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落实五个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2008,(10):17-20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颐。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建民 《政策》2004,(5):16-17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新形势下,湖北要实现其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的目标,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张泉 《新东方》2002,11(6):55-5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优化资源配置 ,拓宽发展空间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一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2 1世纪是全球经济格局大动荡、大调整的历史时期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兴起 ,将在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形成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风暴 ,影响着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  相似文献   

5.
观点摘编     
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统筹发展性品格。这一品格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这一理论品格突出的特点是,协调发展是主线、均衡发展是关键、可持续发展是支撑、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二是时代性品格。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于新世纪新阶段,它充满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时代气息,积极捕捉了新世纪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三是与时俱进性品格。科学发展观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理论推向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今日中国论坛》2004,(4):F002-F002
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指针,对城乡规划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8.
郝卫芳 《前进》2002,(4):42-43
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是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衔接起来的纽带和桥梁。对外开放既要基于本国的国情,又要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开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全局的发展大趋势,有着多方面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论全球化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岩 《前沿》2007,(11):28-30
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起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综合动态的过程。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对各个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伴随着族际政治的矛盾发展,超国家认同和次国家认同的出现冲击着各个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并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认同危机。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民族的国家认同带来了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积极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深化国家认同意识,从而形成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圆满闭幕,仔细研读全会公报,可以发现,此次全会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农民收入、社会改革等问题的认识上,吸收了许多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具体任务也作了进一步明确。根据过去的经验,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条件,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当前,社会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在面临的一些社会矛盾,如消费增长缓慢、投资低效、一些国有企业效益差、一些政府机构效率低等等,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推进社会改革,解决这些矛盾,正在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条件。此次全会,对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到了突出的地位。现在,中国结束了的对外封闭,利用对外开放抓住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但是今后的扩大开放,将面对更多的经济全球化和国外形势多变的冲击,这种冲击可能会超过国内的承受能力。因此,扩大开放的速度不能不以国内改革发展的承受能力为依据。在所有制认识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公有制经济方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以及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的任务。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让非  相似文献   

11.
颜廷平 《桂海论丛》2010,26(5):82-86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局部执政时期逐步构建了政党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逐步构建了政府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在改革开放时期积极构建多元契约性社会整合模式。细致梳理党的社会整合模式创新脉络,归纳其时代启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个别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产生扭曲,有的人在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下自我陶醉,贪图安逸,追逐名利。由于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威望,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因此,领导干部要注重从政道德修养,也要做官先做人,更要为官重修德。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参政议政功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发挥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发挥协调关系功能,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发挥团结教育功能,促进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本文就从总体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是强国固本的根本之路,是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但是,同时也催生了刑事犯罪的骤增和更新,它与日益低迷的侦查破案率正在急迫的拷问侦查理论研究和实务人员。为应对这一形势,应当与时俱进,实现侦查“六化”,推进侦查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Hongyi Lai 《当代中国》2010,19(67):819-835
This article evaluates China's model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ts main component, i.e. its model of governance. It suggests that China's model of development is marked by an imbalance between fast opening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and sluggish opening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Chinese society has become much more open,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ir legal rights.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become highly internationalized and open, but much of Chinese politics is closed. China's governance is marked by pro-growth authoritarianism. The Chinese state is effective in opening up the economy, promoting reform, and generating economic growth, but offers weak protection of people's rights and ineffectual mitigation of social grievances. These imbalances help produce social protests. Viable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文化的特性研究入手,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包括法文化)的全球化,由于各民族、国家的特异性,势必会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文化的多元化;同时,由于各民族、国家间的同一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又使各种不同的法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吸收成为可能。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法文化应坚持与时俱进,在体现本土性的同时,借鉴和移植域外法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全球化、现代化的结果。政党制度又体现为政党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要求的过程。任何政党制度都有民族性、现代性两个方面,都是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政党制度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由背离、疏离走向高度统一,这是政党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在逻辑。近代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忠实地体现了这一历史逻辑,未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更要自觉地坚持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单位体制的演变与城市社会政治控制方式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控制是国家政权为了在社会中建立和维持一定的秩序而对社会进行的支配、调节、节制与协调过程 ,是国家实现其意志的基本方式。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城市社会的政治控制基本是通过单位体制实施的。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 ,建立起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但是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我国的单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统的政治单位化的政治控制方式已难奏效。因此 ,必须适应社会和单位体制的变化 ,在城市社会中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化的政治控制  相似文献   

20.
妇女参政议政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参政议政不仅是检验男女是否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体现着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妇女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而且对整个人类进步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妇女参政议政的现状,分析我国妇女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积极探寻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的途径和对蓑,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女性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