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林日茂”家族及其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日茂"是清代台湾有名的郊商.它创建于乾隆中期,嘉庆年间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初年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并出现家族商业分散经营的状况."林日茂"在经过创立和发展以后,其基业由两岸子孙共同继承,因此形成横跨海峡的家族文化群体.闽台族人都共同使用"日茂"名号,都有相同故事母题和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林日茂"不仅是个郊商行号,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已经浸透到这个家族群体之中,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2.
张波 《青年论坛》2014,(2):52-55
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深刻的内涵也涉及到了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育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家族”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自然聚合,凝聚起一个“同姓人”的组织群体.传统家族传统中的家规伦理精神,所涉及的不仅是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还有相对应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并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族文化能让青少年认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它所强调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家族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探究家族文化的历史由来、内涵和实质,分辨家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我们今天于家族文化所持正确观点和态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家族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探究家族文化的历史由来、内涵和实质,分辨家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我们今天于家族文化所持正确观点和态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昳丽 《求索》2011,(8):188-190
"金陵四家"即顾璘、陈沂、王韦、朱应登,是明代中叶南京文坛上极富影响和代表性的文化群体。"金陵四家"受到家族的影响,为官清正自守。同时,家族的文化积累造就了他们较高的文化素养,而其家族先辈的文学艺术观念、喜好、风格等对金陵四家的创作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促使他们开拓出各自的领域。另外,"金陵四家"也以他们的才学带动着家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桂美 《求索》2010,(10):184-186
家族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最为繁盛,而这种繁盛在东汉就已打下基础。这基于东汉文坛独特的文学家族化与家族文学化现象。文学家族化是指文学的载体士由游士到士大夫,再发展为士族,家族的文学化是指素封豪族与皇门、外戚豪族的士族化。由于文化士族阶层的形成,东汉社会出现了不少颇可圈点的文学家族。对东汉文学这一独特景观的研究,既可以增加东汉文学研究的视角,又可以拓宽家族文学研究的广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家族题材小说创作,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文学景象。它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族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和精神资源,同时家族题材小说在主题选择、情节设计、情感抒发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演示着家族文化的某些特征,流露着创作者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  相似文献   

8.
尹季 《求索》2005,(3):154-155,153
20世纪家族题材小说,从题材、人物、叙事基调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进行了阐释,试图寻找中国国民摆脱自身和外力束缚的抗争意识和生命韧性。  相似文献   

9.
王艳勤 《理论月刊》2003,(12):129-130
中国语境中的"信"有诚信和信任双重含义,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生搬硬套西方的信任理论来研究中国人的人际信任,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在前近代,诚信较信任具有更为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信任逐渐获取了与诚信同等程度的重视."信"与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以及家族性等特征互为因果,后者是前者赖以存在的土壤,前者是后者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族企业“侏儒症”的文化诠释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比分析美日中三国的家族文化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家族企业接班人文化入手 ,剖析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壮大乏力的深层原因 ,指出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应取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力量当然是国家,是政府,但在国家和政府的主导力量发挥的同时,社会的力量仍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个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家族文化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的姓氏关系、家族结构、婚姻观和家族习俗等家族文化的考察,认为农村中封闭型的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在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下有较大的削弱,出现了血缘、地缘和业缘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康忠慧 《传承》2009,(4):112-113
通过对广西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的姓氏关系、家族结构、婚姻观和家族习俗等家族文化的考察,认为农村中封闭型的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在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下有较大的削弱,出现了血缘、地缘和业缘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时期长篇家族小说中的“父”与“母”为对象,对性别叙事下人物形象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了渗透于其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交发 《求索》2008,(8):206-209
从司法制度层面看,中国古代在建构和谐社会时。除极端重视国家司法制度(正式司法制度)设置外,还重视非正式司法制度保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最重要形式的家族司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家族司法是在基层社会缺失国家正式司法制度条件下符情适理的非正式司法制度产物。它于基层社会中排难有效,颇具和谐社会之作用,诸如国家正式制度难以解决的完粮纳税、家族间矛盾、正风澄俗、秩序维护等方面。不仅如此,古代家族司法之于当今农村法治建设、基层社会和谐秩序建构,亦颇具时代转换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河北河间的颜水与同家族的颜山是邻居,多年和睦相处,近年两家结怨都是信了“仙姑”胡言。2007年秋天,颜山因家居不顺.找来献县的一位“仙姑”消灾。  相似文献   

17.
清代有不少连续三代以上科举入仕、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及地方社会上均有影响的大家族,被称为仕宦家族或科宦家族。仕宦家族有别于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和王公贵族,他们多产生于社会中下层,靠科举起家,重视家族文化的继承和对后代的教育,恪守儒家宗法观念和为人处世、治国忠孝之道。这种家学、家风日积月累,形成了十分厚重的家族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单单靠定量的研究很难把握家庭以及家族研究的整体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把家族结构的社会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把家族研究与其所处的区域社会以及全球化的关怀联系在一起,理性把握超越家族的族群和民族所出现的文化的生产和再造现象、跨国网络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韩钰 《青年探索》2016,(2):46-54
拥有较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农村青年要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资本。与布迪厄意义上的高雅文化资本不同,本研究以家教、家风、家传等家庭传统文化资本作为分析农村青年实现阶层跨越的工具。通过对鲁西南H村和M村接受高等教育或经商等方式实现阶层跨越的人口比重和各自家庭与村庄家族所拥有文化资本的对比,重点分析父母的文化素养、习性,家庭教育期望,家庭教育投入,村庄家族风气等在农村青年向上流动中的作用。尽管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农村青年在入学和流动机会等方面与城市青年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在机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坚韧、执着的农村父母通过对孩子的鼓励、期望和对教育时间的投入,再加上村庄家族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帮助无数农村青年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文河 《今日浙江》2010,(3):60-60
在书画之乡浦江,曾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以儒学为宗,高举孝义旗帜,同居共食达3个多世纪。无论是朝代更替还是兵燹战乱,他们始终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孝传家、以义济世,修建了古朴典稚的民居建筑,留下了内容丰富的家族典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