年的风云变幻全部烟消云散”;俄罗斯作出的妥协与退让,是主动的战略收缩,还是被动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俄方政策是否从根本上改变了美俄关系的实质,仍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