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精神伤残的伤残程度重新鉴定意见改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受理的交通事故致精神伤残的伤残程度重新鉴定案件51例。结果要求重新鉴定的案例中,鉴定意见有改变的共计30例(58.82%),其中伤残等级提高8例,伤残等级降低22例。按鉴定意见改变原因分,鉴定人评定时对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的理解差异8例,鉴定人自由裁量差异10例,鉴定人对某些精神症状的认识差异2例,鉴定时间差异10例。结论精神伤残程度鉴定应准确把握鉴定时机,减少鉴定人个体差异引起的鉴定意见改变,正确理解条款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有争议的交通事故受伤人员骨盆骨折伤残等级评定案例,分析其在初次鉴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探讨如何正确理解与把握骨盆骨折的鉴定条款,建立科学的判定标准。方法 收集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2006—2013年道路交通事故致骨盆骨折伤残等级重新鉴定案例65例,对初次鉴定和重新鉴定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鉴定时机不当,鉴定材料收集不全面,鉴定人对骨盆骨折条款的理解有误及其他一系列问题是重新鉴定意见改变伤残等级的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提高鉴定人专业技能,建立统一判定标准等方面来提高此类案件的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重新鉴定中暴露出来的初次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收集自2009年至2010年经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重新鉴定改变结论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定案例100例,对结论改变原因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鉴定时机把握不当、法医临床学检验方法不当、法医临床学检验不全面、医学影像学资料阅读错误、标准条款适用不当、肢体功能丧失程度计算错误、鉴定人鉴定理念就高不就低及其它一系列问题是重新鉴定改变结论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严格执业纪律,强化重新鉴定的实施,加强行政管理和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法医鉴定行业的日趋规范,各省市纷纷出台有关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的执业指引文件,其中多个省市如广东省的指引中关于涉及精神损伤(伤残)的鉴定,明确规定"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工伤与职业病、其他人身损害所致的伤残评定,如涉及精神损伤(伤残),法医临床鉴定机构只对躯体伤残等级进行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机构不能就精神损伤(伤残)进行鉴定"。由此可见,法医临床鉴定和法医精神鉴定在鉴定业务范围有鲜明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5.
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的案件中,常常遇到护理依赖赔偿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法医临床鉴定中护理依赖鉴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重庆法医验伤所法医临床鉴定的500名伤者数据资料,且满足只做过伤残等级鉴定而没有做护理依赖程度、期限鉴定。1.2方法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被鉴定人的资料,问卷内容包括:①根据《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GA/  相似文献   

6.
正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的案件中,常常遇到护理依赖赔偿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法医临床鉴定中护理依赖鉴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重庆法医验伤所法医临床鉴定的500名伤者数据资料,且满足只做过伤残等级鉴定而没有做护理依赖程度、期限鉴定。1.2方法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被鉴定人的资料,问卷内容包括:①根据《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GA/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中膝关节损伤较常见,损伤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是伤残评定的重要内容.本文对350例道路交通事故致膝关节损伤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膝关节损伤后功能评定及相应的伤残等级. 1 案例资料 1.1一般资料 350例被鉴定人资料来自新乡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案例.其中男性219人(62.6%),女性131人(37.4%),年龄10 ~78岁,平均40岁.纳入标准:①道路交通事故致膝关节创伤,治疗终结;②伤前无膝关节疾病或损伤史;③病历、手术及影像学资料(X线、CT、MRI)明确损伤类型及治疗方法;④各种检查及辅助检查资料完备;⑤伤残评定时机为受伤后3~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特点、影响因素及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溯即往一年半的鉴定资料,根据CCMD-3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分类对被鉴定人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归纳。整理被鉴定人颅脑受伤的类型,统计分析评定时机及评定结论。结果 65例样本纳入本研究,平均评定时机10.23±7.2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记忆损害,人格改变和神经症样综合征占有较大的比例,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较少,未见意识障碍和癔症样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智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障碍与伤残等级负相关。结论 智能和记忆障碍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般应在伤后六个月才宜进行伤残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特点、影响因素及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 回溯即往一年半的鉴定资料 ,根据CCMD -3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分类对被鉴定人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归纳 ,整理被鉴定人颅脑受伤的类型 ,统计分析评定时机及评定结论。 结果  65例样本纳入本研究 ,平均评定时机10 .2 3± 7.2个月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记忆损害 ,人格改变和神经症样综合征占有较大的比例 ,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较少 ,未见意识障碍和癔症样障碍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智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障碍与伤残等级负相关。 结论 智能和记忆障碍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应在伤后六个月才宜进行伤残评定。  相似文献   

10.
张运楼  王立新 《法医学杂志》2009,25(5):365-367,369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工伤及其他意外事故所致人身伤害的伤残等级重新评定结论改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求正司法鉴定所2007年3月—2009年3月受理的伤残等级重新评定案件45例。结果重新鉴定结论较之原鉴定结论有改变的共计12例(26.7%),结论改变原因分别为错误引用条款、鉴定时机掌握不当、漏鉴或误鉴伤情、人工假体鉴定掌握不当、未能准确分析伤病关系及未能准确适用工伤伤残晋级原则等。结论伤残鉴定应准确把握鉴定时机,正确理解标准条款的内涵,采用合适的医学和法医学技术,并充分了解各种相关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的法医学鉴定中,除了传统的伤情鉴定、伤残评定等内容外,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车内伤亡人员在事故当时的驾乘关系或者驾驶员的认定,且此类鉴定案件有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法医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将笔者在鉴定实践中遇到的2例驾驶员认定的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案件司法精神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an W  Huang FY  Tang T 《法医学杂志》2002,18(3):160-163
目的探讨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1年156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被鉴定人一般资料、案由、委托方、鉴定时机、病史、鉴定结论等情况。结果44.2%的被鉴定人处于30~39岁,委托方多为法院(68.6%),大多数案件由家属和法院申请鉴定;终(中)止合同的案件占75.7%,劳动报酬的案件大幅度上升;争议起始至申请鉴定平均相距21.9个月,12个月以内的占69.2%;鉴定诊断精神分裂症82例(51.3%),无精神病16例(10.2%),结论与既往临床诊断一致的占91.2%;评定为有、限制、无行为能力的比例分别为23.7、23.1和52.6%。结论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在数量、案由、鉴定时机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有关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应引起司法精神病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车辆、新建道路、新驾驶员增多,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的案例占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就所受理的190例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伤残鉴定,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对颅脑损伤的创伤部位不同于颅脑解剖学部位的鉴定方法。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各类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案件1 473例,其中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伤残  相似文献   

14.
俞谦铭 《法医学杂志》2003,19(4):224-225,227
近些年来,随着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及机动车辆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以及由此导致的人身伤害案比例也逐年递增,具有鉴定资格的法医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对有关受伤人员作出伤残等级评定的结论无疑是赔偿及各种诉讼活动的法律依据并直接影响到其结果,完备的国家标准是法医正确进行伤残评定的前提条件。肢体骨与关节损伤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最为多见,在伤残评定中所占比例也大,新的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国家标准在诸多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尤其对肢体功能丧失程度的计算给出了各关节在肢体功能中的权重指数,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  相似文献   

15.
各法医鉴定机构、各级保险机构 :新的道路交通事故评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 6 7-2 0 0 2 )已经于 2 0 0 2年 12月 1日正式生效实施 ,这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面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对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工作 ,乃至其他类型损伤案件的伤残评定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 ,对于从事伤残评定工作的法医工作者 ,对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工作的法律工作者、保险机构核赔人员 ,熟悉和掌握标准的内容 ,领会标准的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新标准定制的新的评定方法都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交通伤后遗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伤残评定日益增多,实际评残操作不规范,造成鉴定意见不一致经常发生,影响鉴定质量和交通事故处理。当前,部分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的资质问题已经受到交通事故处理机关的质疑,也引起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关注。对此,就精神伤残评定资质问题从程序规定角度和技术操作层面展开讨论,力图为精神伤残评定的规范操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按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相关条款规定,胸部外伤致血气胸合并出现呼吸困难构成重伤。同样,呼吸困难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致残等级》中也属较高残级。因此,正确判断胸部外伤后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对于法医学鉴定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鉴定人对于呼吸困难的认定尚有许多分歧意见,各地操作方法也不尽统一。有必要从呼吸困难本身的定义加以理解,严格把握标准的本质要求,提高鉴定人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逐步增加,所引发伤残需要进行精神伤残鉴定的病例数量也有所上升,但在伤残等级鉴定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精神伤残的鉴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鉴定时间、被鉴定人个体情况等~([1])。本文选取40例交通事故中精神伤残程度重新鉴定案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  相似文献   

19.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是一种常见的诉讼类型,人体伤残等级是案件赔偿数额计算的重要依据,伤残等级鉴定则成为案件审理中的关键一环。而司法鉴定标准是鉴定的根本保证,是衡量鉴定意见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目前,在司法鉴定活动中,对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及职工工伤致残程度鉴定已有国家标准,但是对于除此以外的人身伤害致残程度鉴定尚缺乏明确、统一的鉴定标准。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缺乏相关司法鉴定标准的负面影响,从而论证统一司法鉴定标准的必要性,并提出制定标准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0.
损伤程度鉴定与伤残等级评定是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的重要内容.损伤程度的鉴定应以损伤当时的伤情为依据,结合损伤后果或结局,全面分析,综合评定.伤残等级的评定时机应以临床一般医疗原则所承认的治疗终结为准,其评价的是经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仍遗留的后遗症.损伤后果或结局既与损伤当时伤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与临床医疗措施的干预不可分割.由此可见,损伤程度与伤残等级的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意见很可能受到医疗干预因素的影响,在鉴定实践中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