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要闻     
《中国人大》2023,(15):4-5
<正>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2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耕地,节约使用耕地,经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四月一日起,开征耕地占用税,同时决定,对耕地占用税征收的税款,一半留给地方,建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发资金)。这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较大的投入措施。为了管好用好此项农发资金,取得应有的效益,现将使用管理办法作如下规定。一、国家从耕地占用税收入中拨款给地方建立农发资金,目的是使耕地经合法批准  相似文献   

3.
论坚守耕地红线的内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农民生活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正确理解耕地红线,不仅要重视数量目标,更要重视质量目标,必须关注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和耕地健康问题。不仅如此,正确理解和坚守耕地红线,还要按照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视耕地基本形态的重构,重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崇高目标,重视耕地生态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建设和保护;要以建设促保护,让土地整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耕地生态保护是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必须重视农田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加强耕地生态保护。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耕地生态保护与经济补偿机制,激发农民耕地生态建设和保护行为的积极性,实现耕地保护由单纯的数量保护转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  相似文献   

5.
《协商论坛》2010,(11):33-33
●建议人:农工党河南省委 ●事由:当前,我省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在一些地区,一些机构和个别人忽视土地保护,违法乱占土地的行为不断出现。表现为:(一)部分农民违背国家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沿主要公路两侧自家庭承包耕地上私建住宅、商店等,改变耕地农业用途。(二)部分农村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  相似文献   

6.
李如海 《群众》2022,(9):34-35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关系着老百姓的“口粮”和“饭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我们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保护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了以用途管制为核心,以耕地保护责任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整治制度、土地执法检查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保护耕地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和优先领域。我区是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 ,农业发展与自治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区农业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也存在不少问题。耕地面积扩大与生态环境恶化矛盾日益加剧 ,耕地资源质量差 ,中低产田面积大与耕地治理滞后的矛盾加剧 ,土地生产率低与人口增长率高之间的矛盾加剧 ,以及缺乏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等 ,给 2 1世纪的农业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因此 ,我区更有理由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是当…  相似文献   

8.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在这个意义上说,耕地也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实质上就是保护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按照国家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国年均占用土地达600万亩。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这是很好的措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最不严格”的问题。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应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确保耕地红线不突破。国家应设立耕地保护补偿专项基金,充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耕地不是孤立的存在,耕地与其中的生物和周边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组成农田生态系统。保护耕地本质上是要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只有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做好耕地占用税的征收工作,保护耕地资源,增加农业投入,支援农业的综合开发,特作如下通知:一、国家征收耕地占用税是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出发,应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认真教育用地单位和广大农民要十分珍惜有限的耕地资源,同时对占用的耕地要依法纳税。各地对  相似文献   

12.
韩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振兴措施汤水富韩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稀缺的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50人,耕地人均只有0.7亩,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多年来,农业问题一直困扰着韩国。从6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推行“先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浙江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浙江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重点要在“四个再造”上狠下功夫。一是资源再造。浙江农业资源十分有限,这是客观缺陷,应当在挖掘内部潜力和拓展外部空间上谋划新的发展机会。一方面要有效保护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乱占滥用土地,尽最大努力保护耕地,绝对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加强土地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地地力建设,涵养耕地综合生产潜能。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农…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既是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根本指引,也是对耕地保护提出的最强政策。耕地保护的关键要点就是遏制农地“非农化”。农地“非农化”主要是指土地由农业用途转为非农业用途,如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服务业用地等。在现阶段,这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农用耕地。改革开放以来,农地“非农化”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产生过巨大的促进作用。[1]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国家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地方政府“政治人”“经  相似文献   

15.
<正>京规自函〔2023〕2289号各涉农区人民政府:为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和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京规自发〔2021〕62号)要求,进一步规范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植类农业设施用地管理,现将《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促进种植类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多耕地少,水资源紧缺。在现有的耕地中,中低产田占到了三分之二,保灌面积不到一半。而对农业来说,土是基础,水是命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仅要严格保护耕地的数量,而且还要高度重视耕地的质量。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这个重要环节,建成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也才能巩固农业这个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首先是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其次是有完善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粮农收益保障机制;同时要注重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不断拓展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2号《陕西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已经省政府2015年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省长:娄勤俭2015年3月18日第一条为了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  相似文献   

19.
正青政[2021]1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十三五”以来,各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耕地保护责任意识,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依法履行补充耕地义务,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圆满完成国家下达我省831万亩耕地和6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粮食核心产区的保护与建设——黑龙江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东北地区的调研,提出了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构想。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基础雄厚,拥有大量的耕地后备资源以及现代农业基础,具备了高标准增加粮食产量的潜力。在世界粮价日趋增长的阶段,加大对黑龙江地区的农业扶持,建立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对中国保障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黑龙江省目前土地整理标准低、种粮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制约了黑龙江省成为中国粮食核心产区的进程。作者提出了黑龙江粮食核心产区保护与建设工程,以及加快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