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华商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投资者、桥梁和导向的作用。本文分析东南亚华商的经济实力、与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及东南亚华商创业的中小企业及其融资方式,重点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法律环境及其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法律的多样性事实东南亚国家的法律发展史,也就是多种法律要素自然迁移、强行移植、刻意仿效而又相互依存、兼客并蓄的历史,其中东、西方法律要素的移植构成了东南亚国家法律发展的基本因素。然而这些外来法律要素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又被重新组合以适应东南亚国家的具体情况。 1、成文法。成文法的第一种形式是源于印度法、伊斯兰法和中国法的早期东方成文法。例如,11世纪缅甸梵语法学家编纂的法律论文集(Dhammathats)及18世纪的法律论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九七后香港能否保持政治稳定与经挤繁荣,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东南亚国家对香港的回归非常关注。现将东南亚国家对九七香港回归反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2年8月15日至20日,由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发起,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国内第一次“东南亚国家法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47名代表分别来自京、津、沪三市及粤、桂、滇、闽等15个省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出版机构,全国知名的外国法制史专家全部与会。与会代表共提交学术论文20余篇,内容遍涉东南亚诸国的法律制度。代表们就下述问题进行了认真而广泛的讨论,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一、东南亚国家现行法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会代表认为,对东南亚诸国,由于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与前景贵州财经学院孙恒忠东南亚国家包括东盟六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印度支那三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和缅甸共10个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与我国西南地区山水相连,是我国西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已给我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将发展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放到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这个三边关系中来加以考察,分析三个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对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几点想法。 新的视角及原因 所谓从新的视角看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就是指把我与东南亚国家双边经贸关系放到由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组成的三边格局中来加以考察,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三者之间已呈现一种三边互动的经贸格局。形成上述格局的背景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H—P滤波法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波动进行周期性分析后发现,东南亚8个国家在1980~2008年间的经济波动基本上具有同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从东南亚国家总体上看,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东南亚国家总体的经济波动幅度、提高东南亚国家总体的低谷值,推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东南亚法律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M·B·霍克在这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就。霍克认为,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各种法律体系的汇合之处,他最先以“法律多元论”的观点,阐述了东南亚法制发展的历史过程。 成文法与习惯法 东南亚地区的封建制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初,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还处于封建制度之下。与这种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东南亚地区法律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9.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前身为1979年2月成立的印度支那研究所,当时是我国唯一专门研究印支三国现状与历史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89年5月该所更名为东南亚研究所,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地区。20多年来,东南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辛勤耕耘,在东南亚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为繁荣我国的东南亚研究,发展和扩大我国对东南亚开放,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东南亚所下设越南、东盟、国际关系、华侨华人、综合等5个研究室及编辑室、资料室。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东南亚史,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国际经济(东南亚经济)、国际政治(东南亚政治与法律)、华侨与华人(东南亚华侨与华人、广西籍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民族学(东南亚民族、壮族与泰族、老族等民族的历史关系)、区域经济(对外开放、边境经济、北部湾经济圈、华南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主要经贸伙伴,长期以来一直与香港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香港的回归,必将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东南亚国家对香港回归后,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基本看法及经贸政策趋向1、东南亚国家普遍认为,香港的回归将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更趋密切.因为回归后的香港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桥梁作用,东南亚各国将可以通过香港向中国内地输送更多的资金,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与中国发展更密切的经贸关系.同时,东南亚国家也普遍担心香港回归后,中国将可能利用香港的科技、人才、金融和管理经验以及结合中国内地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大幅度扩大对外出口,从而成为东南亚各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2015,(1):112
经国家新闻出版署2008年9月批准,《东南亚》(季刊)正式更名为《东南亚南亚研究》(季刊),该刊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本刊宗旨为:提高我国对东南亚、南亚的研究水平,为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服务。《东南亚南亚研究》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2014,(4)
正经国家新闻出版署2008年9月批准,《东南亚》(季刊)正式更名为《东南亚南亚研究》(季刊),该刊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本刊宗旨为:提高我国对东南亚、南亚的研究水平,为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服务。《东南亚南亚研究》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3.
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开始了友好往来,由于地缘相近,经贸相通,人员相交,中国文化在古代就传入了东南亚,在东南亚文化不断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得以深深扎根于东南亚,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从语言文学、民俗、服饰、建筑、宗教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中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丽钦 《东南亚》2011,(1):59-63
东南亚国家引进外资由来已久,许多国家产业集群都是靠跨国公司投资带动发展起来的。东南亚国家较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都有跨国公司的参与,而跨国公司的投资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产业和空间基础上的。跨国公司与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集群两者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集中度较高、地理空间集聚明显等特征,并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贝叶文化是指一切信奉南传佛教的傣-泰民族所保存的传统文化,它是一种跨国文化,其基本上分布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贝叶文化在中国与东南亚“和谐周边”构建中的作用,这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云南在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实现了对外开放的大跨越,从我国对外开放的末端一跃成为对外开放(尤其是沿边开放)的前沿。主要成就表现在:逐步探索适合云南省情的对外开放方略;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友好交往不断发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次区域合作稳步推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快速发展等方面。目前,我国及我省的对外开放又处在一个新的机遇期,如何谋划新的对外开放方略,将成为我们今后对外开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反恐等问题上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合作。作为与东南亚国家相邻的中国,就更需要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东南亚国家进行沟通与合作。显然,这就需要很多既通晓东南亚国家语言,又了解其国情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东南亚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在全国得到高度重视,“小语种”热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能源过分依赖进口、传统煤炭发电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有待发展等主要能源问题,德国注重用法律手段确认、规范、指引能源政策和能源产业的发展.德国较为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和能源制度对我国能源法律政策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华侨已多数归化于当地国家,成为当地国的公民,华侨社会的这巨大变化,同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采取加速归化的政策和步骤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归化战略、政策及其对华侨社会变化的影响作一些探讨。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的战略和政策战后,东南亚各国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独立。东南亚的民族主义在反殖、反帝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中是具有进步性质的。但在独立以后对待异族采取盲目排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存在着共产党、华人、台湾等三大问题.现在,这三大问题仍然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但其中的台湾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东南亚10国都宣布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与我国的关系已全面改善并逐渐密切;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与台湾的不少往来已超出了民间的范围,台湾在东南亚的经济与政治影响有所扩大。这种势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