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政府的自我超越.当前,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战略高度谋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从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公共行政体制;三是探索行政管理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新途径;四是加强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快速变化的新世纪,世界各国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作为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成功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中立稳阵脚,就必须进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适应经济全球化,重塑行政文化、转变政府职能、重构政府组织结构体系、创新政府运作机制、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推进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管理语境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应当在社会治理结构上用"合作主义"取代"政府垄断";厘清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领域和责任;更新理念与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但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和思考体制改革的域外经验,认为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能力系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促进了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对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改进社会管理效果、加强政府对社会的协调与引导、促进不同区域平衡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我国的政府管理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如公务员的传统观念、政府管理方式、政府运作机制、有关网络的制度建设、公务员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安全等。  相似文献   

6.
风险社会与政府危机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杨 《行政与法》2006,(1):13-16
现代社会风险的运行逻辑,标志着反思性风险社会从理论形态开始成为人类社会的实践。本文认为,现代社会风险的“人化”、“制度化”和“全球化”等本质特征,对传统政府管理职能、政府管理体制和民族国家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风险社会下的政府危机管理创新包括以下三个层面:政府管理职能从统治到善治的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从传统官僚科层制向全面危机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从民族福利国家管理模式向国际复合型危机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钱琳 《法制与社会》2011,(36):138-139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而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相对而言更为稳妥,更适合作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大力推进以行政指导为代表的行政管理方式创新,但目前行政指导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其完善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顾客导向在西方公共部门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有力地推动了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而在当前我国政府的改革中,引入顾客导向理念,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是大势所趋。对于增强公众消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政府管理的能力、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顾客导向内涵和我国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在我国引入顾客导向理念,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闫越 《行政与法》2006,(12):18-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9月4日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题为《加强政府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重要讲话。讲话具体提出了下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这标志着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具体实践的阶段。可以据此预料,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将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政府行为的法制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职能的有限化将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本文拟以讲话精神为依据,对新形势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一、深刻认识行政体…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政府战略管理应该具有开放的管理观念、远大的管理目标、卓越的管理能力、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升政府战略管理能力,是政府统筹发展模式从计划管理到战略管理的转变,客观上要求或势必引发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从立法到施政的一系列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手段,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实践。因此,选择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路径,促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健康发展,是我国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的一个战略议题。  相似文献   

12.
政府执行力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其对政府执行力的发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行政文化视角探讨政府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并找出相关对策,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执行力文化,是促进我国行政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改变行政管理体制。只有科学界定和依法规范职能 ,才能真正建设“有限”和“有为”政府 ;只有改变行政管理体制 ,才能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给政府管理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冲击。因此,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对于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政府的反应力和社会的回应力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这一理论对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比较符合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趋势,对于缓解社会危机,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有重大意义,对我国政府改革也有很大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府管理创新:从建设节约型政府到打造廉价政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力  李沐 《行政与法》2005,(10):38-39
廉价政府是指由于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施政成本的降低,使得公众能够获得优质服务并能承担得起的政府模式。从建设节约型政府向打造廉价政府的转变,这是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核心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法治政府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依法治理的政府和责任政府的有机统一.衡量法治政府的标准是由价值标准、职权范围标准、行政体制构造标准和运行机制标准四个方面所构成的完整的标准体系.当代中国建设法治政府应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行政的高度统一,以人为本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至上权威的高度统一,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高度统一,行政合法与行政合理的高度统一,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高度统一五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论公务员在服务型政府中不适行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莉  胡同泽 《行政与法》2005,(10):57-59
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而目前公务员的思想行为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因此对目前公务员与服务行政的种种不符行为进行深层的分析是一项必须的任务。为了改变公务员的不适行为,重塑行政理念、提高行政能力、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与社会利益一致的激励机制将会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法制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明 《行政与法》2005,2(12):18-21
政府法制管理是一个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它包括政府的法制化和政府依法实行管理两大方面。政府法制管理创新是实现政府法制管理和政府科学管理的有效整合,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高效、协调的法制政府系统。政府法制管理创新不仅会提高政府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长期的整体的效益。实现政府法制管理创新必须解决好政府官员及专家与人民群众的素质整合、政府法制管理与执政党领导的整合、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整合、政府管理效率与社会效益的整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节约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创建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卫文 《行政与法》2007,(10):23-25
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旨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建设节约型政府必须以制度创新为重点,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推进。第一,要强化成本意识,树立节约理念;第二,要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政府规模;第三,要优化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第四,要加强预算约束,建立绩效预算制度;第五,要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