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述罗朗·巴尔特的符号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远在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在他的《人类理解力论》的最后一段(Ⅳ,21,4)里就用了 semiotica 这个词,意指“符号的理论”。他认为符号论的任务在于考察符号的性质。人的心灵要理解事物或要把他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活动和著作福泽谕吉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1835年1 月10日生于大贩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父亲本是中津藩士,因受藩主之命到大贩货栈长期值勤而率全家迁居大贩。父亲酷爱汉学,是位很有才能的人,但受封建等级身分制度的限制,终生怀才不遇,在福泽谕吉出生的第二年,便抑郁而死。父亲去世后,福泽谕吉只好跟随母亲回到故里中津。由于家境贫寒,福泽谕吉到十四、五岁时才得入村  相似文献   

3.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4.
苏联《旅伴》杂志1988年第12期刊载了叶利钦答拉脱维亚记者奥利皮克问,题目是:《以社会公正为目标》。《旅伴》在发表此文的编者按中介绍了叶利钦的简历。《旅伴》杂志编者按:今天围绕鲍里斯·叶利钦的名字编造了许多神话和传说。对一些人来说,他是改革的英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实际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中,在他自己看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生于斯维尔德洛夫州的布特卡村。他的双亲都是农民。不错,正如我们的交谈者所表述的,他的父亲在“饥饿年代”跑到城里去了,到建筑工地去了。鲍里斯·叶利钦也一度在建筑工地劳动过。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以后,他在各级部门里都工作过:当过技师、工地主任、登上管理托拉斯的岗位,做过一家大联合企业的经  相似文献   

5.
纵观日本现代化历史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大国地位的强烈诉求是一脉相承的 ,其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就是实施大国战略的过程 ,并且 ,这两次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了解日本的过去 ,无疑将对于我们分析新世纪日本的外交走向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一、现代化的第一次历程 :从崛起到崩溃日本第一次现代化历程大致从明治维新始到第二次大战结束止、约百年时间。在这一时期 ,“脱亚入欧”是日本现代化取向的第一特征。“不言而喻 ,1 885年福泽谕吉在《时来新报》发表的‘脱亚论’ ,决定了日本现代化的方向。”①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化时期最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6.
于1967年同时出版的《声音与现象》和《论书写学》两部著作为德里达(JacquesDerrida)的哲学思路定下了基本格调。尽管《声音与现象》只是一本百十来页的小册子,然而德里达则一再表示了对这本小书的偏爱,并曾把它比作《论书写学》一书具有“画龙点睛”意义的注解(参阅《positions》第13页)。在德里达丰厚的论著中,《声音与现象》一书最为集中而简明地体现了他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近代文人佐藤春夫随着人生阅历、艺术体验的加深,他对个体生命的颓废性越挖越深,将目光转向日本传统美学“风流”一词的内涵阐释。他站在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度,在东方人特有的美学观照下,将唯关的趣味与颓废的情绪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总结出日本人的“风流”观。本文试图就佐藤春夫的《“风流”论》进行阐述,并结合他的论述具体解析“风流”一词在日本文学、美学传统中的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8.
加西莫多的“美”不是说“美”就美起来了的。人们见到他,唯恐避之不及,他数次搭救过的爱斯梅哈尔达明知他善良、正直、勇敢,但仍然没有爱上他,这是为什么?人们视某物“丑”或“美”,首先是根据自己的生理好恶和传统习惯来判断的,外貌是人们审美时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在加西莫多的时代,能调动更高的思维层次进行审美的人数微乎其微。于是,尽管在今天看来(或者说在雨果看来),加西莫多有力量美、正直美和悲壮美等许多美的成份,但他仍然只有在九泉之下才能与心爱的人结为“百年之好”。雨果笔下的加西莫多是“丑恶滑稽与典雅高尚”结合的典型形象,“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互相连锁,互相演绎”,达到了真正的“真实”,冲破了伪古典主义那种“好”则好上天,“坏”则坏透底;“美”则一切皆美,“丑”则一切皆丑的形而上学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9.
王煜 《新民周刊》2022,(6):22-25
台湾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最为关键的问题,要想真正推动中美建交,就不可能回避台湾问题。《上海公报》发布,尼克松成功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人们原以为新中国与美国的正式建交会在短时间内“水到渠成”,然而这一等又是将近7年。究竟是什么拖住了两国建交的脚步?在这段时间里,各方力量又开展了怎样的博弈?“水门”堵住建交之门尼克松访华时曾表示要在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内实现与新中国的建交。1973年1月,他如愿连任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0.
福泽谕吉(1834—1901)作为日本明治时代的杰出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文明之父”和“日本的伏尔泰”。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他的思想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国民和政府,而且在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20世纪初期被梁启超、陈独秀、杨贤江等人介绍和传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其分类介绍和研究。如从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道德思想、实学思想、文明史观、资本主义现代化思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赓续与繁衍,需要继承前人的遗产,更需要创新。日本作为亚洲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在摄取、继承和改造儒家文化,成功地实现儒学与现代化的结合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一、元田永孚的“保教”、“立教”论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日本被迫打开国门。于是,西方文化浪潮开始猛烈冲击以儒学为主体的日本传统文化。一批仁人志士首先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继而,又以“东洋道德西洋艺术”(艺术即“技术”),“器械艺术取于彼,仁义忠孝存于我”的思想对待西方文化。元田水孚作为传统派的代表,极为主张在教育主导思想上保持儒教主义。明治12年(1879年)元田著《教学大旨》指出:“专访西洋教育而尚智识才艺,视道德仁义为固陋”,是必须克服的不良“世风”。他利用任天皇侍读一职之便,借天皇名义,将其设想化为现实。他组织编写的《教育圣旨》、《幼学纲要》,劝诫学于奉“孝行”、“忠节”之“德”。其内容大多来源于《论语》为主体的儒教思想。  相似文献   

12.
实践已经证明,日本是“国民皆学”的最大受益国之一。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明治以来,教育被放在重要位置、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不受教育、或得不到受教育的良好机会和环境,那么这个人、这个民族就不可能摆脱愚昧、贫穷、落后,他(她)也就无力摆脱“挨打”的处境,许多事实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自由主义一脉的国际政治理论,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回到思想史。在这一思想脉络及其流变中,矗立着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就是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康德卒于1804年,2004年是他逝世二百周年。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不少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们,仍在努力从康德那里发掘思想资源,并加以阐扬,①尤其是“民主和平”论者,更是如此。这并不令人奇怪。至少从表面上看,康德于1795年写成的《永久和平论》,似乎是其先声。但也因为如此,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有意无意的误解,国内已有学者注意到了这点并进行了一些辨析。②但对于论者所用的…  相似文献   

14.
左拉是他那个时代造就的人,他坚如铁石般相信科学、进步、教育。一各艺术大师能为划时代的知识与文化的进步推波助澜吗? 在他的理论(?),左拉不止一次地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在其中最著名的《实验小说》(1880年)一文中。他宣称:“我们及整个世纪都在为这一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征服自然,使人的力量增强十倍”。  相似文献   

15.
在越南“被送进‘再教育营’的人不断增加,人民的反共情绪在蔓延着,有的逃到国外,有的参加游击队,至于那些从北方来统治南方和宣传共产主义学说的干部,则贪污腐化。”这是一个现任法国的越南和尚在对法新社的声明中提到的。 在南方的监狱和“再教育营”中渡过好几年的高僧释慧明谈了他的经历:他是嘉定省报恩寺的和尚,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五日被逮捕时,他是佛教徒主办的孤儿院院长。他被指控领  相似文献   

16.
萨特在《境况种种》是什么文学一文中提出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作,为谁而写作?可以作为整个萨特文学批评方法、存在精神分析法的基础,存在精神分析法是建立在《存在与虚无》中所阐述的本体论基础之上的,而且该书第四卷第二章明确标题为:存在精神分析法,论《波德莱尔》这部作品是这种理论一般意义上的最适当的说明,不过它只是这种方法的初步通用,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波德莱尔”一书中作者所采取的步骤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来介绍存在精神分析法并说明在哪些方面它区别于其他文学批评方法。文章内容所涉及到的几个具体问题:1)萨特写《波德莱尔》的目的及其方法(包括所利用的素材)。2)人的整体观念: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人的现实不是许多因素(例如:倾向、爱好)的总和,人的每种行为和倾向都从不同角度显示人的完整的存在。3)原始经验和原始选择在存在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对任何人,一切都是从第一个最初的原始经验开始的,萨特认为波德莱尔之所以成为作家,在于他的宗教、政治和理论观念都是从一个原始经验诞生的,这个原始的经验就是他的母亲的再嫁,原始选择是存在有匮乏的基础上偶然作出的自发性的选择,例如波德莱尔自己选择另一个我,宁愿过一种孤独生话,在屈辱,憎恨和骄傲中使自己异化,他的诗《恶之花》是表达他根据原始经验作出的原始选择的艺术形式。4)萨特对佛洛伊德的经验精神分析法的批评:他认为这个方法“事实上是从一个无意识的心理现象的存在这个公设出发的”,提出力必多在外部事实和主体的生活历史影响下,受到自我意识的压抑,具体化为情意结(Comptone)、人的现实性的依据或基础,企图一劳永逸地使整个人格结构固定下来,企图事前就否定人的可能的一切发展,企图否认每个人的独特性,用性欲或权力意志原则来解决一切,就如同用先天性格和环境的影响来揭示人的本质一样是不科学的,萨特不承认任何决定论,无论这个决定因素是来自人自身内部还是外部。5)最后,文章分析了波德莱尔身上所体现的人的双重性:祈求上帝和祈求(?)旦。  相似文献   

17.
在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复调小说观点上,可以大致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地下室悲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代表俄罗斯大多数人的真实心声,并深刻体会果戈理被迫"撒谎与献丑"的相同处境。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历劫归来之后,为了能够继续创作,他以根基论之名与虚无主义者论战。然而在《地下室手记》创作告白后,萦绕他作品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拿破仑权力问题、罗特希尔德金钱问题与上帝是否缺席的宗教问题。晚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方面透过上述三个问题反映俄罗斯的困境,另一方面则在《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在对普希金的纪念演说中,呈现出其走出地下室悲剧的创作心境。  相似文献   

18.
当今,人们只要取出一张任何面值的泰国纸币,就会看到现任泰国政府财政部部长松迈·云达军手签的泰文名字。松迈就是目前泰国政界赫赫有名的华裔“云氏”家族人。“云氏”家族人的名字出现在泰国的钞票上,并非仅他一人,在他之前的1946年,还有一位“云氏”家族人。因这位华裔已受泰王封爵为“拍耶西维讪哇扎”(拍耶相当于“侯  相似文献   

19.
马尔罗的艺术文化思考更多地关注艺术形式的变异与创新,在文学艺术范畴内,形式已不再是内容的附庸,它本身已具备了自主性和独立的美学品质。马尔罗把形式世界分成3个时期,即:超自然时期;非现实时期和无时间性时期。艺术的永恒与人类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在《沉寂之声》里是这样论述历史与艺术的关系的:“历史教人认识命运,而艺术则教人摆脱命运获得自由。”在马氏的文化艺术观里,艺术本身成了对人类注定要承受的那种受屈辱的状况的抗衡,因为艺术的历史,从它的开始到终结,“始终是人们赖以摆脱受奴役的形式创造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狄德罗在哲学上是个唯物主义者。他的动的发展观点把自然界当作一个川流不息的演变过程,而且明白地说:“人不是机器”。这说明他总是以组织论来顶替当时盛行的机械论,其哲学思想本身就含有很多辩证因素。而这些辩证因素体现在文学方面就成为他的辩证的创作风格。狄德罗辩证的创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