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韩关系特别是政治安全关系的发展,中韩关系与美韩同盟之间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美国一直对中韩关系的发展保持警惕,而韩国则坚持以美韩同盟为其外交安保政策的基石,这些都是提升中韩关系的深层次挑战。中韩关系要摆脱美国因素是不可能的,未来中韩关系的战略框架也必须与中美韩多边关系框架,甚至是整个半岛的地缘政治框架结合在一起考虑。而且,为了在中美韩博弈中占得先机,中国必须对这种未来战略框架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本文认为,出于中国及地区整体利益的考虑,半岛的未来既要摆脱基于冷战经验的对抗式两极格局,也不能寄希望于那种多极均势下的脆弱和平。从长远来看,只有包括所有各方在内的地区集体安全机制才是稳定与和平的长久保障。美韩同盟可以成为这一机制的起点但又必须被超越,这就需要相关各方就此达成战略妥协,就地区未来做出彼此可以接受的决定。考虑到中美间的深层次不信任,韩国应该在中美间发挥沟通者而不是均衡者也不是中立者的作用,未来中韩关系应该在这种新背景下予以重新设计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地方分权和国际化两种力量不仅使得中国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也使它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员。以山东省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出于扩大与韩国双边贸易和吸引韩国投资的经济需要,极力向中央政府"陈情"和"游说",从而为中韩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韩建交的早日实现。以山东省在中韩建交中的作用为案例,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何在地方与中央的多重决策中既充分纳入地方合理的利益诉求,又维护中国这个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权威,将是今后中国外交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政治方面,双方通过高层互访和政府合作,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协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磋商与合作;经济合作方面,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市场,韩国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社会文化方面,两国文化及教育合作不断扩大,人员交往发展迅速,2013年互访人数已达800万人次,①两国已互为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中韩关系从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到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  相似文献   

4.
7年前,韩国摒弃了坚持40多年的北方外交,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跨出了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重要一步。尽管当时在国际上和韩国国内,对卢泰愚政府北方外交的现实性和正确性持怀疑和批评态度的大有人在,但事实证明中韩建交是大势所趋。随着中韩之间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在时代的洪流中冰释融化,中韩两国的历史性选择为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的交流打开了新的一页。而一年前韩国总统金大中的访华,又把中韩关系全方位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确定了“建立面向对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中韩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韩两国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齐头并进,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中韩两国国家元首多次会晤保持密切接触,牢牢把握中韩关系发展大方向。以中韩签署自贸协定和韩国以创始国身份加入亚投行为标志,中韩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新突破,军事和人文交流也取得进展。中韩关系不断取得突破,不仅在于两国地理相邻、文化相近、贸易关系紧密,还在于中韩两国合作的需求不断扩大,两国外交政策呼应点越来越多,中韩关系发展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东北亚、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正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回首建交以来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平衡与中国和美国关系的框架下,中韩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6.
萨德问题直接对中韩关系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在本质上是美国MD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韩国无意参与围堵中国,但其在萨德问题上的举动实质上等于加入了围堵中国的行列。受其影响,中韩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之势,这种局面不符合两国利益,需要尽快找到出口。为此,需要继续加强与韩沟通,同时更要坚定对萨德问题的立场,不断强化国内舆论共识,并采取果断应对措施。韩国需要放弃说服中国的打算,真正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从而尽快使两国关系重新回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当前,韩国就萨德等问题向中国做出了"三不"承诺,但对此不能盲目乐观,关键要看韩国在处理萨德问题上能否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韩关系中的各种因素及人民外交的作用周继禾一、中韩关系的各种因素浅析中韩建交后,国际上及韩国舆论与学术界对中韩关系仍存在一些模糊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有的学者说,中韩建交是中国要恢复对朝鲜半岛主导权的控制;继续与北朝鲜保持友好关系使中国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朴槿惠时期中韩关系经历较大起伏。中韩自贸协定生效曾推动中韩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并使韩国较早分享"一带一路"红利。但萨德问题将双边关系迅速拉入冰点。文在寅在朴槿惠被弹劾之后上任,修复中韩关系、推动韩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是其急需处理的重大外交问题。朴槿惠的匆匆离任给文在寅政府留下诸多难题,但也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机会,包括因萨德未完成部署而留下的回旋空间,也包括中韩自贸协定的生效为中韩经贸关系的恢复搭建了良好平台。文在寅就职至今在萨德问题上决策不断反复,非但没有利用时机推动中韩关系缓和,反而使自己顺利履职面临更多挑战,并压缩了韩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韩建交23年来,中韩关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每5年就迈上一个新台阶。目前,中韩关系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而上升到地区层次,成为我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伴随着中国在韩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渐次提高,韩国理想的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在美中之间实行"平衡外交"战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韩国外交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关系自建交以来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近些年,两国关系由"暖"变"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韩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认知,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而应积极加强对韩公共外交,促进两国友好关系顺利发展。韩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中韩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意义不仅局限在两国关系上,它对于改善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韩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认知及其对中韩关系所起的负面影响作用以及应对之策,做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军事实力、对主要国际制度的参与和国际影响力为指标,可窥见中美国际地位变化的趋势。作为美国的盟友和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韩国在中美国际地位变化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机遇体现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带动韩国经济发展;中韩关系改善利于谈判解决朝核问题;韩国可为中美牵线搭桥并借此提升国际地位。挑战包括朝鲜半岛的权力与威胁失衡导致朝核与导弹危机升级,对韩国威胁加剧;中韩伙伴关系和美韩同盟使韩国陷入两难境地;中国实力上升使韩国担忧来自中国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威胁。韩国的战略选择基于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在中美之间奉行平衡战略到通过部署萨德和签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重新加强美韩同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而且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不仅跟朝鲜保持友好交流传统,而且跟韩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各领域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于萨德问题,中韩关系不仅遭到了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也影响了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如果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韩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接,那么中韩关系有望发展成为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1940年于重庆成立的韩国光复军在中国抗日战争史、韩国独立运动史和中韩关系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有关韩国光复军与中国国民政府的关系在学界一直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本文拟从韩国光复军征募三分处的视角,论述、说明韩国光复军与中国国民政府一直存在事实上的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中韩友好交流事业,推进中韩关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山东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蓬莱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8月20~23日在蓬莱市共同举办了"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韩国、澳大利亚三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萨德"问题的困境在于,韩国认为"萨德"可以保护韩国国家安全和维护美韩同盟的利益;中国认为"萨德"不是韩国国家安全的必需品,却削弱了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认为韩国在中美竞争中选择了支持美国,并打开了美国在其东亚盟国中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大门。这种分歧反映了中韩两国在"中美竞争"和"韩美同盟"两大结构性限制下的必然矛盾。当前,随着文在寅政府均衡外交的开展和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以及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立独行",中韩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但两国也应当对伙伴关系进行更切合实际的审视,降低对彼此的期待,加强管控矛盾和分歧,在既有共同利益基础上寻求两国关系的渐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与韩国建交15周年暨中韩交流年。15年来,中韩关系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现已步入稳定的发展轨道。致力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中韩双方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中韩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17.
韩中关系的评价与展望:以外交安保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先回顾了自韩中建交16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指出了摆在两国之间的主要难题。作者分析了中国对韩半岛的政策展望,表明了中国希望与韩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对中韩关系持积极态度;同时也对韩国新政府的对话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韩中在诸多方面都有加强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韩流在中国的传播,除了众所周知的中韩两国文化上的亲近性、韩流是韩国国家层面主导的文化输出模式、明星效应等原因外,韩流及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原动力是赋予韩流以强大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韩流在中国的曲线型的传播和中韩关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韩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密切联系,而"反韩流"现象不仅仅是中韩两国意识形态领域冲突的结果,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双方经济利益和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即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成为妨碍限韩流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韩流现象所折射的中韩关系的变化,说明未来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经济、文化看近年来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韩两国自从 199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时间虽然不太久, 但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 这在外交史上也并不多见。2003年韩国进行总统选举, 卢武铉当选总统,成立了新政府。中国也顺利地实现了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交替。两国新领导人对发展中韩关系十分重视, 特别是 2003年 7月, 卢武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并与胡锦涛主席就将两国关系发展成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与以前金大中总统和江泽民主席达成的把中韩关系建成“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关系”相比, 这是过去两国友好关系的继续, 又是…  相似文献   

20.
中韩在第二次朝核危机中的共同立场和相互协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生 《当代韩国》2008,17(1):26-34
本文讨论的是中韩在第二次朝核危机中的共同立场和相互协调。作者认为中韩在第二次朝核危机中的共同立场表现在:不允许朝鲜开发核武器、对话与和平解决核危机、发挥韩国的当事人原则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相互协调的背景、动因及其影响。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中韩协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在结论部分,作者认为中韩在第二次朝核危机上的共同立场和相互协调不仅对朝核问题的解决、中韩关系,乃至整个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都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对于东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也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