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08,(5):1-1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积极推进党的方针政策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工业文明在走向辉煌的同时,同农业文明一样,被扬弃也是其必然的"归宿"。因为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人类确立新的生态文明观,构建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4.
武昌 《政策瞭望》2011,(7):32-3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和谐社会的新内涵、科学发展的新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要求,将人与自然和谐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中。近年来,浙江省委、丽水市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02年6月,省十一次党代会确定建设"绿色浙  相似文献   

5.
刘传江 《世纪行》2013,(10):34-37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最高政治主张,十八大报告则用更大篇幅描述了该主张的升级版。如何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用怎样的思路去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笔者基于自己近年来的研究思考,试图从新文明形态、新发展手段、新转型理论、新转型方向、新经济形态、新战略资源、新发展路径、新决定因素、新支柱产业和新经济模式十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仅供有兴趣的政界、学界和商界人士参考与批判。一、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  相似文献   

6.
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展 ,造成了资源和环境 ,乃至人类文明的整体性危机。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将束手待毙 ,而是意味着构建新文明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未来的新文明不管其具体形态如何 ,其首要哲学理念是有限性原则。它必须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地球生态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资源和环境的有限性以及文化的多样性 ,在技术、工业和经济中实现与自然、生态、艺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李永诚 《前沿》2009,(12):122-125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可能跨越发展,从农业文明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应该走跨越发展之路,但需要有效的发展战略。分析认为,绿色营销是其科学发展的竞争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市场检验。最后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提出了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推进绿色营销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新提升、社会主义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可能跨越发展,从农业文明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应该走跨越发展之路,但需要有效的发展战略.分析认为,绿色营销是其科学发展的竞争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市场检验.最后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提出了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推进绿色营销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今日浙江》2013,(10):48-4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作为整个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工业文明的解构和生态文明的建构两方面来研究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思想。工业文明的解构是指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目前人类文明(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远离地球和过度开采这两方面。生态文明的建构是指斯奈德为工业文明所面临的问题寻找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英姿 《新东方》2008,(11):7-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是海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和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也是海南发挥资源环境生态优势,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苏国辉 《理论月刊》2008,1(6):26-29
技术理性作为现代性的标志,割裂了人与自然的传统关系.人类中心主义又使人的发展陷入了理性的困境,导致了人性的迷失.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促进了人性的回归.由于人类文明的程度和人性发展的程度互为尺度,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对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研究的生态文明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文明史从原始狩猎文明经农业文明到现在的工业文明,给世界创造繁荣的同时,人类也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生态危机。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指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而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宙 《前沿》2009,(8):125-127
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又称绿色文明或环境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伦理价值观的转变。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在于造就生态人——生态文明的主体,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协调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化解当前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6.
李学勇 《群众》2011,(12):26-29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向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7.
李国锋 《理论月刊》2014,(4):157-159,163
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人类文明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其生成和存在的特定逻辑路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对人类持续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的"否定之否定"形式的超越,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螺旋式上升";在一定意义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又是一种后现代的"后工业文明",能够修复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的断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丰富了和谐发展理念的内容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对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性等方面的论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黄娟 《湖湘论坛》2020,33(4):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提出历程、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来看,提出并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同建设美丽生态地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这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进步,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使科技创新面临着发展困境。对此,可结合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将生态伦理纳入科技伦理的范畴,在价值观上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进行统一;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结合,向绿色科技方向发展;注重对传统科技领域的创新升级,使其与新兴科技领域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