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社会学诞生,社会秩序就是其研究的中心问题.社会学家把社会秩序看做表示社会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的社会学范畴.从古典社会学到当代社会学,各个时期的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分化与社会秩序;理性化与社会秩序;个体化与社会秩序.不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的理论逻辑建构各有特色,但综合来看,都密切关注到了原有的社会共同体正在瓦解,并引发社会的原子化和社会失序,一个个体化的时代正在来临.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古典、现代、当代社会学理论有关社会秩序问题的理论脉络,把握社会分化、理性化、个体化与社会秩序的联系,并从理论上对“个体化的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重点之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在客观上呼唤着社会秩序的优化.人们往往认为社会秩序的优化和社会控制的加强密切相关,社会秩序的建构依赖于有效的社会控制.但秩序问题不仅仅是个法律控制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道德控制的问题,更是个系统问题,它包括有机统一的四个要素.其中,社会中心是社会秩序建构的中心,社会秩序结构及其安排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决定了社会的基于秩序,社会互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约前文化因素"共同规范社会秩序的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3.
转型是当代中国的重要命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社会秩序的维系.当前,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剧烈变迁导致的社会控制体系减弱、社会结构分化、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单一、社会资源支持匮乏等.要在维系社会秩序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社会顺利转轨,就应该强化行政力量的引导、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形成社会治理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4.
社会秩序分为事实秩序和价值秩序。当代社会秩序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作为“事实秩序”遮蔽了“价值秩序”,因而发生了社会秩序的异化。所谓“秩序异化”是指在资本逻辑支配下所形成的“事实秩序”对“价值秩序”的遮蔽。进一步,为与秩序相区别,异化的秩序被称为“束框”。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作为一个极度追求自由的化身,必然会受到社会秩序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而沦为一个受约束的自由者。体现了"出生不凡(高贵的血统)——追求非凡自由(个人极度自由)——受约束或惩罚(历险取经)——悲剧性的永生(成佛)"的原型模式。现实生活中,像孙悟空这样"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极度个人的自由的人必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6.
社会秩序的价值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秩序的价值标准复旦大学胡守钧何谓社会秩序?简言之,乃是指社会的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主要标志有:其一,一定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其二,各种社会规范得以正常施行和维护。其三,把无序和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社会秩序的外延极广,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可大致划...  相似文献   

7.
刑法中的“赔偿(经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行为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而且或多或少会给被害人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从刑法规定的刑罚方法看,被害人并不能从犯罪者受到刑罚惩罚中得到应有的损害赔偿。为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刑法第36、37条规定法院应当判处或责令犯罪分子“赔偿经济损失”或“赔偿损失”。但学界对于“赔偿(经济)损失”的性质、范围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争议较大,本文试图对此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8.
黄祖军 《前沿》2009,(3):104-106
社会秩序常常是社会思想家和社会学家研究的重要主题。对社会秩序的研究主要有结构范式、结构功能范式和状态范式,本文对这些研究范式进行了梳理。这种研究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冬冬 《人民论坛》2014,(2):190-192
关于社会秩序的探讨是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鲍曼运用后现代的叙事方式对秩序的概念进行了解构,用知识考古学的方式对社会秩序的生成原因进行了溯源、对秩序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对社会秩序设计的主观性、人工性等特征进行了阐释,最终论证了现代性与社会秩序的亲和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海斌 《新东方》2011,(3):62-64
刑事错案是指依照法定程序被确认的,法院在刑事审判中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出现严重错误,严重侵害案件当事人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和社会秩序的判决或裁定。  相似文献   

11.
小议紧急状态制度——以宪法典文本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人大研究》2003,(8):27-30
一个有能力的法治政府 ,不仅能运用法律处理好正常社会状态下的秩序和有效地保障公民权利 ,而且能有效地依法处理非常状态下的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2.
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它通过行使审判权,适用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处理各类案件,解决社会争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的正当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的法院一方面负有维护国家政权和限制国家公权行使的政治职能使命;另一方面,还担负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职能使命。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以法治国,成绩卓著。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力于立法上的成功。新加坡领导人深深懂得,法律是秩序的先锋,有了好的法律,才会产生好的社会秩序。因此他们广泛借鉴.苦心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新加坡国情的立法道路。为了加快、完善我国的立法工作,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立法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新加坡的立法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具体。新加坡的法律规范,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非常具体,可谓具体见功夫,小处现严格。新加坡法律规定,私人汽车或出租汽车的司机和乘客必须系安全带,否则就会受到重罚。骑摩托车或搭乘后座必须戴安全帽,否则也会受到重罚;为了防止乱吐痰,或者随地小便,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社会秩序市场经济大潮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冲击着我们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秩序,面对历史巨变,人们的观念在迅捷地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秩序均在变化之中.大量的失序现象刺激使人们产生了心理压力与心理带敌乱倾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杨金颖  邵刚 《前沿》2011,(11):8-10
社会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就必须对社会秩序的产生进行合理考察,实践过程中的社会规范的形式化、规范化、制度化过程就是社会秩序生成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6.
尽快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秩序任何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来支撑。在市场化大潮的冲击下,我国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合理施行的传统边界正不断被打破,从而使依靠这两股合力调节的原有社会秩序已无法继续维持下去。社会生活中大量失序现象对社会持续稳...  相似文献   

17.
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是一定文明发展所必需的。政府为了维护其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必须会用各种方式来对社会秩序加以调节。可是,维护个人的自由与权益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具体自由的实现领域,如宪法保护的表现自由就受到刑法的限制。这种限制是合理的,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的利益,但限制也应限定在必要的、最小的限度之内,因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地看,中国是一个规范严谨的国度。但是,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不守规则的现象日益凸显。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秩序重建,意味着人们要遵循与以前不同的行为规范。新旧两种社会规范交织在一起,或使人无所适从,或有人趁机寻找缝隙、谋取私利。因此,应树立法律权威,重塑伦理道德,通过秩序重建,顺利度过社会转型阵痛期。  相似文献   

19.
冲突和调适的界碑--湘西南长城之历史文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南长城是改主归流后民族矛盾再次加剧后,在平息民族冲突中,重新调适地区社会秩序的产物.明清政府修建南长城是为了从军事上长期有效地控制湘西地区的社会秩序.南长城保障了民族的有序交往,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促进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在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它应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警察执法管理中强调“人性化”管理,媒体宣传中也过于突出警察的义务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忽视对警察执法权威的保护,无形中把执法警察置于无端受屈、忍辱负重的境地。人们往往能原谅一些人的违法行为,却对警察的执法产生误解。在此误导下,使警察手脚受到束缚,助长了不法分子袭警抗法的恶劣行为。警察执法被阻、被扰甚至被袭已经成为影响警察执法和社会秩序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