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与早期教育及其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等的共同参与,综合治理。但是在家庭的早期教育环境中,哪些方面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有更直接的影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特质,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家庭的早期教育方式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关系, 以便改善儿童的早期教育环境,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筑起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
考察江苏省N市未成年人犯罪实际发生状况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不立不诉的未成年人特殊预防需要、外来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的特质考量、未成年人犯罪的性质恶化应对,以及预防机构的分工配合都迫切彰显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立法的必要性。调研表明,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存在着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比率逐年上升、互联网加重和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不同家庭因素决定未成年人犯罪以及特殊预防缺乏细化规定的四大问题亟待解决,应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立法的重点问题。在预防立法细化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可以系统、有效地搭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作平台,整合各相关单位职权而共享信息、互相配合,以充分保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蕴含的教育保护和非犯罪化思想是工读教育的法理基础。工读教育是教育保护措施,体现了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为主"原则;工读教育是"早期预防"和"临界预防"的措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为主"原则;工读教育是非犯罪化分流措施,体现了感化、挽救罪错未成年人的目的。基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视角,科学界定工读教育的再社会教育功能和行为矫正功能。  相似文献   

4.
由于立法规定不明确、《刑法》第356条的性质界定不清晰以及毒品犯罪"从重从严"和未成年人犯罪"从轻从宽"的刑事政策冲突等原因,解决未成年人究竟能否构成毒品再犯的问题,需要考量刑法对再犯(包括累犯)的评价体系,结合法律解释原理,对该问题进行理论和法律的双重破解。既有的通过竞合理论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来对未成年人不构成毒品再犯进行论证的思路,其结论虽然可取,但论证理由存有瑕疵。要论证未成年人是否构成毒品再犯,需要梳理我国刑法对再次犯罪的评价体系中各项制度间的关系,特别是累犯与再犯刑法评价的异同,结合刑法当然解释的基本原理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进而得出未成年人不能构成毒品再犯的结论。该结论既符合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评价体系,也顺应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从宽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陈远航 《法制博览》2015,(1):102-10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离婚率逐渐走高,传统的家庭关系受到冲击,独生子女、单身家庭日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幅增加,加之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注的缺乏,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呈现高发、易发、年轻化的特点。因此新刑事诉讼法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察制度进行了专门的设定,并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设立了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二百七十二条、二百七十三条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做出了具体规定。本文将以附条件不起诉的相关理论及实践为出发点,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积极意义、适用条件、工作程序、法律效果及如何完善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全面建构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体系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综合治理的题中之意。笔者就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三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从当下犯罪治理的需要出发,立基于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定义展开的广义未成年人犯罪概念更契合我国社会的现实;二是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从犯罪学视角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能为犯罪治理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指引;三是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策略,治理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研究作为治理基础的统计指标、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合理运用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未成年人犯罪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美国于1899年在伊利诺伊州库克郡率先成立了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正规未成年人法院。时隔近百年,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未成年人犯罪急剧增加,尤其是毒品犯罪(纯古柯碱)、与帮派相关的暴力犯罪,引起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极大道德恐慌,美国进而实施了"严厉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强硬立法。"严厉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强硬法律,改变了法院的司法程序,表现为少年法院中又添新丁:少年法庭和毒品法庭。  相似文献   

8.
现有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政策或刑事责任年龄的争议主要存在双方各说各理而论争焦点不明晰、非此即彼而类型区分不明显的特点,其中围绕的核心政策取向不仅是一个刑法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澄清、解决具有现实紧迫性。应对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在"责任、惩治"与"复归、保护"的政策之间进行拿捏,保护与惩治属于两个不同维度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政策,对于"保护"偏绝对化的现实状况,需要"惩治"的消解与补充。应破除"刑不上未成年"的思维窠臼,抑制犯罪,刑罚的威慑效果是不可或缺的。散见于不同司法解释文件的分类思想并未得到理论上的系统梳理与总结。应当就不同类型的未成年人犯罪适用不同的宽严政策。  相似文献   

9.
2019年底未成年人"两法"的修订,使得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再次受到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自2012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以来,各地陆续出台不同的实施细则,已封存犯罪记录泄露事件多发,司法机关对封存标准的把握过于机械等问题显现。对此,建议检察机关加强相应的监督职能,由最高检牵头起草全国统一的犯罪记录封存实施细则,对泄漏已封存犯罪记录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追责,并对重罪记录封存未成年人进行后续考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及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增多,而我国现行法律却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此,学界存在赞成和反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两种观点。应当看到,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来制裁未成年人犯罪有转嫁责任之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并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将14周岁作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符合当代刑法的通例和历史发展趋势。因此,尽快构建"宽容而不纵容"的少年司法制度而非简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才是当前应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杨贤  李景忠  王宇 《法制博览》2023,(36):91-9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得到有效控制并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问题也随之变化,且更为复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仍然严峻。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有益于促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障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现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稳步下降,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条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我国的法律难以起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立法目的。只有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该法律,才能使其达到立法的目的。本文谈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笔者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新形式及犯罪成因,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论证,提出了构建社会预防与矫治立体网络,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廷甫 《法制博览》2023,(25):90-92
相比普通刑事法律法规而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具有罪犯年龄、犯罪定性、犯罪司法执行等法律不健全的特征,在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上也存在着协同性不强的问题。近年以来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等暴力犯罪案件不断出现,表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制度亟待修改。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律规制问题出发,探讨未成年犯罪的刑事立法修订、刑事司法矫正方案,尽可能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处罚规制体系,以期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华艳 《法制博览》2024,(9):127-129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近些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为了探索在现实中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思考司法社会工作如何有效介入、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推动未成年人司法和社会工作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渐显现,它的危害很大并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本文对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的原因进行描述,并且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分析出的结果找出了一些措施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成年人犯罪往往是基于理性选择而对社会的一种"自觉性反抗",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伴随性的"自然现象",是未成年人在不良生活环境和尚未发育成熟身心条件的双重影响下的被动选择,而并非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未成年人犯罪主观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明知"内容上具有年龄特点、目的动机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方面迥异于成年人。因此,应对未成年人主观构罪要素进行完善:淡化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对未成年人入罪的作用和影响,将人格因素引入未成年人定罪过程,并将未成年人复归社会的主观需要纳入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值得关注的问题。报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加大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早期预防。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实证研究,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调查研究、社会关怀和犯罪预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机制和预防工作机制建设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立"法制园地",适应了少年法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向前延伸至犯罪前,参与社会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这一新课题.这对"问题少年",比起其他的预防和矫治的措施,更为主动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上海1984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数据的全面采集提炼,我们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研判其总体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该设定合理区间值科学评估犯罪防控工作;提出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防控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期待上海率先制定《儿童福利条例》,并在政府层面设立儿童工作专门机构,将"增进少年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