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民本主义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将民众视为国家治理的根本。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民众与之始终脱离不了联系。民众是腐败的直接或间接推动者,也是治理腐败的重要力量。反腐民本主义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反腐败以增进民众利益为终极目标。这是反腐民本主义的最重要的元素,其他方面均由此衍生而来。第二,了解民众对反腐败的需求。第三,降低民众对腐败的容忍度。第四,增强民众对反腐败的信心。第五,为民众参与反腐创造条件。政府必须提供民众参与反腐的渠道,保护民众参与反腐的权利。第六,解决民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反腐已成为我国反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看到,虽然当前我国网络反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民众缺乏举报的动力、民众发现腐败行为的难度大、网络舆论的压力强度有限及官方反腐败机构回应的自主性强等四个方面。为了摆脱网络反腐的困境,提高网络反腐的成效,应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网络反腐的激励机制、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衔接机制、民间反腐与官方反腐的合作机制、网络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联动机制以及政府对舆情民意的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1977年的《反海外腐败法》,到2003年国际上第一个普遍性的专门反腐条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国际合作机制的功能作用推动国际反腐合作发展到全球阶段,使得跨国反腐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五大反腐合作机制为国际反腐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随着跨国腐败范围的蔓延性、手段的多样性、逃匿的隐蔽性,各缔约国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反腐合作机制的困境愈发凸显,也进一步反映了现有国际反腐合作机制的缺陷,要使《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保持活力和持久力,各缔约国需要更新反腐理念;保持国内稳定,调整国内反腐法律对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预防、宣传和打击腐败力度;构建缔约国间的"文化信任"和多元性多边合作;明确各缔约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建立起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反腐败运动经历了四种不同的模式:权力反腐模式、规制反腐模式、综合反腐模式、预防与惩治反腐模式,不同模式之间有交叉、重合,但主旨及重心大相迥异,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历史情境的需要,也折射出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向。权力反腐模式的核心是以权力压制权力,其反映的是浓郁的人治色彩。规制反腐模式是依赖法律法规和制度来反腐败,其反映的是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但这一转变并不彻底。综合反腐模式是针对权力寻租普遍、腐败逐渐隐蔽、巨大等特点而采取的一种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反腐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广大民众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大幅提升。预防与惩治模式严格来说不是一种独立的模式,强调惩治的同时更注重预防,立足于反腐败的同时更强调廉政建设,这一模式要求对权力深度限制与监督。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有许多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科学论述,富有真知灼见,构成了独具"习式特色"的廉政思想体系。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的讲话要点,能准确厘清习近平廉政思想清晰而严谨的逻辑结构。遵循为何反腐、谁来反腐和如何反腐的逻辑思路,习近平廉政思想以从严治党为逻辑起始点,以准确分析和科学定位反腐主体力量为理论体系的关键支撑点,其理论着力点聚焦于反腐方案的顶层设计。对习近平廉政思想严谨而清晰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化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其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中的实践价值。作为制度化反腐的方向引领、常态化反腐的行动纲领和长期化反腐的理论武器,习近平廉政思想是对反腐败斗争的科学总结,又是对反腐倡廉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1],党中央对于打击腐败之决心犹如磐石,社会各界也正在积极参与到这场打击腐败的攻坚战中,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反腐参与通道。想要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工作的积极作用,首先应该了解网络反腐是如何兴起与发展的,明确网络反腐的含义,认清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民众层面构建适合网络反腐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反腐倡廉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动力系统、评价标准上,形成了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遵循;广大人民群众从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政治"获得感"、经济"获得感"、精神"获得感"、社会"获得感"不断增强。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满足民众自由全面发展需求,必须进一步开辟通道、架设平台、创造条件、完善机制,与时俱进地增强广大民众对整风反腐"更多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权力反腐形成呼应之势,合力形成新时期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战略格局。以哈贝马斯的"言语有效性"为衡量标准,网络反腐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网络暴力、信息真假难辨、实践运行缺乏制度支撑等问题,其本质在于没有充分满足言语的正当性、真诚性或真实性条件。因此,为有效提升网络反腐的有效性应以主体间性基础上的话语论证缓冲集体非理性,在网络反腐领域中充分满足言语有效性条件,同时公共领域对国家权力的影响需要制度规范,确保网络反腐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治反腐是反腐败主体在预防和惩治腐败各个环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种新的反腐败思维和方法。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反腐必将成为新时期我国反腐败的新常态。确定建设廉洁政治、推进廉洁发展、把腐败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反腐败目标体系是法治反腐的前提。在科学判断反腐败形势的基础上,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建立高效的廉政法治实施体系、培育廉洁法治环境、持续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是实现法治反腐目标体系的科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16年中纪委、最高检等反腐机构网络平台、传统主流媒体、其他网络媒体以及学术研究刊物的反腐倡廉信息传播特征和舆论生态进行分类梳理,并对2016年制度机制、惩治腐败、预防腐败三类十大反腐舆情热点事件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反腐败重心由治标向治本转变,2016年反腐倡廉宣传工作逐步进入平稳过渡期,重大涉腐舆情负面影响减小,反腐要案舆情关注度下降,反腐认同不稳定性减弱,舆情态势总体稳定可控。但同时社会公众对反腐宣传"获得感"需求显著增长,反腐观念分歧的隐蔽性和引导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