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上个世纪50年代完成的民主改革,结束了在凉山延续千年的奴隶制度。但与原有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以"民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不婚"等为核心内容的旧有婚姻制度仍然主宰着凉山彝族的婚姻生活,且得到习惯法的严格保护。直至改革开放,凉山彝族旧有婚姻制度才被打破,族际婚姻不断增加和扩展。本文主要讨论凉山彝族婚姻制度之"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演变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婚内侵权民事责任之审思与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保夫妻对婚内权利平等地享有,有必要对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进行立法与司法审思。从立法层面看,我国现行法律虽然没有对侵权主体作任何限制性规定,但却存在某些缺陷。从司法层面看,由于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法律所采用的文义解释方法出现了偏差,以及侵权人个人所有的财产不足以赔偿,使得财产责任的法律基础和物质基础不存在。完善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需协调该制度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关系,排除婚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障碍,创设婚内侵权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中缅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通婚圈存在着一个核心结构,即在本县范围和相邻缅甸村寨之间的民族内婚,中缅跨国婚姻一直存在于这一结构中。随着通婚地域扩大和族际通婚的增加,中缅跨国婚姻也呈现出了相同的变迁趋势。而通婚圈变迁的原因亦能解释中缅跨国婚姻的变化。在变迁中,民族习以为常的跨国通婚超越了民族内婚的涵义,其被凸显的过程是国家法规政策对其管理加强的过程,也是边民国家认同意识日益增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卢春梅  高发元 《思想战线》2012,38(4):127-128
一般认为,社会越开放,现代化程度越高,择偶的范围就越广,形成婚姻的途径也就越多,婚姻男女双方出生地相隔距离也必定越来越远。①但是,居住在贵州省威宁县的彝族"果"支系,直到现在仍然普遍实行族群内婚制规则;而且,在现代社会日渐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通婚范围不仅没有扩大,过去20年来,该群体的通婚半径甚至呈现缩小化趋势。一、"果"普遍实行族群内婚制"果"支系群体从云南迁入贵州威宁后,在云贵乡马街附近定居下来,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变迁逐步向周围辐射出去。目前,威宁境内"果"人口不超过4000人,散居在十几处聚居点,其中,云贵乡马街村是"果"最大的聚居区,该村共有"果"217户,占该村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社会,每一民族的社会都存在着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原因是多元的,既有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压制所造成,也有社会价值观念所造成.婚姻在传统社会不是个人之事,而关乎家庭、家族及社会集团.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一般都存在着层级婚,即在社会中相同层级(等级)的人实行层级(等级)内婚,上层集团禁止与下层集团通婚.层级内婚在传统社会其实质是社会分层的结果,是上层集团通过本阶层的通婚而建立的一种联盟机制.  相似文献   

6.
婚内强奸是一个法学难题,司法实践一般不将婚内强奸作为强奸罪对待,社会观念也不赞成将婚内强奸作为强奸罪处理。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都负有同居义务,同居义务包含了与配偶过性生活的内容。在前现代社会,一般认为丈夫享有豁免权,因而婚内强奸不会构成犯罪。在现代社会,妇女是法律上的主体,其性自由权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应将婚内强奸的某些极端情况作为强奸罪对待,以与国外立法接轨,加强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婚内强奸一直是中国学界讨论的话题,但是也始终争执不下。笔者以为婚内强奸就是犯罪,因为现代婚姻法中夫妻都是独立主体,各自享有合法的性自由,夫妻之间的性行为应是各方以自由意志为基础而达成的合意行为,而不是单方性义务;单方强制性行为违背妇女意志,按照中国刑法规定就是犯罪。但是婚内强奸有其特殊性,应以当事人亲告作为法律介入的底线,并由当事人决定婚姻是否存续以及应否存续,不能让婚姻成为强奸的免罪牌。  相似文献   

8.
刘晓婷 《人民论坛》2010,(6):102-105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而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基础。家庭的文明与和睦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而婚内侵权行为法律救济的缺失使解决婚内侵权问题难上加难。无救济即无权利。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婚内侵权行为的救济渠道,才能使婚姻关系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9.
摩尔根<古代社会>断言原始时代没有爱情,恩格斯也对此作了肯定.新的田野调查材料和现代大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了这一结论的错误.事实表明,原始时代的爱情像文明时代的人一样强烈,其上限可远追到最早的伙婚制时代.它表明:性-爱-婚的三元统合,是"人的生产"的人类学条件.所谓"血婚制"作为一种婚姻制度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5,31(2):48-53
自明代以来, 一批又一批的汉族移民定居古城, 陆续接受了纳西人的语言、服饰及生活习俗, 同时也将内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带入了纳西古城。在历史的进程中,藏、白等民族也有不少人定居古城, 与纳西人通婚。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互补, 使这座古城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成为一个突出体现了中华各个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典型社区。  相似文献   

12.
高福进 《思想战线》2001,27(5):111-115
日月神话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主要包括日月(神)的诞生、日月(神)性别关系、日蚀与月蚀的神话形成三大系统.日月(神)诞生的传说寓意着人定胜天、自然崇拜、自我牺牲的精神内涵,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日月(神)性别关系的神话寓意远古时期内婚制下的进步与改革,反映着人类的信仰和世俗;日蚀与月蚀的神话形成寓意人类的朴素与直观的思维方式及发展变化,反映着不同地域及其民族性格及文明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自公布以来,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本文择取其中第11条,借以管窥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以及第11条规定背后的问题实质,并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探析其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夫妻财产制是有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财产所有权的制度。我国《婚姻法》采用的以法定财产制为主、约定财产制为补充的夫妻财产制度,进一步充实了夫妻财产内容,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在约定财产制度的规定和实施、夫妻债务清偿、法定财产制排除的非常情形、共同财产规定等方面存在缺陷,在今后的婚姻法实施细则及相关司法解释和民法相关篇中应对上述缺陷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确了解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状况 ,是社会主义学院搞好教学的关键。调查表明 ,当前民主党派成员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的 ,但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和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某些认识 ,缺乏辨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翁洁 《桂海论丛》2007,23(1):30-32
流动党员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其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积极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培养;坚持质与量的辩证统一,提高数量,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教育,提高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8.
卢倩云 《桂海论丛》2010,26(6):110-114
乡村基层组织的组织效能不仅来自于"以制度为中心"的刚性化管理,更来自于以"心理契约"为基础的柔性化管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乡村基层组织心理契约发生了巨大变化。构建符合组织管理需要的新型心理契约应完善组织内部沟通机制,提高组织和成员的互信水平;强化组织目标管理,形成组织与成员的共同愿景;培育和谐的组织文化理念,增强成员认同感;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促进成员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坚持和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英思 《桂海论丛》2008,24(2):31-34
明确提出“党员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坚持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牢固树立党员主体的意识,确立党内平等理念,关心爱护党员,并不断提高党员自身的民主素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条件的转变,互联网技术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团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广泛性、互动性开展工作,不断运用互联网技术延伸工作手臂、创新工作平台,积极通过网络技术进一步扩大团组织覆盖面,进一步增进团员青年的凝聚力,进一步激发团组织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