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韩国出现了连续两届进步政党执政的状况,左翼政党也大举进军国会。但是,进步政党政绩不佳使在野党在地方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地方权力进一步向保守政党方面倾斜。这一现象表明,单纯为“平等”而平等的政策承诺很难兑现,民众对增长和效率的要求出现强劲反弹,韩国社会出现了保守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2日,韩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方选举,此次地方选举是1991年韩国重新实施地方选举以来的第六届。在以往的地方选举中,获胜的往往是在野党,而此次地方选举也沿袭了这一趋势,作为第一在野党的民主党人士占据了地方自治团体长和地方议会的大部分席位,这预示着当前的政治版图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国家党在选举中落败的一个原因正是在于公推制度的弊端,因此,本文将以该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6.2地方选举的结果及其预示,以期为地方选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3.
金瑛 《当代韩国》2004,(2):38-40
194 6年 11月 ,韩国颁布了军政法令第 12 6号 ,宣布实行地方自治。 194 9年 8月 15日 ,公布了韩国历史上第一部《地方自治法》 ,开始了地方议会的历史。韩国自治团体分为决定地方自治团体意志的决议机关———地方议会和执行地方自治团体一般事务的执行机关。地方议会包括特别市、广域市、道议会 (简称市、道议会 )和市、郡、自治区议会 (简称市、郡、区议会 )二级。本文着重介绍韩国地方议会的组织体系、主要特征、职能及其运作的基本原则。一 地方议会的组织体系1 地方议会议员定额。韩国地方议会议员定额依地方自治团体种类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民主巩固理论是用来解释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部分新型民主国家民主制度的倒退或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理论框架,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看,执政党和总统和平轮替的次数往往被看做民主巩固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广义角度看,地方自治和作为地方自治核心组成部分的地方选举的代表性和独立性程度被看做判断民主巩固与否的重要指标。韩国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后民主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本文试图以地方选举的独立性和代表性程度来判断韩国的民主巩固程度。  相似文献   

5.
"关键性选举"与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4,18(3):7-29
本文在对"关键性选举"及其在美国政党和选举政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关理论进行评介,并以此为分析框架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及其对美国政治进程和2004年大选的意义.作者认为,新政政党体制的解体使两党选民基础的社会和地理结构、选民的政党认同等发生了显著和持续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今美国选举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短期因素在美大选中的作用增大和造成两党在全国性选举中势均力敌的格局.2004年大选仍将是民主、共和两党间一场实力均衡的较量,九一一事件及布什政府所进行的反恐和对伊战争使美国全国的政治议程和选举议题发生了显著变化,此次大选的突出特点是外交与安全问题成为选举的主要议题.从美国选举政治的走向来看,在近期和可预见的未来仍难以形成一党长期控制白宫和国会的格局.政党选民重新组合和政党选民联盟解体两种趋向并存将长期主导美国选举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地方选举的结果往往能够反映出俄罗斯的政治社会形势、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精英的流动和发展状况,对国家杜马选举甚至俄罗斯总统选举都有一定的影响。2018年俄地方选举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不仅失去多个地区的领导权,在地区立法机构的席位也大幅缩水。相比之下,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则取得了不错的竞选成绩,在所有参选地区的得票率都有所提升,大幅提高了在地区立法机构中的席位占比。但是由于政治当局的打压、左翼政党内部的分裂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局限,俄罗斯左翼政党在短期内依然无法与强大的政权党抗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联合其他左翼政党和爱国力量,才是俄罗斯左翼政党复兴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7.
野岛刚 《新民周刊》2015,(22):27-27
我觉得,像他这样有知名度,可以就日中关系、国际化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发声的候选人,在全国选区的参议员选举中才能发挥真正的"集票力"(获得选票的力量)吧,而不是区议会。出生于中国湖南、被称为"歌舞伎町案内人"的李小牧在前不久日本统一地方选举·新宿区议员选举中败北。出版过日语书籍的李小牧在日本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如果这次选举成功的话,将成为战后首位获得日本国籍并当选议员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2011年杜马选举后俄罗斯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舞弊问题,特别是对于俄罗斯政治缺乏竞争的不满,是民众抗议的主要动因。对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的分析,可以发现俄罗斯地区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对于"政权党"存在一定的制度性扶持,这是政治竞争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普京在第二任期开始了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目标是加强政党,尤其是联邦型政党在地区政治中的作用,降低地区政治精英的影响,维护联邦的统一和稳定。改革后,一方面政党作用得到大幅提升,国家稳定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地区选举制度从客观上对于"政权党"更为有利。比例代表制在地区选举中的广泛使用,以及其所涉及的选举名单形式、选举保证金、选举签名、门槛线和席位分配方法等各方面因素,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为政权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分析韩国的选举制度如何加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社会迅速走上两极化道路。本文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一是简要介绍韩国的选举制度。这将作为支撑本文核心见解的框架。二是考察韩国选举制度导致的"民心歪曲"现象。三是探讨政治制度的党派特征。即使同为民主主义,但选择比例代表制还是多数制将决定其政策方向。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强调,若要使韩国的选举制度取得更加均衡的政治结果,就一定要取消现行多数制,采用比例代表制度。比例代表制将有助于实现得票和议席之间的均衡,并进一步创造平等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0.
焦佩 《当代韩国》2013,(1):75-83
韩国的环保运动和绿党建设在世界上并不属于先进之列,但在亚洲比很多国家先行一步。正是这先行的一步,为文化相似、经济发展阶段相近的周边国家提供了借鉴经验。20世纪90年代全面展开的韩国环保运动,一直坚持草根政治路线,致力模仿欧洲绿党建党。2012年3月成立的绿党,将政治选举和社会运动结合在一起,具有运动政党的典型特征。但是,由于韩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还没有为绿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韩国绿党不仅很难进入国会,甚至不能继续正式注册。如何进一步丰富政党政策,巩固政党组织,增加绿色理念的社会认知度,直接决定韩国绿党能否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韩关系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开始在中韩关系中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本文以山东省、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为案例,分析了21世纪中国地方政府在中韩关系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经贸关系为中韩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外事活动为中韩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文化交流为中韩关系发展营造了友好的民意支撑。展望未来的中韩关系,本文得出的相关政策启示在于:对于中国地方政府而言,要为韩国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中国中央政府而言。需要给予地方政府在发展中韩关系中适当的授权和分权;对于韩国政府而言,需要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将是进一步密切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关系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2.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literature emphasises the importance of state autonomy and capacity,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a Weberian type of meritocratic bureaucracy. Existing studies of South Korea’s economic development generally credit Park Chung-hee for establishing such a state. This article questions this assessment with careful process trac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meritocratic bureaucracy in the countr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predatory Rhee regime (1948–1960) and the developmental Park regime (1961–1979) has been exaggerated. Meritocracy in South Korea’s bureaucratic recruitment and promotion systems developed gradually over several decades, including during Rhee’s regime as well as the short democratic episode (1960–1961). What then explains the evolution of a developmental state in Korea?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land reform contributed to not only creating social structural conditions favourable to state autonomy but als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meritocratic bureaucracy by propelling rapid expansion of education and by mitigating the extent of political clientelism.  相似文献   

13.
朴槿惠作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杂的外交棋局。在韩国的外交重心东北亚地区,韩系、韩朝关系均面临两难选择。面对这样的态势,,接手的是一副异常错综复美关系、韩日关系、韩中关朴槿惠如何“破局”问题的关键。本文回顾了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基本外交战略。分析了韩北亚地区面临的外交困境,在此基础上根据朴槿惠在各种场合的言论,韩国在未来五年的外交政策走向。就成为国在东分析了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60年代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后,韩国被纳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并与之同步演化。随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的严重依赖使得韩国政治经济发展受到全球市场的制约与影响。本文运用相互依赖理论来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韩国发展战略转型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韩国经济结构的变迁及其与政治转型相互型塑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7月访问韩国,以及中韩建立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系发展现在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时机与地区环境中,要确保这种关系成为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领导人、学界、舆论界需要有一种超越朝鲜半岛的远见与远景,把动力、机遇转化为互利与可持续的合作进程。这种努力包括:在务实认识朝鲜无核化问题面临的困境基础上,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中短期现实目标;积极协调与合理平衡中美韩、中日韩两组三边关系;严峻面对日本右倾化对东北亚地区秩序产生的战略危害,并共同采取应对措施;以战略性、客观性的胆识抓住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倡议,推动中韩在地区框架内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6.
吴晗 《当代韩国》2010,(4):79-88
二战后朝鲜半岛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美国为了执行冷战反共的战略,需要韩国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和稳定的政局。美国还帮助韩国实现了军事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社会政治地位,栽培扶植了一批韩国新军人。这些军人以全斗焕等韩国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为代表,建立秘密军事集团"一心会"。这支新军部集团在冷战的背景下迅速壮大,抓住朴正熙遇刺事件的时机,通过一次次政变夺取军权、政权,打击社会民主力量,最终从冷战的工具成为韩国的统治者。当冷战缓和、终结,民主力量壮大的时候,韩国威权统治也就到了终点。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韩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适应国际外交环境的变化,李明博政府确立了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转换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但是,近些年韩国与中国民间关系龃龉丛生的现实,却折射了韩国公共外交进一步发展的深层障碍。如何超越障碍是韩国公共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Atrocities committed by American soldiers against Vietnamese civilians during the Vietnam War have once again become an issue of public deb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yet similar actions by South Korean troops fighting America's war in Vietnam remain virtually unknown in the West. The Republic of Korea (ROK) dispatched more than 300,000 combat troops to Vietnam between 1965 and 1973, but after decades of enforced silence by successive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s, Koreans have only recently begun to grapple with the ambiguous legacy of the Vietnam War for South Korea.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2000, testimonies in the South Korean media by Korean veterans of the Vietnam War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detailed, extensive accounts of Korean atrocities against Vietnamese civilians. These revelations, and the controversy they triggered within South Korea, bring into bold relief the role of Koreans in America's Vietnam War and the role of the Vietnam War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 Korea.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so-called Sunshine Policy launched by the liberal regime of South Korea brought about a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in its visions of North Korea. Through it, North Korea became an “object of development.” This wa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idea of North Korea as a politico-military target. However, to conservatives, North Korea remains within the politico-military realm as an object of territorial and ideological absorption. As a result, political conflicts in South Korea in the conception of North Korea – between a geo-economic object and an object of geo-political absorption – entail competitive appropriation of the discourse of “China’s colonisation of North Korea” and affect the way North Korean territory is produced.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韩国的政治外交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安哲秀现象"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保守和进步两派左右韩国政治的格局,韩国社会开始形成超越保守与进步理念的"第三势力"。朴槿惠、韩明淑等一批女性政治家活跃于韩国政坛,备受瞩目。韩国在继续强化韩美同盟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为了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大力开展FTA外交,并取得了显著成果。2012年是韩国大选之年,韩国各种政治势力正在积极整合力量,希望在选举中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韩国政府将继续调整与大国的关系,开展多边外交,并积极推进与中国和日本的FTA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