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森 《发展论坛》2003,(11):37-3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质就是政府把那些本来属于市场的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权力”交还给市场,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深化市场化改革,关键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在制度转型、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从一些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来,而集中履行其核心职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经济、审批经济、人治经济.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时期,之所以出现消极腐败现象,是与权力惯性、权力不愿轻易退出市场分不开的.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凡是通过市场体制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由市场体制自身去解决;通过市场体制难以解决,但通过规范、公正的中介机构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通过中介机构自律去解决;即使是市场机制、中介机构自律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加以管理的问题,也要首先通过法律规范下的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去解决.  相似文献   

3.
汪强 《探索》2012,(1):182-185
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内外条件基本成形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坚持或者强化政府主导是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群众史观和社会形态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坚持改革方向,深化改革进程,需要推动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收入分配将日渐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市场经济分配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或政府的职能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黄范章 《学习论坛》2012,(12):31-36
政府主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推动力,也是近十年东亚经济"崛起"中的一大特征。近年,我国经济改革趑趄不前,有不少学者将其归咎于政府主导国家资源的配置,甚至有的学者主张用"市场主导"取而代之。这种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精神是可贵的,但对政府主导有误会,把目前我国政企不分、政经不分环境下政府掌控巨额国有资产和国家资源与政府主导混同起来,病灶在于政企不分和政府未瘦身,而不在政府主导。至于"市场主导",这不是可取的选项。当今,我国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绝不是削弱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法治型市场经济,正确、积极、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日益突显。一方面,中国的市场是在政府作用下“造成”的,政府干预与市场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融合体;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深化发展又要求政府减少干预,政府与市场之间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其中,市场发展不成熟,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作用缺乏市场经济经验以及社会资源有限性是主要原因。从大局上来看,中国政府干预的路径方向应建立在两个认识与协调的基础上,即认识到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认识到中国的市场经济不能通过模仿自由市场化与全面私有化来实现;同时协调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资源配置主体地位的变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突破。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从市场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是市场体制本质属性的回归,也是改革最终的归宿。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就是政府退出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就是在政府退出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中建立起来的。然而,在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深度干预成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最大障碍。因此,政府退出是从资源配置主导地位的退出,是为市场发挥作用释放空间的退出。政府退出的核心是放权,政府退出的依据是政府与市场明确的职责边界,政府退出的过程是渐进的平滑过渡,政府退出的制度目标是规制利益主体行为,政府退出的内在逻辑是打造有为政府。  相似文献   

8.
经济职能是任何政府都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能.曾以计划经济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学者激烈批评政府职能过于广泛,于是,东欧和独联体各国首当其冲将这种思想付诸实践,指望在削弱国家职能之后,市场机制会立即并自动填补空缺.在中国,也有人虔诚地把“搞市场经济,政府扮演的角色越少越好”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灵丹妙药,似乎弱化国家权力,锐减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9.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根本影响,促使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分离。三大领域的分离进一步导致社会动力机制的转型,即由传统的政府单极主导走向经济力量、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失灵是指由内在功能性缺陷导致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从19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就开始把它作为政府干预微观经济、制订微观经济政策的依据。可是近几年,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了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往往有人把市场失灵的存在看作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对此,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一、市场失灵主要是国家制定微观经济政策或全面干预经济的依据,不应把它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市场化是指由自然经济、传统计划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体制过渡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是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纽带组织人们经济关系的过程。市场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需  相似文献   

12.
补正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改变了我们与政府,我们与企业的关系。当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让位于市场,由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我们不得不逐渐适应下岗、再就业这些市场概念。那么,市场经济是不是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经济了?政府不管劳动者了?  相似文献   

13.
企业作为经济人,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般说来,通过自由竞争,市场的优化组合能自行得以实现。然而,竞争的盲目性又要求必须以“有形的手”即政府的作用和干预作为市场调节的必要补充。一、政府作用应实现从命令到服务的变革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不能以政府的作用来代替市场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市场的主要作用方式,不应当是行政命令、计划或指标。政府应当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命令与服从模式,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与合作模式上来。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必须退出市场,不得对企业任意指手划脚,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政府主要职能工具的国家财政,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财政是体现政府管理社会事务职能的重要经济手段,其公共财政的职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体现公众利益,追求社会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但市场机制本身也有缺陷。由于市场只能解决经济效率问题,无法实现经济发展的多重目标,存在明显的失灵领域,政府必须根据经济运行变化,进行宏观调控。而预算、税收、国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就是重要而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能起到调节引导社会需求,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促进…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实行名牌战略对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发展拳头产品,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名牌战略的实施需要有很多条件,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本文试就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谈点粗浅看法.一、正确处理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立名牌不能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依靠行政手段的方法,而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产品接受市场的检验和认可,在竞争中培植和发展名牌.名牌归根到底反映了一种关系,即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产品或企业是否名牌,关键是要看其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16.
转型经济中寻租性腐败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腐败问题目前已成为学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于转型经济中出现的腐败现象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证明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腐败较之完全的计划经济和完全的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更为普遍。有学者认为 ,在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活动的转型经济模式中 ,公有制经济比私有制经济有着产生腐败和贿赂行为的更为广泛的客观基础(1)。从理论和学术研究角度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轨时期出现的腐败问题与其他类型的腐败在成因、表现形式、危害及其控制机制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是一种转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中国经济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经济长期低效运行和国际竞争压力,构成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直接动因;经济市场化转型带动了社会分层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推动全能型社会管理方式改变;信息时代社会自治能力提高,形成了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兆斌在《今日新疆》2006年第12期撰文指出,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相比,当前农村建设的体制条件和制度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过28年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已在我国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往往只看到物质上的显性条件,而忽视我国体制转型的隐性条件。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征,意味着今后我国各个方面包括新农村建设方面谋求发展的主要途径必须通过市场实现,国家或政府对产业或部门的支持不是无代价的,需要借助于市场机制才能更有效率。贯穿体制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及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宏观经济的调节者,又是微观经济的直接管理者,包揽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部事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基本建立,我国政府开始摒弃过去直接针对企业的微观控制,转向间接的宏观调控。但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仍然广泛而顽固地存在着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存在政府过当干预和政府职能不到位的现象。因此,政府要发挥有效的作用,必须转换职能,准确定位。1.社会职能──从以增长速度为中心的虚浮政府转变为执政为民、统筹兼顾的务实政府一是要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我国改革发展中实现"两个转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即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处于何种位置,发挥何种作用。虽然经过19年的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突破,农村改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起重要作用的政府,其职能转换相对滞后,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焦点,可以说加快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转换已经成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所在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