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外交评论》2018,(1):66-97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合作迄今已取得长足发展。在此背景下,明确成员国参与上合以反恐为重心的安全合作的行为动机,有助于整体把握上合安全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在假设国家的行为动机只包含后果性逻辑与适当性逻辑的前提下,比较分析不同成员国反恐遵循不同逻辑的权重,有助于我们对各国的行为动机进行整体判断。不同成员国在反恐过程中遵循适当性逻辑的情况明显不同,中国较高,俄罗斯次之,中亚成员国最低。与之相应,上合成员国在反恐过程中遵循后果性逻辑的状况为:中亚成员国权重较高,俄罗斯次之,中国最低。实际上,上合的整个安全合作领域情形都大体一致,换言之,成员国主要基于后果性逻辑参与上合的安全合作,合作程度仍然较低。当前,在秉承"上海精神"的前提下,上合应"放低身段"并"改变行为",满足成员国在涉恐等安全事务上的合理利益需求,促使它们更多地由适当性逻辑而非后果性逻辑主导反恐等行为。以安全合作为基础和主导方向,与以"发展对接"为共识的经济合作并行,并以人文合作为纽带,应该成为上合今后的主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无论在传统的反恐、禁毒领域,还是在保障我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企业、机构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方面,两国警务机构通过务实有效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取得了一系成效。依照上海合作组织达成的系列共识和中吉两国签订的协议,双边警务执法合作应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不断丰富合作内涵,以维护两国和地区和平稳定,造福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上海合作组织在国家主权平等,军事手段和政治、经济措施相结合,尊重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等立法原则的指导下,制定了纲领性、原则性和操作性三个层面的反恐军事法律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反恐法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广泛的反恐军事合作。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有效地震慑了恐怖分子,维护了地区安全稳定,而且开创了一种新型国际军事合作模式,为日益严峻的国际反恐局势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和湄公河五国的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明确把政治安全作为三大合作支柱之首。作为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导向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政治安全重要性的凸显无疑是澜湄合作机制中的一大亮点。正确理解其政治安全的内涵,需要从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范畴进行解读。同时,政治安全支柱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各成员国都不是被动接受这一支柱,而是由于共同的需要达成了共识。在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继续推进澜湄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政治安全在其中所起的支柱性作用,努力为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实现地区合作共赢创立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梳理恐怖主义在美国、英国的历史,分析典型恐怖事件及其影响,反映出当时英、美两国在情报搜集、重要领域监控等方面相对滞后。随着恐怖主义的发展变化,英、美两国的反恐机制也不断发展,趋于完善。英、美两国的反恐机制法律保障完善,机构建设完备,具有以协调合作、情报预警、国际合作为主体的基本功能。美国的反恐政策是在长期的反恐斗争中不断总结形成的,始终保持着先进的实用性。就恐怖活动爆发环境与其政治目的而言,我国与英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总结评价英、美两国的反恐机制对于我国反恐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切实可行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构建能源合作法律机制,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既包括各成员国关于石油天然气能源的法律,又包括各成员国间双边的能源合作法律协议,还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多边能源合作法律机制。从国际组织法的角度,以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为视角,对上海合作组织内能源合作的法律基础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对能源的争夺加剧,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中亚地区)正日益成为大国激烈角逐的竞技场。中俄作为中亚地区的两大邻国,出于商业利益、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关切,都对该地区极为重视,在防止其他大国插手中亚事务、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彼此互相倚重。中亚地区是中俄两国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地缘战略空间,相互竞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但这也为中俄之间展开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创造了契机。作为地区合作与安全架构,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内平衡的是两大强国的利益,反映了中俄两国维护欧亚大陆安全的共同需求,并且使中亚国家能够在平等基础上与本地区大国探求促进合作与安全的途径,因此上合组织为协调中俄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关系和加强合作构建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国对不同领域内的问题可存在差异性的认识和定位,各成员国可就多个领域分别进行决策和博弈,并最终形成复合式的国家——组织决策框架。如果国际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足以促使成员国主动参与合作的话,即使在成员国数量有限的国际组织中也会遵循奥尔森所说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不同领域合作中的行动逻辑,探究影响区域性国际组织成员国参与合作的动机和因素。  相似文献   

9.
《外交评论》2018,(1):36-65
在2017年6月阿斯塔纳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给予印度与巴基斯坦正式成员国身份,实现了成立后的首次扩员。对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上合而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活动区域的扩展,将对其内部权力结构、利益模式、合作空间以及整体发展前景产生深远影响,而印度在上合内即将扮演的角色尤受瞩目。全面评估印度在上合的利益诉求,充分认识扩员的挑战与机遇,积极探索上合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的路径,是上合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扩员相关质疑的必要回应。而构建一条关于上合决策与研究的新思路,则是中国学术界应有的理论自觉。本文系统梳理了印度与上合及中亚成员国的互动过程,对印度谋求"转正"的现实诉求和战略意图进行了深入分析。面对扩员后的新形势,上合应着重从经贸合作、安全合作以及调解成员国冲突等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适与提高,为组织本身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并为所有成员国构建一个在欧亚地区合作共赢的空间。作为对上合扩员最为敏感的成员国,中国除协同与引领其他成员国参与上合的调适之外,还应发掘扩员在国际制度发展、地区融合与中俄印三边互动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发展出一种超越国别与短期利益的全新的上合决策与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0.
毒品问题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近年来,阿富汗毒品产量连年走高,毒品非法贩运日益猖獗,"毒恐结合"愈演愈恶,给地区安全稳定造成极大威胁。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不断推动禁毒合作的法律基础和机制化建设进程,打击毒品犯罪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既适逢机遇,又面临挑战。应继续推动赋予地区反恐怖机构禁毒职能,提升禁毒合作行动力和组织对外交往水平,加强立场与政策协调,促进上合组织禁毒合作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反恐怖斗争新动向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国际恐怖活动更加猖獗,表现为活动扩散、行动“基地化”、组织“网络化”及目标“避实就虚”四个新特点。此起彼伏的恐怖活动对世界各国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国际反恐合作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突出国际组织的反恐作用,推动建立联合国框架内的反恐合作机制;二是重视大国间反恐合作,提高各国独立反恐能力。国际反恐怖斗争出现的新问题,使国际安全形势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其主要根源是反恐斗争中出现了“一帮国家搭便车;两个漏洞没堵住;三个误区出偏差”。反恐合作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美国巩固了霸主地位,俄罗斯变外交被动为主动,日本借反恐“出海”,中国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水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被一些国家视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而中亚地区的水利资源利用问题,特别是共同利用过境河流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中亚区域稳定以及中亚各国实际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阐述了中亚地区水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安全的重要性,对中亚水资源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亚各国在水资源合作问题上的可能性与合作方式,并对合作前景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做了展望。文章还在最后指出,加强中亚深层次合作研究以及对上海合作组织自身深化发展方面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希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亚各国经济存在着高度的互补性。东北亚合作拥有巨大的潜力。但是,经济互补性不会自动导致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东北亚合作面临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六大障碍。其中,排除来自美国的障碍也与日本有关。本文最后分析了东北亚合作的希望在于解决5个问题:如何看待中国的民族复兴;要合作共赢,不要危险的博弈;日本在中美间的作用,韩国在中日间的作用;正常国家要有健康的政治和正常的思维;中日关系的一项过渡性的选择:政经适度分离,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互信。  相似文献   

14.
反恐视域下国际警务合作人才培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恐怖主义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跨国警务合作与恐怖主义作战成为国际社会警务合作的共同呼声。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反恐人才的主阵地,要积极探索反恐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明确反恐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引进与培养双语人才,完善反恐国际警务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适应国际反恐警务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恐怖主义是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或畸形发展的产物。10年前,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面对恐怖主义的全面升级,各国都重新审视国家安全环境,加强对反恐机制的探索和研究。中国的反恐机制刚刚起步,需要加强完善的工作有:首先是立法工作,应尽快制定一部统一、完整的《反恐怖法》;其次是要完善专门的反恐机构,增加专业反恐力量,配备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另外,要注意反恐国际间的合作,因为绝大部分恐怖组织具有国际性,依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很难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及二者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化和世界经济政治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突出的现象。世界经济对世界政治的主要影响有: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最核心的内容,影响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经济多中心推动着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经济利益的差异和矛盾是国家间对抗和冲突的根源;经济手段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经济安全构成国际社会安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经济增长与东亚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98金融危机后的东亚显现两大举世瞩目的趋向: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是东亚经济合作全面展开、迅速推进。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两大趋向之间,还形成越来越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其主要表现是中国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东亚出口扩大的容纳器、东亚相互投资的吸收地、东亚金融运行的安全阀和东亚经济合作的推动者;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构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主要表现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全面展开和迅速推进,有利于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稳定外来投资、扩大对外投资、规避国际风险、突破资源瓶颈和平衡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的历史关键期,中国国家安全面临四大机遇和五方面的挑战,其中挑战尤显紧迫、棘手、严峻与突出.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首先要牢固树立"大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主要任务;其次应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开展大国多极外交,确保中国的战略安全;第三要分片经营、稳打稳扎,以区域经济合作、反恐防扩散等维护中国的"大周边"安全;第四应明确将反独反民分与反恐防扩散列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家安全的两大主要战略任务;第五需努力确保中国的能源与经济安全,尽早防范对外开放风险;第六是保障中国海外人员与机构安全,有效维护国内社会政治稳定.总之,应标本兼治,着眼长远与根本.  相似文献   

19.
信任: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安全合作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为东北亚地区各国所认同和接受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模式。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信任——出发,认为东北亚地区存在着信任缺失与安全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信任建立的各种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新月"地区毒品向我渗透活动日益加剧,从破获的案件看,其走私贩运毒品愈来愈显现出国际化的突出特点,对我国构成了极大威胁,使得国内毒品问题日益复杂,进而改变了全国禁毒格局.面对我国毗邻"金新月"毒源地的现实,堵源截流,加强国际禁毒合作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毒品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与中亚国家间的禁毒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是维护我国新疆地区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