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政策网络:经验事实还是理论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策网络是指独立政策行动者围绕政策问题和政策程序的行动过程中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作为一种政治中层分析法,它为政治领域若干问题的解释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同时又为公共部门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因而它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比较政策研究以及公共治理中.文章首先介绍西方政策网络研究的基本状况,其次介绍政策网络理论的基本内容,最后得出结论:政策网络作为一种分析途径,目前更多的是经验事实的描述,还缺乏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和引领食品安全新常态,我们引入政策网络理论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效能。根据政策网络理论,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网络由政策社群、府际网络、专业网络、生产者网络和议题网络五部分组成,其结构边界封闭、行动者互动弱以及参与度不高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提高网络结构边界的开放度、强化网络行动者的互动关系和提高网络行动者的参与度等策略,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效能的良策。  相似文献   

3.
在政策过程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多元主义、法团主义、网络主义三种理论范式.由于前两种理论范式具有一定的理论缺陷,网络主义就成为政策过程研究中比较流行的理论范式.网络主义在公共政策领域主要体现为政策网络理论,在充分汲取了相关学科的研究资源后,政策网络成为政策过程理论中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4.
基于政策网络视角的新时期中国人才政策变迁分析为中国人才政策变迁提供了新的解释力。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打破,多元的利益格局正在形成,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偏好,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在人才政策变迁过程中,这些多元利益主体通过不断的互动,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关系网络。拥有不同价值观念和利益偏好的网络主体通过博弈、联合、对抗与妥协,从而影响政策效果,导致了人才政策的持续变迁。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行政:公共行政的新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化公共行政是由网络理念、网络组织和网络运行机制为核心要素构成的公共行政体系.它是公共行政领域结构性变迁在理论上的内在反映,是对公共行政领域现存各种理论的一种扬弃与整合,既能够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又能够有效应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理想的公共行政范式.政策共同体理论、政策网络理论、公共物品与服务提供的网络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和网络化公共行政核心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构建起了网络化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框架,网络化公共行政范式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政策网络中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是分析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政策过程的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主要有从属型政策网络、依赖型政策网络、自组织型政策网络和导向型政策网络等四种类型.运用政策网络的分析框架可以对政策工具的选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并明确政策工具选择的困境,从而在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宫月 《世纪桥》2014,(10):84-85
互联网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活动方式。在行政管理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重大变革。在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总是以社会公众的政策偏好作为最主要的考量依据,尊重和实现民意也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但是网络民意不等于民意,它与现实民意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本文分析了网络民意作为政策议程设置基础的可能性,并在政策议程设置视角下为切实发挥网络民意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对网络民意进行调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鹏  高奇琦 《求实》2024,(1):30-42+110
作为辖区内“一网通办”的延伸与扩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政策执行呈现出较为明显且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当前,我国“跨省通办”政策执行不仅面临体制性束缚,还遭遇技术性难题。同时,执行过程中各执行主体、执行网络之间的互动以及重要事件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因此,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政策的顺利执行,应在加强顶层设计、打破网络边界、坚持网络治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西方学术界对政策网络含义的界定及其与政策后果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政策网络"这个分析概念,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所导致的政策网络各个参与主体(县-乡-村-农户)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变化.认为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社会基本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但是政策实施的具体后果受制于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以及政策网络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10.
政策过程的网络分析——概念框架的产生、深化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分析是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在政策分析、治理研究、民主巩固研究等领域内新近兴起的一种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打破了传统理论中简单的国家与社会和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研究只从制度层面展开分析的局限.但是,学界对于网络分析中所产生的问题网络、政策网络、政策共同体等基本的概念框架的运用却存在着不少的分歧与争议,有些学者甚至用政策网络涵盖了所有的网络分析模式.本文通过对网络分析路径的产生、深化与拓展过程的简要清理,试图对几个基本的概念框架的内在差异、相互关联及其拓展状况予以说明,并就这一分析路径的潜力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政策问题的界定和政策议程的设立甚至比政策决策和执行更为重要。政策问题认定和政策议程设置既是一个客观形成过程,更是一个主观构建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媒体在此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将媒体体制和权力体制纳入分析框架,才能更好地洞悉网络媒体对政策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网络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与文字于一体,突破了传统媒体体制,部分克服了传统媒介体制约束,具有跨时空特性和强大的交互性,消解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制作与消费的边界。网络媒体引发网络舆论并与传统媒体互动,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地方政府和官员基于形象、政绩、稳定等压力作出回应,采取政策行动,进而影响了政策议程设置,遵循的是压力模式。  相似文献   

12.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我国各级政府也始终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文化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升文化扶贫效果对于强化整体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政策网络理论为基础,从政策行动者、政策网络结构和网络互动三个层次分析辽宁省文化扶贫问题,能够为文化扶贫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建立网络共同体、加强政策网络评估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是构建辽宁省文化扶贫政策网络,提升全省文化扶贫效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5,(6)
政策问题构建不仅是描述,更是创造,其本质为一组概念或理论活动,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行为,对其定位准确与否关乎政策问题解决成败。网络社会因其强大的互动性及嵌入性悄然走进政策问题建构的场域,与其伴生的开放性与隐蔽性、反射性与复杂性、权力转移与治理困境呈现了民众态度的政治意蕴,扩展了中介性社会事项对舆情的刺激功能,投影了民众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关系博弈。因此,需要吸纳多元认知,重视问题觉察阶段的民意诉求;创新网络组织,借势问题界定阶段舆论真相;推动利益分析,增进问题描述精准恰当。唯有正视网络社会的非传统参与,积极对其进行战略设计,引导网民合理参与,才能消除问题构建主体间的隔离,矫正传统政策问题构建方向的单一性,提升政策问题建构绩效。  相似文献   

14.
一、"政策网络"理论的简要脉络 在西方政治学和政府研究中,有两个主要方法为我们所熟知:一是通过分析公共权力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分配,明确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边界,这属于一种宏观的结构研究方法,其方法论基础为整体主义;二是通过分析个人和单个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功能和行为机制.这是一种微观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理性选择,个人主义是其主要的方法论基础.研究当中的问题是,在理论基础和观察视角等方面,这两种宏观和微观的方法都存在很大的裂痕,我们很难协调和沟通两种研究方法,为政治和社会现象作出整体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人才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性引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人才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三地需要基于差异化需求与区域人才发展目标,共商出台妥适的人才政策。人才政策制定及治理发生在政策主体内部及主体之间形成的网络之中。通过对2013—2018年间京津冀三地政府出台的区域和地方性人才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勾勒出京津冀三地人才政策网络的结构与状态。进而,从静态维度阐释京津冀人才政策网络体系的力场、类型、特点及利益导向;从动态维度基于政策网络的相互关联性和连贯性强弱表现所构成的四种不同组合类型,结合网络主体在多元化和异质化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及互动,匹配实用主义类、管制类、激励类、信息传递类等四种政策工具,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政策网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6.
异地高考政策实质是围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机制,它涉及多方面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考生与家长等。异地高考政策是一个由多元利益主体构成的政策网络,可以分为政策社群、府际网络、专业网络、议题网络。政策社群之间部门利益之争,政策社群与府际网络之间的教育公平和权力之争,府际网络之间的招生指标之争,府际网络与议题网络之间的利益之争,议题网络之间教育权利之争,导致了异地高考政策执行难度。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使异地高考政策网络成为一个非零和博弈的互动网络,推进异地高考政策的良好执行。  相似文献   

17.
政策科学具有问题导向性。作为决策过程首要环节,政策问题建构集解释、描述、建议和说服于一体,对政策取向影响深刻,甚至决定公共政策成败。通过网约车案例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政策问题建构存在行动网络失灵的现实梗阻,是领导决策方式滞后、法治化水平低、政策共同体沟通链条缺损、利益冲突处理失当等因素作用的结果。政策问题建构优化应当基于精准行动模型,培育现代化领导决策机构和方式、塑造政策问题建构法治形态、提高信息互动和利益冲突化解水平,推动行动者、行动网络和转译过程洽合,最终实现政策问题科学精准建构。  相似文献   

18.
政策扩散的过程中,虚拟社会加速了扩散的速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撑,并且为不同的群体或个人进行实时评价和民主参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渠道。虚拟社会在打破物理时空的局限、效率化地整合扩散过程以及立体化评估政策创新等方面对传统政策扩散的形式进行了改良。网络空间的发展尚不成熟,传统政府行政观念与行为惯性还有待改进。对多元政策主体增容,打造完备的网络评估流程以及发展"本土化"加"时代感"的政策创新扩散理论是推动虚拟社会政策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张晓峰 《探索》2002,(6):63-65
社会变革作为除旧布新的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心理作为政策行为基础,在此前提下运用相应的模式,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取得变革的成功。由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策环境具有与社会正常发展时期不同的特点,固而其政策行为也具有超常性,必须符合特定时期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20.
E时代网络反腐范式的实践困境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勇 《求实》2013,(3):45-48
网络反腐成为网络社会制约权力腐败的新范式。与传统反腐范式相比,网络反腐具有主体多元化、结构扁平化、监督主动化、过程互动化的优势,是对传统反腐范式的有益补充。但同时网络反腐在参与群体、参与形式、参与机制、参与过程中存在实践困境,这迫切需要转换网络反腐治理的实践逻辑,提升网络反腐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