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我受组织委派,前往美国参加了以城市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主题的培训。通过一个月的培训和考察,充分感受到了非营利组织在美国的巨大作用和深刻影响。本文拟在介绍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结构的三大支柱,非营利组织成为解决社会问题必不可少的组织机制。本文选择了加拿大基洛纳市和我国北京市两个非营利组织的典型个案作为研究对象,从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环境、法制环境、组织架构、资源利用方式、与政府关系、具体运作机制等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吕外 《长江论坛》2013,(5):57-60
早在19世纪,美国就出现了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一实践在法律与物质保障、购买方式和内容,以及购买流程和监管体系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改进或绩效,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美国特色的政府公共服务购买体系。认真研究美国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总结其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购买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统一战线》2013,(3):78-78
近来,长沙市委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推行“双线考察法”选任党外领导干部,将考察组分成“明线考察组”和“暗线考察组”。明线考察组在所在单位通过听取干部述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考察了解党外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历史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美国、加拿大为参照,介绍了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特征、发展历史及理论宗旨.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外部监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岳堂 《求索》2007,(3):45-46
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非营利组织在促进社会发展、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满足各种不同的社会需要、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存在较多的缺失。要保证非营利组织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构建完善的非营利组织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加拿大养老服务业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借鉴美国、加拿大养老服务业经验做法,更好地推动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按照省主要领导要求,我们组成考察组,于2009年12月11日至18日,对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养老服务业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考察组认真考察了两国的5个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中美金龄协会、中侨互助会2个涉老服务社会团体,与美加的老年问题研究专家、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和老年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收集、研究了相关资料。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政府尚无法提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正逐步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在我国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主要关注德国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德国经验表明,单独依托政府无法在财力和质量监控上确保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德国地区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财力上确保为国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从而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经费保障;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更好地规范了非营利组织准入制度、员工培训与管理,并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服务监督以提高服务质量。借鉴德国经验时也必须意识到,德国的非营利组织广泛参与与其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自治准则及非营利组织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石,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及市场信息的共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弥补了政府以及市场的缺陷。尤其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领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与非营利组织的宗旨不谋而合,而两者在资源上相互依附的特性,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代理机构、监督机构及环境创造机构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民生建设、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也存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发展不同步、城乡和地区不均等、监管机制与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重点从强化政府基本服务职能、发挥非营利组织作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宋坤  庞娜 《中国民政》2004,(10):32-3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团革命"的到来,非营利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与政治民主、政治合法性、市场经济、公共服务等的相关性也成为探讨的焦点,非营利组织成为众多理论研究的崭新视角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状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日本国外务省的邀请,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吴忠泽博士为团长的中国民政部考察团一行6人于1999年2月23日至3月4日对日本进行了考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状况,基本达到了考察的预期目的。日本有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立法情况日本有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非常齐全,基本将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纳入了法律法规调整范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个体系的基础是日本的民法,在民法中,对公益法人(含财团法人、社团法人)的登记、管理等都作出了规范。除这些基本法律之外,国家还根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老河口市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实行考察评议反馈制度,主要做法是;在考察工作开始后,由考察组将统一印制的《干部考察工作评议表》呈交被考察单位,考察工作结束后两天内,被考察单位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对考察组的工作态度、工作程序、遵守纪律、群众路线、廉洁自律等方面用好、较静、一般、差四个档次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受厅委派,我于1995年3月12日至31日随广东省公安厅警用器材装备考察组到美国参观考察美国的警用器材装备。考察组参观了维珍尼亚州海滨市警察局和纽约市警察局捷运分局第二警署,对维珍尼亚州、马里兰州、北卡罗里纳州、纽约市、华盛顿市和麻省的十多个厂家生产的警用器材装备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和感想体会介绍如下:一、美国警察装备情况应美国警方的邀请,考察组参观访问了维珍尼亚州海滨市警察局及其指挥中心、刑事侦察队、防暴队、特警队、警犬训练队、刑事技术室和射击训练场。海滨市人口40多万,现有警察700多名…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7,(6)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职能和作用,是我们党和政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点,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期待和新需求的有效方式之一。要优化非营利组织对公共服务的嵌入,促使其实现聚合性发展,就要营造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环境,多方拓展其资金来源,还要提高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增强其公共服务的本领和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日益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激励理念落后、激励制度缺失、激励方式单一难以激发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持续活力。非营利组织激励机制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激发非营利组织持续高效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既需要建立相关政策法规,优化非营利组织外部环境,也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民营化的关键是竞争,但由于公共服务市场的性质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准市场”,所以在公共服务市场中往往缺乏必要的竞争。因此,公共服务的失败就有其必然性。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政府必须确保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并且必须与企业、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等开展合作,公共服务供给因此在结构上呈现了政府直接供给、市场供给、混合供给并存的局面,其中,混合供给居于中间的位置,为政府直接供给和市场供给提供参照基准,有助于实现效率与公共价值(包括公民参与、公民满意度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金保德  宋静 《前沿》2009,(1):64-67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的探究对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的公开是其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完善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监管、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的有效途径。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中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4)
第三方组织因为与非营利组织没有相关利益关系,因而其对非营利组织的评估具有独立性、公平性、公开性、严谨性特点,使评估结果可信度大增。引入第三方评估可为非营利组织缓解危机、平息事态发挥积极作用,能增强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有效弥补政府监管漏洞,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推动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非营利组织失灵:组织边界之模糊与清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回顾学界对非营利组织失灵的研究和区分非营利组织失灵与非营利组织问题的基础上,厘清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从政府失灵到非营利组织失灵的逻辑,提出非营利组织失灵源自其组织自身固有且依靠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目前非营利组织失灵源自组织边界模糊化或越界、错位,其纠正只能依靠组织边界清晰来实现,有必要引入公共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并赋予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