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2010年3月29日,堪称世界上最繁忙、最华美的莫斯科地铁发生连环爆炸,恐怖阴霾再度笼罩整个莫斯科。1935年5月15日当莫斯科第一辆地铁从索科利尼基地铁站驶出至今,莫斯科地铁已经成为莫斯科市民最喜欢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据统计:在拥有1038万人口的莫斯科市,地铁日运送乘客达800-900万人次,乘客运输量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2.
国际     
《时事报告》2010,(5):89-90
莫斯科地铁发生连环爆炸3月29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发生地铁连环爆炸,造成39人死亡,70多人受伤。在随后的几天里,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达吉斯坦共和国也相继发生多起爆炸袭击事件,造成10多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近日,俄莫斯科市内务总局就保障首都地铁安全召开会议,莫斯科地铁内务局在会上通报了相关情况。据通报说,每年该局有1000多名警察在地铁中执勤,担负着维护地铁内秩序和保障地铁安全的任务。该局管辖着176个地铁站、15个地铁车库以及大量其他的设施。当前,该局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加强对地铁内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反恐措施,以保障公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巍峨壮观的克里姆林宫、富丽堂皇的地铁车站、庄严肃穆的反法西斯胜利纪念馆等名胜,是人们到莫斯科首先游览参观之所。而我们这次去莫斯科旅游的目标却与众大不相同,是参观近几十年来那些与在莫斯科发生的重大间谍案件有关联的地方,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间谍活动内幕。参观是从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所在地卢比扬卡开始的。卢比标卡是原全俄保险公司大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被苏维埃政权没收,1917年12月20日“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即“全俄契卡”,后几经改组演变,1954年3月13日成立苏联“国家安…  相似文献   

5.
<正> 近来,俄罗斯被可怕的恐怖烟云笼罩着。8月24日深夜,两架民航客机几乎同时坠毁,90名乘客和机组成员无一生还;31日,莫斯科一地铁人口处发生自杀式爆炸,造成60余人伤亡;9月1日,一伙武装分子劫持学生、家长和教师为人质,俄罗斯武力营救,到9月5日,共造成338人死亡。俄罗斯的恐怖活动之所以猖獗,车臣分离主义者难逃罪责,他们是这些血腥暴行的罪魁祸首,而根源就是  相似文献   

6.
廖逊 《新东方》2007,(4):1-1
4月18日全国主要干线铁路,实现了1997年以来的第六次大提速,使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标志着我国的铁路事业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仅有法、日、德等极少数国家可以相比。美国火车货运发达,客运不昌,老百姓迷恋汽车;俄罗斯火车除莫斯科——圣彼得堡一线之外,大多行速缓慢;印度号称亚洲铁路网密集之最,但行速更慢。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11日到9月20日北京市开展了“文明乘车百日行动”,在全市公交地铁站台开展创建“引导排队优秀站台”和“自觉排队文明站台”;评选“我最满意的公交地铁站台”和“我最喜爱的文明引导员”。这也是《首都深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实施方案》16大项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8.
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人质事件刚刚平息,莫斯科内务总局就发出邀请,作为北京警察博物馆代表团的成员,我和全体团员于2002年11月3日晚飞抵莫斯科。 缘于警察的职业特性,11月6日下午5点,在莫斯科内务总局开道警车的引领下,我们到位于莫斯科东南部、距离克里姆林宫五公里远的轴承厂文化宫剧院,试图零距离感受一下这起轰动世界的劫持人质事件现场尚余的氛围和气息。  相似文献   

9.
正二、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联名发表《莫斯科宣言》蒋介石以"煽动暴乱"罪名通缉邓演达。在武汉,机枪已对准邓演达的住处。邓演达深感大革命的失败已无可挽回,于1927年6月30日秘密离开武汉,8月15日到达苏联莫斯科,受到苏联红军总司令部的热情接待。9月7日,宋庆龄、陈友仁到达莫斯科,受到苏联外交部的热烈欢迎。邓  相似文献   

10.
冬天的海南,依旧春意盎然,平地、坡地、山地、滨海等多姿地形地貌,造就了一个天然的自行车赛场。2006年11月12日-17日,2006年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海南举行,来自国内外16支参赛队的91名运动员参加了这一新赛事,赛程达900余公里。经过激烈角逐,莫斯科迪那摩队的谢尔盖获得个人总成绩冠军;日本队获得团体总成绩第一名;莫斯科迪那摩队的安德烈获得冲刺积分冠军;澳大利亚FRF队的赫兹格获得爬山积分冠军。  相似文献   

11.
3月29日清晨,正值上班早高峰,莫斯科地铁人潮涌动,突然一声巨响,繁忙的卢比扬卡站发生爆炸。44分钟后,文化公园站也发生爆炸。据调查,发动袭击的是两名女性,是车臣恐怖势力招募并培养的“人肉炸弹”,俗称“黑寡妇”。仅两天后,俄罗斯南部的达吉斯坦共和国爆炸声又起。  相似文献   

12.
贾庆军  诸慧菁 《小康》2004,(8):73-75
末代沙皇登基日的惨剧 1896年5月,俄罗斯最末一个沙 皇一年轻的尼古拉二世要举行加冕典 礼。加冕典礼的筹备工作在一年之 前,即1895年3月就开始进行了,并 且成立了高级别的筹备委员会。 14个月的筹备时间,再加充足的 经费,应该说各方面的准备都是很充 分的。地点定在莫斯科(当时皇宫在 圣·彼得堡),时间定在1 896年5月 6日至5月26日,共3周。内容有广 场阅兵,有群臣朝拜,有上千人的舞 会,有上万人的皇家宴请……仅节目 单就有5 0多页纸,各种活动应有尽 有,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 且对各项活动的细节都做了具体安 排,比如如何给跟随皇上从彼得堡到 莫斯科的军官发放给养;每项活动贵 宾几点几分到位、皇帝夫妇几点几分 到达;哪项活动用哪些乐队、演奏哪 些颂歌、几点几分开始演奏等等,都 一做了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3.
地铁如今已成为现代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莫斯科地铁爆炸惨案发生后,全世界的公交系统大都加强了安全保障,北京等国内诸多城市地铁安检也纷纷提高级别.从物理结构上看,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频繁的人员流动性和地铁空间的相对开放性,决定了风险源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事件,事中控制和后果防范的难度极大.但要想完全依赖技术手段解决所有安全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为此,我们建议,要从单纯的地铁安全防控角度跳出来,转变为从全面风险治理角度构建我国城市地铁风险治理体系,以增强城市地铁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20):5-5
<正>波里科夫斯卡娅:反战女记者遇害因报道车臣问题而知名的俄罗斯著名女记者安娜·波里科夫斯卡娅10月7日在她莫斯科寓所楼内遭枪杀,警方正根据监控录像拍下的线索展开调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美国国务院、欧洲委员会纷纷谴责这一犯罪行径。波里科夫斯卡娅是一名俄罗斯著名记者,生前为俄《新报》工作,她以报道车臣问题而知名,多次深入车臣,发出现场报道。2002年10月莫斯科人质事件期间,她还进入车臣武装人员劫持上千名人质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与武装人员谈判。  相似文献   

15.
<正>地铁是地下铁道交通的简称,是一种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因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同时地铁还是发生战争等特大紧急情况下最理想的庇护所和运输载体。我国地铁建设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从1969年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以来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建成运营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  相似文献   

16.
2004年9月25日,乘车前往参观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托尔斯泰故居.初秋的莫斯科郊区,树木层林尽染、秋割后不久的麦田一望无际,淡淡的彩云衬在蓝天上,像一幅俄罗斯传统写实油画.……  相似文献   

17.
魏平安 《北京观察》2003,(11):52-53
北京地铁公开运行于1971年,至今已有32年历史,运营路线长达53公里,车站39座,日均运送乘客容量为150万人,为缓解首都交通紧张状况,繁荣首都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地铁发生火灾,死亡135人,受伤137人,失踪138人。这场大火震惊世界。《人民公安报》2月21日发表文章《乘坐国内地铁安全有保障》,“北京两套设施自动防火”。25日又载文称:“北京地铁安全系数大”。《城市导报》21日载文引用一位北京地铁负责人的话说:“北京的地铁历史是最悠久的,各方面保护措施一直比较到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安全运营是地铁行业的生命线。北京地铁在完善消防安全设施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对于安全管理和运  相似文献   

18.
金敏 《观察与思考》2002,(11):28-29
<正> 10月23日,莫斯科一个平常的星期三晚上,做教师的安娜带两个女儿和学生到莫斯科东南区的一个剧院,她们都是参加学校的一个活动去剧院的。9时左右,一群车臣恐怖分子大约40-50人,其中还有一些妇女,冲进剧院并朝内开火,挟持剧院里大约800多人扣为人质。据从剧院逃出来的小演员称“子弹从头上飞过,打在墙上,车臣妇女身上绑着炸药,脸上蒙面,她们把我们关在戏服房里,我们爬窗逃了出来。”事件发生后,莫斯科警方和军队火速赶到,包围了剧院,普京总统又下令最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     
斯大林(真姓朱加施维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一八七九年十二月九(二十一)日生于哥里城,现在的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死于莫斯科),——共产党、苏维埃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领导活动家之一,著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和  相似文献   

20.
乍暖还寒时的莫斯科2006年五六月间,笔者有幸参加了俄罗斯短期考察活动。5月28日莫斯科时间晚上10时左右,飞机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我们一行多为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来到普希金的故乡,亲身感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心头涌起微微的激动。有人说,五六十岁以上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