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途经十多个省区,其中有50%以上区域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各方面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党和红军创造性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工作。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少数民族工作的特殊性,阐述了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对少数民族的团结工作,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团结工作。党和红军通过广泛宣传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主张,争取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信任,赢得了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党和红军少数民族工作的伟大胜利,是红军长征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7,(11)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进行长征,长征不仅仅是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更是对于党民族政策的完善。长征途中,红军转战14个省份,途径苗、瑶、侗、白、彝、回等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广泛、大力支持,红军很难实现战略的大转移。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党为何高度重视民族政策,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总结红军长征时期民族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开展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征中,红军转战11省(区),经过了苗、瑶、侗、壮、土家、布依、纳西、彝、羌、藏、回等13个少数民族杂居和聚居地区。民族问题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胜利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回顾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对做好当前的民族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并在逐步探索完善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政策。早在长征时期,党就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工农红军长征顺利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更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红军先后三次经过回族聚居区宁夏固原单家集时,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经过西北、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大量少数民族频繁接触,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来处理红军长征中的民族问题,这些民族政策的制定也为后来民族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证明少数民族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经过西北、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大量少数民族频繁接触,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来处理红军长征中的民族问题,这些民族政策的制定也为后来民族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证明少数民族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长征时期,党和红军积极开展民族统战工作,同少数民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不但有利于长征的顺利进行,而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启迪民众思想,洒下了革命火种。针对长征时期党的民族统战工作的策略进行分析,概括出我党在红军长征时期民族统战工作的经验,以期为新时代开展民族统战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09,(12):29-31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处理好各民族间的关系,是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红军长征之前,党的工作中民族问题并不突出,也没有制定过相关政策。长征开始后,因为要穿越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就必须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以保证顺利前进。正是血与火的长征,催生和孕育了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并伴随长征始终,成为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二、四方面军认真执行了党的民族统战与宗教政策 ,在各少数民族的拥护与支持下 ,取得了震撼全球的伟大胜利 ,从而形成了一套较系统、较全面的民族政策理论。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此作一探讨和阐述。一(一)红军长征面临严峻形势 ,必须增强统战意识 ,适时调整统战策略红军经过的西南、西北辽阔地域 ,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这些民族大多信仰宗教 ,历来饱受中外反动派各种残酷剥削与压迫。一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 ,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划为他们的范围。二是汉族军阀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造成民族隔阂和民族仇杀。…  相似文献   

10.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为确保红军能贯彻党制定的民族政策,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党重视从思想上对红军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使红军能自觉执行民族政策;党和红军领导人身体力行,认真贯彻执行民族政策,行动上给红军自觉执行民族政策做出了榜样;党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为民族政策能被红军贯彻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上,由于剥削阶级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平等关系,严重影响了民族团结。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裕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红军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帮助民族同胞反对压迫、争取解放,赢得了各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和拥护。他们以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安葆 《党史文汇》2008,(11):38-39
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同藏族人民(包括上层宗教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我国民族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风号线。1936年夏天,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坚决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规定红军不得擅自进入寺庙,不准毁坏寺庙经典,不准强借乱没收;积极团结各界人民,帮助少数民族建立人民政权和民族武装,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过彝区“彝海结盟”琐谈中共冕宁县委党史研究室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第一次在广阔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党的民族政策,“彝海结盟”.便是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典范。对其记述,30年代出版的书刊和红军日记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同时,由于当时四...  相似文献   

14.
赵建明  吴桐 《党史文苑》2012,(16):68-70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少数民族地区为红军长征时期提供了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环境。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坚持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并积极做白军中少数民族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为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完成长征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5.
甘南藏区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南藏区以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甘南藏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先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在甘南藏区实施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争取上层人士,建立统一战线,民族自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与此同时,适时改变了党的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贯彻政教分离的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甘南藏区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为甘南藏区全面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长征与宗教李安葆,胡本志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坚定地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认真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从而得到了所经地区的苗、瑶、壮、纳西、布依、白、侗、土家、彝、羌、回、藏等少数民族的拥护和支持。正是在...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所经受的磨炼多,战胜的困难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巨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开启了正确开展党内路线斗争的又一新起点;二是促进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及实践的创新;三是感召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大力支援红军;四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干部;五是磨炼出了大批党和红军的各级干部;六是对后来四川的抗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3+1"的长征?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长征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系列)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  相似文献   

19.
长征途中,红军跨越从南方到北方的十几个省份,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党中央鼓励各族人民实现独立自治和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下,红四方面军在藏族聚集区建立了两个藏族人民革命政权--格勒得沙共和国和波巴人民共和国,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途中,在大凉山度过了30余个日日夜夜。除了震惊中外的“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伟大壮举外,还有一项值得大书特书、永载史册的创举,那就是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在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它以短短的156个字,生动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谱写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篇章。《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为彝海结盟奠定了基础,是红军长征时期民族关系、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党群关系的具体体现。《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的发布及历史背景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是红军长征这部雄伟壮丽史诗中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