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皮下注射氢氢化铝亚硒酸钡,研究了牦犊牛缺硒病的防治。结果表明,给牦犊牛皮下注射5~10mgSe/ml/只氢氧化铝亚硒酸钡48小时,血硒(Se)开始升高,体血Se维持50天以上;皮下注射15~20mgSe/ml/只,10小时血Se开始升高,血Se在体内维持140天以上。同时证明了氢氧化铝亚硒酸钡能有效地防治牦犊牛缺硒病,预防率92.9%~96.3%,治愈率100%。  相似文献   

2.
犏牛是黄牛与牦牛杂交而获得的杂种一代,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适应范围广、产乳量高、产肉多、役用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作者在对中甸县牦牛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研究后,又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对犏牛的...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腹泻是山丹马场牦犊牛发病最多、危害最重的疾病之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常规细菌检验方法,对采自本场区的106份腹泻粪便进行检查,检出致病病原物95份,阳性率90%(95/106)。95份阳性病原物中单独大肠杆菌、单独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4%(42/95)、19%(18/95)、37%(35/9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轮状病毒进行核酸电泳分析,查出不同于牛NCDV标准株的三种类型的电泳型。电镜观察呈典型轮状病毒结构。调查初步揭示:山丹场区牦犊牛流行性腹泻是由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兰州兽医研究所曾试用青、链霉素治疗嗜皮菌病,取得显著效果(见本刊1983年第1期)。为进一步肯定疗效,于1983年对四川省炉霍县宗塔公社自然发病牦犊牛1205头进行治疗,其中双抗组治愈率为89.13%,青霉素组治愈率为93.71%。  相似文献   

5.
犏牛脑包虫及施术方法饶家荣,都几柒力(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中甸县兽医站)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多头绦虫(Multicepsm-ulticeps)的幼虫脑多头锄(脑包虫CoenurusCerebralis)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和骆驼等偶蹄...  相似文献   

6.
禽霍乱至今在很多国家仍是一种尚未控制的重要禽病。为了控制和消灭本病,我们于1979~1984年开展了禽霍乱油乳剂苗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一)制苗菌株 从梅河口市不同地区分离出31株野毒中筛选出3株典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制苗前分别连续通过鸡3代,无菌采取鸡心血接种于含0.1%裂解血和4%健马血清马丁琼脂平板,选典型菌落作为制苗用菌种。  相似文献   

7.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畜种,青海省约有50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42%,而白牦牛则是我国稀有珍贵的牦牛类型,集中分布在互助和门源2县,约7600多头。为了摸清青海白牦牛是否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进行了试验。供试牦牛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白牦...  相似文献   

8.
母牛卵巢摘除术近年来笔者对3头母犏牛施行了卵巢摘除术,现介绍如下。保定对受术母牛行仰卧保定,把两后肢分别挂于相距1m左右的树上或六柱栏上,用草袋填高后躯,持前低后高姿势。保定前注射2%静松灵5ml。手术方法用静松灵全身镇麻和盐酸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相似文献   

9.
1981~1984年我所对青海、甘肃和四川三省的牦、黄牛皮下蝇调查中,发现牛皮蝇(Hypoderma bovis De Geer)这个种的三龄幼虫的第七腹节腹面有刺(模式种无刺),而且有三种形式的分布,占收集总虫数的14.92%,而且在分布上代有普遍性。为了证实形态上几乎一致,而仅是体刺变异的亲缘关系,1985年从我们饲养的自然感染牛皮蝇的牦牛中收集到其中两个变异类型和模式种三种三龄幼虫,将其血淋巴蛋白质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Vertical PAGE),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其变异类型和模式种所显示的蛋白质区带图谱及其带数的相对迁移率(Rf)均发现有明显的差异。这种生化上的明显差异,说明牛皮蝇这个种内至少存在2~3个亲缘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鉴别犬瘟热病毒(CD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诊断方法,根据CDV野毒株与疫苗株N基因的保守区域以及H基因的多变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区分CD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联合RT-PCR方法.结果表明,针对N基因的RT-PCR方法能同时检测CDV野毒株与疫苗株;而针对H基因的RT-PCR方法只能检测CDV野毒株,不能检测CDV疫苗株.根据2次RT-PCR反应结果,能够很好地区分CDV野毒株与疫苗株.同时,经过病毒电镜观察和H基因扩增片段的克隆测序结果的比对,进一步确认了该方法的特异性.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实用等优点,可作为CDV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区牦牛的胎生网尾线虫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不仅使牦犊发生贫血、消瘦、发育受阻,常常在春季牧草枯黄时招致大量死亡,危害十分严重,是春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往的防治药物,多不令人满意。自江苏农科所首次试验国产驱虫净之后,关于此类文献报道陆续可见,唯对牦牛的试验报道很少。为探明此药在高原的使用情况,积累经验,尽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感染产蛋鸡为了搞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对产蛋鸡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试验。材料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采自本地死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的病变法氏囊。产蛋鸡群50周龄的罗曼蛋鸡160只,产蛋率为88%,平均体重1756g,传染性法氏囊病病...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锦屏县位于黔东南地区 ,这里山峦起伏 ,翠绿叠幛 ,气候宜人 ,且有野桂花蜜主要蜜源植物野桂花树 (柃木植物 )和节骨茶主要原料野生节骨茶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锦屏县有上百年的养蜂历史 ,当地蜂种个体大、流蜜期长 ,且当地人养蜂技术熟练 ,几乎家家养蜂、户户有蜜 ,当地及其周围野生桂花树等蜜源植物近 70万公顷 ,是全国四大野桂花蜜产地之一。目前本县年产野桂花蜜 3 0 0~ 5 0 0吨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认定 ,当地所产野桂花蜜味道独到、颜色白晶、香味浓郁 ,产地无任何污染 ,实属世界罕见 ;蜜蜂研究所并愿为这…  相似文献   

14.
野韭菜花是太行山区很普通的一种花,又是困难时期的一种特别的调味品.尝遍各地美味的我,还是难以忘怀故乡的野韭菜花的醇香. 野韭菜花的生长过程非常顽强.无人给它施肥,亦无人给它浇水.贫瘠的土壤和沧桑的岁月使它萎缩成丝丝柔软的绿线,没有菜园里韭菜那种嫩绿的宽宽的叶子.  相似文献   

15.
牛纤维蛋白膜性肠炎少见,其特征是肠壁发生一种特殊的炎症反应,产生一种几乎全部由纤维蛋白凝结成的多层管型膜的索状物。1982年6月20日四川省雅江县河口公社一头8岁犏牛发生此病。病初食欲和反刍减少,瘤胃蠕动减弱,有轻度腹痛。7天后病牛腹痛加剧,经常努责,放牧员每日喂龙胆酊两次,每次50毫升,第10日病牛排出浅灰白色索状物后,腹痛减轻。又经7日痊愈。整个病程中排出腥臭稀粪。索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有8个边境县,是各种疫病传入的重要门户之一。为搞清蓝舌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特做本次调查。(一)材料与方法1.被检血清:在日喀则市、白朗县分别确定5个乡(东、西、南、北、中)。随意抽取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犏牛共1023头(只),供采血清检查。2.标准阴性、阳性血清及抗原: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3.琼脂糖:由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试验厂(B.D.H.进口分装)供给.  相似文献   

17.
听说我到了东京,朋友从千里之外的石川县石川郡野野市换几次车,连夜赶来。 “其实东京并没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带您去横滨走走,逛逛这座海滨城市的华人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建立两种不同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旨在对ASFV野毒株与CD2v缺失株进行鉴别诊断。通过优化后的EP402R基因序列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建立基于CD2v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参考WOAH方法对灭活后的ASFV进行纯化,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基于全病毒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抗原包被浓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的基于CD2v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灵敏性可达1∶1 280,批内变异系数小于4.1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9.48%;建立的基于ASFV全病毒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灵敏性可达1∶2 560,批内变异系数小于3.83%;批间变异系数小于5.04%。这两种方法均不与PRRSV、CSFV、PCV2等常见猪病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特异性强。在96份临床猪血清样本中检出79份阴性血清、12份野毒株感染阳性血清和5份CD2v缺失株感染的阳性血清,与商品化试剂盒符合率分别达到87.5%与97.9%。本试验基于CD2v重组蛋白和ASFV全病毒蛋白建立了两种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间接ELISA方法,两者结合使用可以从血清学方法上区分ASFV野毒株感染和C...  相似文献   

19.
公元1400年,越南陈朝辅政胡季牦废除陈氏末帝,是立为王,改元圣元元年,建国号大虞,史称胡朝(1400—1407年)。新政权建立伊始,开始大规模地侵略我国广西边陲。明成祖多次警告胡氏,但胡氏置若罔闻,恣意孤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明朝被迫出兵自卫反击。同时期,胡氏政权衰颓,陈氏诸封建豪族趁机崛起,争权夺势,兵燹连年,国内大乱,民不聊生,生产停滞,五谷不收。曾被胡朝灭亡的陈朝陈艺宗之孙陈天平,由老挝取道云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养殖场中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感染和免疫状态,采用四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对采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个养殖企业的94个鸡群的羽毛囊和环境样本进行MDV疫苗毒和野毒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养殖场存在野毒感染,其中山东地区样本平均阳性率较高为13.6%。不同省市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蛋鸡样本的野毒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3%、3.9%和7.2%。在不同日龄蛋鸡样本中,1~7、8~14和50~80日龄野毒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2.6%、13.8%和14.3%。此外,单独免疫CVI988疫苗或以火鸡疱疹病毒(HVT)为载体的基因工程重组疫苗(rHVT)以及同时免疫这两种疫苗,均能降低MDV野毒的阳性率,且同时免疫两种疫苗鸡群的野毒阳性率最低。对不同免疫方式下疫苗在羽毛囊中复制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在3~4周龄时,单独免疫CVI988疫苗的平均阳性率为91.4%,单独免疫rHVT疫苗的平均阳性率为58.2%,同时免疫两种疫苗时,CVI988疫苗和rHVT疫苗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1.8%和36.9%,提示鸡场应切实做好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