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干部“走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 镇干部工作在一地 ,居家在另一地 ,常常往返于两地之间而形成的“走读”干部 ,已经成为目前基层较为普遍而又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现象。有关方面对此众所说纷纭。为了加强乡镇党委建设 ,最近 ,我们对四川11个市地州的 2 6 74个乡镇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 5 3 6 % ) ,进行了专题调查。事实使我们认识到 ,乡镇干部的“走读”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 ,既有弊 ,也有利 ,不能一概否定 ,关键是研究如何兴利除弊 ,正确认识和引导好这一现象。一、“走读”的概况与特点我们调查的 11个市、地、州共有“走读”干部 17473人 ,占所在地乡镇干部总数…  相似文献   

2.
在干部交流工作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某领导者在原单位明显不适应工作或出现某种失误时,组织人事部门便将他调到其它同级单位,担任相应职务。当这一干部在新的单位再度“失利”时,又将他调到另一个同级单位。由于这样的干部总是在“败下阵来”的时候重新任职,人们便把这种现象称为“常败将军常挂帅”。这一现象的后果,不仅无益于现代化建设,而  相似文献   

3.
为了着力解决乡镇干部白天驻乡不下村、晚上回家不驻乡、群众办事不见人、工作作风不深入、联系群众不紧密等“走读”现象,使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奉献群众,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文县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制度建设,扎实开展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整治活动。  相似文献   

4.
孙安平 《党政论坛》2010,(21):54-54
近几年,“空降”干部(即从上级机关下派干部到下级担任领导职务的)作为一种干部交流方式,在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防范用人不正之胍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有的地方“空降”干部过度,  相似文献   

5.
顾万勇 《党政论坛》2008,(23):58-58
近年来,干部交流工作已成为锻炼干部、优化结构、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出“重头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干部交流工作的理解偏差,有时容易走入误区,故而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干部在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其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干部学历层次趋高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干部手中持有的文凭为数不少含有“水分”。这些文凭虽然是真的,但却是“假的真文凭”;有的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骗取文凭,伪造学历。他们违纪动用公款、占用工作时间混来“泡沫文凭”,或当作提拔使用的资本,或作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的摆设,这种行为虽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要“雅”一点,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这种现象,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斥之为以权谋“学”、“文凭腐败”。如果对越演越烈的文凭腐败不及时制止,那么对干部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则是极为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政德”是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是干部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孔子家语·入官》言:“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政绩”是干部在执政中的成绩。现实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重“政绩”轻“政德”,这种“一好遮百丑”的现象还颇具市场。  相似文献   

8.
某地在干部交流中,竟把医院院长交流到教委主任领导岗位上,而将一个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交流到医院院长岗位上。结果,本来在医院院长岗位上干得顺手的干部调任教委主任后,因为对教育管理不熟悉,工作起来十分吃力,毫无起色。而那位做农村工作得心应手的干部由于缺乏起码的医疗卫生管理知识,交流到医院院长岗位上后,根本就无处下手,因为怕自己“草菅人命”,只得主动向组织辞了职。显然,这种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专业技术工作特点,乱点“鸳鸯谱”,把干部交流到很不适合其素质和能力的岗位上去的做法,是不符合有关干部交流政策精神的。实行干部…  相似文献   

9.
也要警惕“形象工程”出干部熊立群前些年,搞虚假“政绩”的问题比较突出,以至于民间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一说。由于各地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种消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现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县、乡两级又出现了少数干部为了追求个人任...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批企业领导人,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厂长研究会”,以交流怎样当好厂长的经验。该会现有会员七十多人,其中有工作多年的厂长、经理,也有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新干部。 这个研究会曾先后组织了二十多次怎样当好厂长的专题讨论,其  相似文献   

11.
不能“脚踩两只船”李保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作为决策、指挥机关成员的党政干部中.也出现了吃着“皇粮”做着个人赚钱生意的“脚踩两只船”现象,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弄乱了干部思想,群众很有意见。这种现象引起的弊端之一是,造成...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把提高干部理论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张全景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述职时要“述学”,评议干部时要“评学”,考核干部时要“考学”,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组织部对抓好干部理论学习的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进行“述学”、“评学”、“考学”,确实是增强干部学习理论积极性,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重要措施,也对我们组织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各地还没有成型的经验,这里仅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商榷。 对干部进行“述学”、“评学”、“考学”活动,我们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找群众”、“群众也不找干部”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上班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一面。目前,农村干部真的不需要找群众、群众也不需要找干部吗?  相似文献   

14.
双休日、节假日,邻居、亲朋、同学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畅谈一番,可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如果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干部也能抽空到老表家里“串串农门”,对于增进干群间的相互了解,提高干部威信,联系群众搞好农村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推荐干部中采用民主测评的办法 ,充分体现了《条例》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 ,有利于选准用好干部 ,但也会出现“公论不公”的现象。如何解决成为摆在组织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秀品 《党政论坛》2010,(24):60-60
“带病提拔”是于部选拔中的一个用语,“海恩法则”是生产安全中的一个用语,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可笔者经过研究(如果可以称之为“研究”的话),发现“海恩法则”与“带病提拔”竞有某些共通之处。如果把“海恩法则”运用到干部选拔中去,对预防干部选拔中的“边腐边升”现象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人生活于社会,社会就要评价人。这评价,对个人可决定得失荣辱,甚至可影响生死存亡;对社会,则关系把管理主导之权交予谁手,所以也决定着一单位、一社区乃至一国家之命运。有道是“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而干部的评价遴选,似乎还应放在这决定因素之先,怎样评价遴选好,真让“行的”人“行”,就成了个大问题。 以往,在某种范围内和气候下,这个重大问题却被作了过分简单化的处理。具体办法常常是让领导的个人偏好或者说意志去决定谁行,谁不行。其弊端很明显,已被一句民间创作的对联概括:说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与这种旧法不同,近几年随着干部制度的改善,我们开始反对由个别人“说”谁行不行,而注重从实践中显示谁行不行。这就叫“凭实绩用干部”。这句话,不仅成了组织人事工作本身的重要共识,也很为  相似文献   

18.
林晨 《瞭望》1992,(50)
如今,“下海”一词最为时兴。下什么海?下经济、经商、经营之海,或曰市场之海。 “下海”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弃“官”从“商”,放着局长、主任的官位不干,去创办各种经济实体;有的从研究室里走出来,转向科技的开发与经营;有的在本职工作之外,干起了第二职业,甚至国家干部在星期天也去摆摊卖货;还有的大学生也兼营起各式各样的买卖。对于社会上的这些现象,有人名之曰:下海!  相似文献   

19.
所谓“天花板”干部,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指那些因为受干部选拔任用的年龄限制,职务再无晋升空间的干部。干部队伍中出现“天花板”干部现象,无疑有悖于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不利于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是对党的执政资源的极大浪费。“天花板”干部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20.
有一组漫画,说某企业主管部门选派10名机关干部到下属企业任领导,可是就在主管部门为安排谁去困难的企业任职伤脑筋时,没想到竟然有7名干部主动提出愿到困难的企业去工作。这些干部难道是去为困难企业扭亏增盈出力吗?非也。原来,他们都认为,运转正常的企业,管理上较严,不好从中牟利;而越是困难重重的企业,管理上也越松散,容易从中捞钱。看来,他们是想到“穷庙”去当个富“方丈”。 在自愿去困难企业工作的人中,确有志士仁人,忧国忧民。但这组漫画反映的现象也绝非凭空想象,而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揭露。的确,在运转越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