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几位伟大人物的主要历史就是党的历史的一个“投影”。他们的活动对党的历史走向起着主导作用,构成党史的主体内容,是“党史大厦”的顶梁巨柱。同时,他们还对其亲历、甚至参与决策的许多重大历史活动有大量的叙述和评说。邓小平就是这样的党史人物之一。他那波澜壮阔、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特别是后半生,与党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集他的著作言论之大成的《邓小平文选》三卷对中共党史有丰富的论述,其中不少著作和谈话就是直接讲述党史的。一代伟人谢世,作为党史工作者,纪念小平同志,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学习和…  相似文献   

2.
姜华宣 《世纪桥》2002,(5):11-13
中共党史研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共党史人物和中共党史事件是构建中共党史的最基本的内容。中共党史人物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评价党史人物功过是非的依据和标准是党史人物研究的关键环节。党史人物研究任务是长期的。现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十八大以来中共党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研究趋向,通过CiteSpace计量软件绘制党史研究相关文献的共现图谱、聚类图谱以及时区图谱,得出新时代以来中共党史领域聚焦于三大研究领域:党内主要领导人重要思想和论述的研究、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研究、创新党史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视角的研究。展望未来,中共党史研究逐渐呈现出六个重要趋向:一是新时代党的历史和理论创新将成为未来中共党史的研究重点;二是要增强问题导向意识,推动党史研究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耦合;三是深化中共党史跨学科研究;四是推动中共党史的研究方法创新;五是学界内围绕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研究将会更加常态化;六是创新中共党史研究话语体系,扩大国际传播,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正《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原《广东党史》),创刊于1980年,是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合办的刊发有关党史和党的文献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今年,本刊将着力推出"改革史论"专栏,面向全国征集相关研究论文。征文主题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研究,特别欢迎填补研究空白和具有深度理论与学术探讨的专题史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正《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原《广东党史》),创刊于1980年,是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合办的刊发有关党史和党的文献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今年,本刊将着力推出"改革史论"专栏,面向全国征集相关研究论文。征文主题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研究,特别欢迎填补研究空白和具有深度理论与学术探讨的专题史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正《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原《广东党史》),创刊于1980年,是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合办的刊发有关党史和党的文献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今年,本刊将着力推出"改革史论"专栏,面向全国征集相关研究论文。征文主题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研究,特别欢迎填补研究空白和具有深度理论与学术探讨的专题史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历史上,作为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概念,"中共党史"一词最早由张闻天于1938年提出。在此之前,党的文献和早期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通常使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史"、"党的历史"、"党史"、"中共史"、"中国史"等概念。1942年毛泽东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对"中共党史"概念的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党史"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受"联共(布)党史"或"联共党史"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胡绳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长期担任编写党史正本的任务.先后主持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党史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党史研究倾注了大量精力。在此基础上.胡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理论问题进行富有创见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对中共党史的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是必备的参考书。《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是信史,秉笔直书,评价客观公允。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内容,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提供了大量原汁原味的素材,对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重视《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的研究,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也要继承胡华、彭明等老一辈党史党建工作者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5,(6)
新时期,加强中共党史研究必须坚持"党史姓党"的原则、"两个不能否定"的原则以及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原则。借助中国社会史、计量史学、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方法,全面彰显中共党史的世界价值,实现党史研究思维的转换和研究方法、视角的创新,从而拓展党史研究的空间。党史研究要着力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基本史实、基本结论的正本清源;着力于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着力于展示党的执政成就,深入挖掘党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资源;着力于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执政规律,才能有助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王晓升 《探索》2002,(4):67-71
把历史发展看作是人类总体的历史,还是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区别于旧的历史哲学的根本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的关键是用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取代类的历史。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这个理解,成为共户主义运动就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的基础。只有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人类恩辨与实践的产物。历史与人类在新时期的实践与思辨相互作用下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在对历史的认识中,马克思实现了思辨下的历史与历史下的思辨的统一,第一次把人类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纳入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美国西部妇女史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妇女研究发展轨迹相当.70年代受女性主义运动及新社会史、后现代主义等学术思潮的影响,研究者们致力于"她史".80年代以后,女性研究的焦点转入社会性别理论,同时强调西部妇女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90年代以来,女性研究从微观上强调西部妇女的族裔、文化、阶级、职业等的差异,从宏观上强调全新意义上的"两性史",即要求在一个新的历史基准体系之下对各种妇女群体作出价值评估,并将妇女的历史编入西部历史之中.这一过程将使重写西部历史成为一项必需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力主将地域史引入中共党史研究,并加强中共地域史的理论探索与学术实践。中共党史的地域史取向,既是社会和时代变迁的符码,也是党史学本身学术进化的一种内在逻辑结果,是作为宏观党史的学术反思面而出现的。本文截取了中共地域史带有根本性的若干问题加以建构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精英史观和民众史观两个都讲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第11期《史学月刊》上发表了郭德宏的《论民众史观》,写得很好,道理讲明了,也出了不少主意。据我所知,他的这个观点,在不少场合里都说过。因为在他看来,写中共历史不见民众的影子是个大的缺憾。其实,党史界的学者们都有类似老郭的想法,比如龚育之在世的时候就讲过:“党的历史,要写出人民的创造历史活动,不能把党的历史写成仅仅是党中央会议和文件的历史,仅仅是领导人讲话和活动的历史。”这番话是在他的《党史著述中的十大关系》中说的。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全球化"研究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往往着眼于"全球化"一词的出现乃至"全球化"概念形成以后的现实.(1)而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形成了"全球化"的思想,并且明确指出全球化既涵盖物质生产的层面,也涵盖精神生产的层面,而不像当下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全球化仅仅是"经济全球化".(2)  相似文献   

17.
希克斯是当代西方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史理论>不是一般的经济史著作,而是作者积多年经济史教学和研究之经验以及知识积累基础上的理论升华,是他本人的经济史见解的集中概括与经济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的精炼凝结.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话语的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球化的思想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重返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话语体系可以发现,他们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论述是以唯物史观为独特视角、从历史发展规律高度展开的,主要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念、形成前提、行进动力、产生机理、演进特征、发展道路、最终归趋等内容。"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领域的认识提升和拓展,必然会为中国在应对全球化进程上提供独树一帜的理论指导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张涛  史海威 《理论学刊》2006,4(11):101-103
《贺新郎·读史》是毛泽东的一篇重要词作,它反映了毛泽东丰富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上,毛泽东经历了一个由倾向于“西周封建论”到认同和支持“战国封建论”的变化过程。对于中国上古史上的“三皇五帝”等问题,毛泽东也有所关注和思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新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向“新革命史”转型: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突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阐释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演变和最终结局,并为人类革命史的研究提供具体实证和理论参考,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然而,以往的研究模式和一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共革命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想实现中共党史或革命史研究的真正突破,必须寻求研究思维的转换和研究视角的创新。比较而言,中共革命与中国乡村相互连接、国家政权与民间社会双重互动的视角是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