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建伟 《思想战线》2002,28(6):48-52
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教育是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兴起的 ,它是以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结合传统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综合欧陆教育人类学的哲学传统和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而成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庄孔韶是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汉人社会、教育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研究。庄教授于 1 989年出版了《教育人类学》一书 ,对于中国教育传统做了历时和共时的考察 ,并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审视 ,提出了中国人类学家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给人启迪 ,让人深思。最近 ,本刊编辑部对庄孔韶教授进行了访专 ,现以问答形式发表 ,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管窥女性主义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性别一直是西方传统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伴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 ,女性主义人类学在2 0世纪 6 0— 70年代发展成为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并且形成了其丰富的研究领域 ;我国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刚刚起步 ,处于萌芽阶段 ,但是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将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医学人类学研究同人类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一样,需要清晰的理论框架,同时需要结合人类学学科自身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出来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在诸多的社会理论中,有四种理论与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有较紧密的关联,对医学人类学研究有指导意义,分别是社会阶梯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生物权力理论以及未预结局理论。在具体案例中,这四种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人类学的早期发展主要是由文化人类学家所推动的。人类学家对于少数族群儿童成长,尤其是族群文化与儿童人格养成问题的关注,促进了美国教育人类学的萌生和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20世纪美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讨论了美国博厄斯学派的文化与人格研究对教育问题的理论与观点,以期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劳拉·纳德是当代西方法律人类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对法律人类学、人类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纳德在法律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上有三个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具有适用价值的西方社会研究进路,给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法输入了活力;建构了纠纷过程研究和过程控制理论,对法律人类学研究由规则中心向过程中心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创新了和谐理论,为不同语境下的社会和谐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力图建立一种由女性视角和男性视角交错共视的人文视野.本文简明介绍了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对女性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中的分支学科,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技术条件和理论研究的局限,众多人类学者都更重视文字书写而忽视了影像在人类学中的特殊意义,仅将人类学影像视为记录、保存文化的工具,缺乏深入的研究。随着影像器材的大众化和各种新传媒工具的出现,视觉影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以影像记录为基础和研究对象的影视人类学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同时,如果更加积极地与视觉、感觉、认知人类学等其他研究领域有机结合,将会对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深入乃至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分为: 学术准备、 学术起步、 稳健发展 3 个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 可总结出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 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 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学、 国际交流中的艺术人类学、 本土理论建设中的艺术人类学等 5 个方面的特点。 对中国艺术人类学 20 年的发展之路概括。 任何新的理论都是来自于新的社会实践,中国 30 年来的巨大变化, 为中国学术理论创新提供了许多研究资源, 尤其是艺术人类学。因为作为它研究对象的艺术, 在社会实践方面往往具有先锋性, 其所具有的创造性精神,往往是冲破旧藩篱的一种力量。 为此, 艺术人类学学者们所收集的丰富田野材料和所进行的大量社会实践, 正在促使本土理论进一步完善, 并汇集为一股推动中国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西方早期人类学研究是指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前后的关于人的研究,囊括了哲学思想、人类起源、人类体质、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研究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为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徐义强 《思想战线》2011,37(3):124-130
在医学人类学近30年的学科建设中,我国一些学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翻译了一批国外著作,开展了一些应用性研究,近些年还成立了相关研究机构,为今后医学人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总体而言,研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拓宽医学人类学研究领域,加强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建设,并基于中国传统疾病认知基础上尽快形成中国医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框架体系。我国医学人类学目前正处于学科初期起步阶段,其势方兴未艾,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人类学的价值会被更多的人认识,医学人类学的未来也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学是以自身的学科理念和研究方法研究社会文化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无可避免地带来人类学学者在研究相关领域时视角的单一化和知识技能的不足。为了推进人类学的知识创新和学科创新,国际学界近年来提出"合作人类学"的理念,但鲜有实质性的学术实践。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12.
自《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出版之后,田野工作成为民族志研究的前提条件。而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就是在科学的民族志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真实、准确、恰当地对社会事实进行描述和解释,贯穿于人类学在民族志的材料收集和写作的整个过程之中。特别是在全球  相似文献   

13.
李利 《求索》2012,(9):220-222
西方情感人类学研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勃然兴发,本文以源于摩尔根的自然主义和博厄斯的相对主义这两大范式来梳理情感研究文献。那些关注情感普同论的研究者将感兴趣于行为学和进化论、心理人类学和语言学;而那些关注情感中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研究者则来自于民族心理学和社会结构论。保持情感研究的文化视角拓宽了人类学家的视野,使情感超越了精神生物学的框架,达至情感的社会与文化理解,进而促进人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语境下村落社会文化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村落社会文化整合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主题,也是社会人类学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的切入点。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西方人类学和中国本土人类学者对中国社会文化整合的研究成果以达致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整合模式的认识。文章认为,亲属体系与市场共同体理论是中国社会结构维持稳定的两种基本的分析模式,而民间信仰是解释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整合的结合点。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本土学者则主要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宗族功能及其符号象征在村落社会整合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学研究开始强调网络的重要性,提出新分支学科——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互联网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社区恢复理论到亲密关系建构理论的变化。对照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的发展,技术带来了时代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种新的社会变化。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社会团结的机制从过去的"社会"向今天的以微信为代表的"群"形式演变,重建了今天的人际交往格局。为此,人类学必须对此文化现象予以充分重视,将互联网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西方旅游人类学两大研究流派浅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宗晓莲 《思想战线》2001,27(6):47-49
近40年来,西方旅游人类学显现出两大主要研究流派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和对旅游的文化符号内涵的探索,它们分别以纳什和格拉伯恩为代表.他们对于旅游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学应该从什么角度及怎样研究旅游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进一步剖析双方的思想分歧,可以加深对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倾向和研究思路的了解,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组建于1934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的国际学术团体,是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最具影响的世界性组织,汇集了社会、文化、考古、语言和生物人类学家以及致力于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机构,联合会包括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基督教研究中,人类学根植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式在提供了鲜活的日常生活案例之外,其对"地方性"的强调,也随之扩展了对于基督教的"地方性"和多样性的理解。承认这些知识贡献并不意味着不应当对人类学,特别是当代人类学研究有所反思。如果人类学研究不愿意落入孤立的个案、碎片化的叙事、地方主义的立场等这样的陷阱,而试图回归经典人类学对于人性的普遍主义的追寻,同时又要延续人类学传统对于地方性、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作为行动主体的能动性的强调,就理当更为综合和整体性地考虑个人与历史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顺生 《思想战线》2005,31(1):106-111
虽然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 ,中国已有学者关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但从人类学角度考察旅游并开始形成一种新的边缘学科———中国旅游人类学 ,则是 2 0世纪末才出现的一个新趋向。与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比较 ,中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存在着研究队伍尚未形成规模、科研成果不多等问题。从纯学术的角度看 ,无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都远不能与西方相比。揭示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之不足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对促进国内旅游人类学这一新学科健康发展 ,还是大有裨益的。一、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 ,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涉及五大方面问题:第一,人类学学科本身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全球范围内人类学研究的问题焦点以及中国人类学在全球的位置与重新评价:第三,要梳理中国研究的地域格差;第四,非西方社会如何回应后现代西方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话;第五,反思东西方的传统划分模式在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流动、移民和世界单位等概念将会构成中国人类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人类学的民族问题研究需要重新反思国家话语与全球体系的关系.学术伦理的构成要回到人类学本身的使命以及人类学的说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