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证思维是和谐思维的实质和基础,因此要确立和谐思维,就要以辩证矛盾观、辩证联系观和辩证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刘国章 《唯实》2008,1(3):36-41
人的现实性思维活动离不开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同样地离不开人的理性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内在统一,构成了现实社会人的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所呈现的社会力量。以这样的力量即理性与感性内在统一的力量去认识自然和社会,才可能科学地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科学地改造社会和发展社会,进而呈现出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及其行为或实践方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毛常明  刘孔莉 《世纪桥》2009,(11):75-76
和谐思维是高校共青团干部切实履行团的根本职责、有效服务青年学生的重要思维方式。团干部和谐思维的构建对和谐校园建设、青年教育管理以及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和谐思维的科学内涵,透析了新时期团干部构建和谐思维的现实意义,着重就高校团干部如何构建和谐思维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实践主题的转换为最和谐思维的意义.和谐思维具有建设性的内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具有内在联系,构成其哲学基础.构建以和谐思维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现实路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5.
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问题,当前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和谐思维”、“辩证思维”及“以和谐为主题的矛盾思维”。三种观点角度不同,但在内容上均聚焦于矛盾思维,在概括的名称上则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发展了哲学实践观,找到了把自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的基础,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性的变革.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不同理解,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实践唯主义的理解和从思维方式变革角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过程中,即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实践哲学理论的创新,即提出了实践是人最本质、最切己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韩燕 《党史文苑》2010,(5):9-1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根据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条件、实践对象等的不同,在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形成了求是思维、求实思维、求新思维、和谐思维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思维个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根据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条件、实践对象等的不同,在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形成了求是思维、求实思维、求新思维、和谐思维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思维个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曹祥海 《学习月刊》2009,(18):115-115
两年多来,咸宁学院党委书记李友清多次郑重强调:"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树立和谐思维、阳光心态。"师生员工要"坚持阳光观念、和谐思维,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他在一次回答记者采访时说:"矛盾无处不在,和谐校园也有矛盾。面对矛盾,要坚持‘和谐思维’,也就是说,要深入调查、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回避矛盾、怨天尤人,是添乱,是不和谐的音符。所以,‘和谐思维’就是九牛爬坡、个个攒劲.团结拼搏、积极向上、争做贡献的思维。‘阳光观念’是指大家要以正确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领导的本质是变革活动。是为使社会获得充分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创新是领导活动的实质,是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领导创新是一个时代课题、实践课题,它无法离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思维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灵魂,那么思维创新就是一切创新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假如领导者在思维上墨守陈规,既不敢突破前人,又不能超越自我,当然谈不上任何创新。所以说,领导创新的基础是思维创新。然而,领导干部思维创新依然面临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九海  韩强 《求实》2005,42(6):33-35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传统的感性思维、人本思维、整体思维、和谐思维经过创造性诠释与现代转换,可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刘国章 《唯实》2003,1(7):10-14
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及其内部都存有感性和理性的因素 ,其相互之间有着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正是这种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才构成了现实意义上的唯物辩证法 ,构成了现实意义上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辩证性质。  相似文献   

13.
对于领导干部,本文阐明:哲学思维不可或缺,学习哲学,终身受用;注意把握领导工作中所面对的哲学基本观点;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领导工作和过程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张九海 《唯实》2006,3(4):12-14,26
当前,学术界充分肯定了传统和谐思维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滋养作用,但没有对传统和谐思维的局限性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和谐是一种单一和谐、感性和谐、德治和谐,认清传统和谐思维与当代和谐思维的内在关联,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就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观察、理解和认识世界,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其中实践思维方式也经历了相应的丰富和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正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创立,推动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统一的理论实质,构成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全面协调而共同发展的社会,它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采取以和谐为价值取向、承认差异的思维方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和谐的含义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和谐思维,这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尤为明显。“和谐”一词的含义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于奏章典籍中,并一直被用于社会实践。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儒、道、法、墨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史中与实体思维方式相颉颃的还有一种思维方式--过程思维方式,即以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的解释框架,其实质是辩证法,它实现了解释世界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向.传统过程思维拘泥于原子式地考察世界,从而使过程哲学成为"署名"的个体思辨,并未真正超拔出传统形而上学窠臼,最终沦为柏拉图哲学注脚.马克思实践过程思维方式超越了实体思维对世界的无限性解释,也拆穿了以纯粹思辨思维对世界过程抽象解释的虚假性,指出实践过程中思维与存在的对象性关系是不脱离具体内容的真理.实践过程思维方式的确立体现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意蕴.  相似文献   

20.
凌之敏 《党建文汇》2008,(10):25-25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是建立在尊重人性、人格和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企业党组织必须用和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