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山水画萌芽于晋朝,初期的山水画往往是人物活动的背景;配景,即使是独立为一个专门的画种,也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山水画初期的这种形态是不足为奇的,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得睹于六朝时期的山水画作品,而且见于史料的早期山水画家也不是很多,晋朝时期顾凯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第一句就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相似文献   

2.
受时代的影响,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形与神这一核心问题贯穿了中国画论的整个发展过程,经由历代画论家的发展,最终演变为当代画家齐白石所提出似与不似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清风慕竹 《各界》2014,(5):60-63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个大腕级的人物,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堪称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其实绘画并不是顾恺之才华的全部,他“工诗赋、书法”,而为人更是率真洒脱,当时人送了他“画绝、才绝、痴绝”的雅号。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7,(6)
<正>一般认为传统社会政权的合法性乃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生活在这种政权下的人们,其最基本的情感倾向又往往被认为是恐惧,而不是荣誉或自由。因此,许多人想象我们古人的生活一定是压抑的,不堪的,蝇营狗苟的。但考之于中国历代画作、画家、画论,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从东晋顾恺之到近代吴昌硕,从一件件传世作品中,看到的是作品背后作者或奔放或婉约或狂狷或圆融的人  相似文献   

5.
自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出“书画异体而同名”以来,宋代郭熙、郑樵、韩拙、赵希鹄也都谈及了这一观点,但都未造成有力的影响。而真正使张彦远这一观点深化和应用的则在元代,元代“以书入画”理论发展成熟,赵孟 、钱选、柯九思在各自的绘画理论中大肆谈论“以书入画”理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女史箴》为题材画制的,现存世的为后人摹本。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8,(10):24-24
《女史箴图》足顾恺之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女史箴》为题材画制的,现存世的为后人摹本。女史,是寓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女史箴》是教导宫中的女官如何修养自己的生活规范教科书,它的出现是来源于对西晋皇后贾南风的丑闻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后人无论是出于尚友古人还是“读其书,想见其人”的欲望,总希望知道人物的容貌,以缩短历史的距离,增加亲近感。在没有照相技术的古代,真正的传真写照其实很难做到。王安石因此为毛延寿抱屈,认为王昭君未得汉元帝赏识,最终被遣出塞,并非宫廷画师毛延寿有意丑化其形象,而是“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明妃曲》其一)。高明如顾恺之,以“颊上益三毛”画裴楷,虽说得其神矣,又毕竟为其人本无(《世说新语·巧艺》)。更不要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6)
夷夏观是古代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思路,其成为统治阶级的基本思想并融入治国理念和具体政策之中,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魏晋时期以江统等人的夷夏观为代表,带有一定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将以《徙戎论》的观点为代表,探讨夷夏观在魏晋时期的演变,徙戎观点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及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法国巴黎,我和应邀出席中西文化交流研讨会的文友们来到卢浮宫,对这座具有世纪性艺术价值的宫殿建筑及与其相映成辉、由当今最著名的华人建筑师贝章铭设计的金字塔型玻璃建造的门厅赞叹不已。卢浮宫的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藏品丰富而精美珍贵,确实名不虚传。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在这“万宝之宫”中只能走马观花地看概貌、突出重点地欣赏“宝中之宝”,目标之一就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原作。《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珍品,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杰作,此画一经绘成,便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被大全复制、广为流传,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1.
《尸子》书载:“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后人遂以之为做人准则,歌而颂之,遵而行之。西晋诗人陆机《猛虎行》唱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恶木岂无荫?志士多苦心!”唐朝诗人白居易《丘中有一士》赞曰:“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荫,所逢苟非义,粪土千万金!”循名责实,求  相似文献   

12.
非非 《侨园》2013,(5):28-29
<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究竟有多少?这大概谁也无法回答清楚,但那绝对是一个庞大数字。其中,也有大量近代被侵略者从中国非法劫掠的文物。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大多数是在近代被侵略者从中国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珍稀国宝有3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几乎都在馆中。这些文物珍品涵盖了近7000年中国历史,其中许多都是从未面世的孤品。如:为历代宫廷收藏珍品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初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左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的《青绿山水  相似文献   

13.
刘纪舟 《党政论坛》2010,(19):63-63
走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幅张择端所作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吸引着无数的参观者。画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当年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的繁荣景象。配上现代高科技手段,使游客生动地从汴京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走向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画中770多个人物,  相似文献   

14.
倪璐 《学理论》2012,(35):178-179
魏晋时代崇尚自然无为的老庄哲学,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一反先秦以来认为音乐能够"移风易俗"的观点,提出音乐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与人的感情哀乐无关。音声的组合排列是音乐形成的客观因素,同时嵇康认为,音乐艺术的本体遵循"平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大师与名画     
《侨园》2017,(6)
正艺术家历来视艺术品如性命,但不少艺术家最终将自己的珍藏献给了国家。《富春山居图》,元代古画,稀世珍品,清朝时为一吴姓收藏家所藏。吴深爱之,临死嘱家人将它"焚以为殉"。家人不敢违拗,画刚投入火中,其侄迅疾抢出,但已烧去一截。自此名画分作前后两段,但仍不失珍贵。后一段收入清宫,解放前夕被送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前一段在民间辗转流传,后为著名画家吴湖帆所得,吴将其重新装裱,取名《剩山图》,珍爱倍至。吴的家藏极丰,且不乏传世之作,如怀素草书《千字文》等。解放后吴将大部分收藏捐出,包括《剩山  相似文献   

16.
大英博物馆 该馆东方艺术馆, 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 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大英图书馆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波士顿美术馆 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芝加…  相似文献   

17.
周文琼 《学理论》2010,(5):111-112
《儒林外史》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精神风貌,作者通过一些理想人物和正面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魏晋士人的追慕。本文以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等人为例略谈《儒林外史》中魏晋风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田家墨趣     
江山 《瞭望》1985,(19)
老画家田辛甫画的《葫芦》,可称一绝!在绿叶扶疏、茎藤攀援之间,悬挂着几个嫩黄色与深棕色的葫芦,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怪不得有人赞道:“笔下有意,情趣横生”、“但得神遇,不以迹求!” 我至今还没有找名画家求画的经历,但耳闻有的画家以方尺论价,尺把大的画儿就要成百上千,少一个子儿也不干,求画真比登天还难。田老身为中国美协河北分会主席和中国美协理事,早已是遐迩闻名的大画家,他能满足我的愿望吗?  相似文献   

19.
姜宏军 《党政论坛》2008,(24):60-60
中医情志疗法是根据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运用朴素的古代心理学思想和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方法。情志疗法在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应用,甚至一些文学作品都有反映,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记述的“范进中举”:范进因过喜而连口“我中了”,呈癫状,其岳父胡屠夫打他一记嘴巴而治之.就是运用“恐胜喜”原则的例子。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社会要求我们加强对富有自己特色的中医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等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走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幅张择端所作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吸引着无数的参观者。画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当年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的繁荣景象。配上现代高科技手段,使游客生动地从汴京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走向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画中770多个人物,100多间房屋楼阁,二十多艘大小船舶,蔚为壮观,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