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依法治国方略提出后,人们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怎样实现依法治国.笔者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党.如何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是我们实现法治国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依法治党,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 ,必须认真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发扬民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三大关系。惟有如此 ,我们才能创建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模式。  相似文献   

3.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是依法行政,也就是说实现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实现依法行政。那么实现依法行政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相似文献   

4.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状况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全社会具备法治思维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全社会成员通过自身努力并营造一个有利于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良好外部环境,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5.
刘雪屏 《理论学刊》2007,6(10):17-1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将依法治国的进程继续推进,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李忠杰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历史里程碑。按照十五大精神,贯彻这一基本方略,积极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过程中,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作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职能部门,要协助党委领导依法治国工作,肩负着重大责任。各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强调"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领导作用和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决定的,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必须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的继承和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二者结合是执政党科学的治国方略。此外,文章还深入探讨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指导原则、基本途径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着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依法治国的根基。依法治国,不仅要求有完备的立法,更要求有完善的宪法监督机制,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否则依法治国就无从谈起。完善宪法监督制度至关重要。一、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基,保障其有效实施意义重大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方略。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奋斗目标,代表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得尤其迫切。二者的结合使“法治”与“德治”均具有新的内涵,表现出鲜明的特点。最终形成体制化、扩展化、积极化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开放的、积极向上的尊重法律权威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只能成为道德的底线规则和法律规则的要求.法律规则在治国的意义上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治国应当以法治为主,但必须有道德的支持和辅助.能够对法治起支持和辅助作用的主要是底线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法治理论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曾论及法治之不及问题。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治与人治的讨论由于受特殊的历史和心理原因影响,视角主要集中在法治的合理性上,而忽视了法治状态下人治问题的客观存在,进而忽视了法治建设过程中对于执法者自由裁量权的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很多新理念。其中,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理念主要包括:理性、科学、法治和人本。理性理念的确立是当代中国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战略布局健康运行的前提;科学理念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加速发展的推进器;法治理念的确立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人本理念的确立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重新认识,也是对以往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GDP发展观的一种矫正,是对发展目标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主法治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确立民主法治在中国未来政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在充分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符合我国国情实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积极稳妥的推进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7.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群众、党和政府,都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这三个主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建设法治中国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政党法治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的价值取向 ;涉及政党法治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依据、形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若干内容 ;涵盖全部政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执政整个政党行为全过程。加强政党法治建设是发展政党民主的需要 ;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是坚持依法执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具有必然的联系。“三个代表”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贯彻和实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